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不要怨天尤人 的原始碼
←
不要怨天尤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要怨天尤人 '''<br><img src="https://image.16pic.com/00/23/26/16pic_2326586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93.html 圖片來自六图网]</small> |} '''不要怨天尤人''',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 == 原文 ==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耗尽。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护法。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庄严,身上还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国事,正与善光公主话家常。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生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渥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这么疼爱,哪里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于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说道:「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召而来,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善光向来很少反对父亲的说法,现在竟说她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与波斯匿王无关,让波斯匿王有些不高兴。于是,波斯匿王又郑重地告诉她:「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都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召,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波斯匿王听到善光仍然坚持己见,毫无感恩之心,实在有点生气,不知向来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于是抑住快要爆发的脾气,告诉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旧没有改变。 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气了,告诉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否真是凭恃自己的业力,才有这样的福报?」于是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一个最下贱贫穷的年轻乞丐,带回王宫见我。」过没多久,侍从在城中找到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穷乞丐,向国王复命。波斯匿王便将善光公主许配给这个穷乞丐,并说道:「如果你是凭借业力享福,与我无关,从今以后,便可证明。」善光还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业力。」说完,两人便离开了王宫。 乞丐青年不知那来天大的福报,娶到美丽贤慧的公主为妻,心中十分欢喜却又有些茫然,全然没想到生活的问题,但善光公主却一点也不担心。善光先问他:「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第一长者,可惜父母及亲人早都已经往生了,所以我才会失去依靠,流浪街头当乞丐。」善光又问:「那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不好?」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善光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宝藏自然浮现出来。乞丐青年从不知道原来父母亲埋了这么多宝藏在地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人便用这些珍宝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房子便盖好了,屋里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数不清。 话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给了穷乞丐以后,气也渐渐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便问属下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和财富,与王宫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当天,善光公主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发现屋子里的陈设装潢,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十分赞叹。善光知道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真的,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的关系,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离开了女儿的家,便到精舍请问佛陀,「善光过去是修了什么福报,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当时的国王盘头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而国王的第一夫人则供养一顶珍贵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的枨门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 「当时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又准备了种种天厨妙味、上好饮食,欲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弟子。她的丈夫看见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听到善光这样说,便不再阻挠。当时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于前世阻止他人供养三宝,因此今生遭遇贫穷的果报。又由于他后来不再阻止善光供养,所以今生必须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缘,才能得到大富贵,假使没有了善光,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了佛的开示,豁然开朗,对因果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于是向佛顶礼后,便欢喜地离开。 善光公主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来不断积极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在恶业现前,也是过去自种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积极行善,恶业过去,一样能有光明的未来。<ref>[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3315.html 不要怨天尤人]</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传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不要怨天尤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