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东方蝾螈 的原始碼
←
东方蝾螈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东方蝾螈</big> ''' |- |[[File:东方蝾螈1.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age.uczzd.cn%2F39240940323724817.jpeg%3Fid%3D0&refer=http%3A%2F%2Fimage.uczzd.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715918&t=423ebfb239bbc5fd0580989a1693b256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东方蝾螈 拉丁学名:Cynops orientalis 别 称:中国火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两栖纲]] 目:[[有尾目]] 亚 目:[[蝾螈亚目]] 科:[[蝾螈科]] 属:[[蝾螈属]] 种:[[东方蝾螈]] 亚 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David,1875 英文名:Oriental Fire-bellied Newt 保护级别:(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 '''东方蝾螈'''(学名:Cynops orientalis)是蝾螈科、蝾螈属有尾两栖动物。雄螈全长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皮肤较光滑,背面满布细小痣粒及细沟纹;耳后腺发达;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后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颈褶明显。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近水沟中。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省。(概述图参考来源: )<ref>[http://www.iplant.cn/info/%B6%AB%B7%BD%F2%EE%F3%A2 东方蝾螈], 植物智, 2020-01-18</ref> ==东方蝾螈形态特征== 东方蝾螈(7张) 成体:雄螈全长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吻棱较明显,颊部略斜出;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小于眼径或眼间距,眼径与吻长几相等;上唇褶在近口角处较显;犁骨齿列呈“八”形;舌小而厚,卵圆形,约占口腔底面的1/2左右,两侧游离。躯干浑圆,背脊平扁或略隆起。四肢细长,前肢前伸时指端达鼻孔;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互重叠;指趾细长而略扁,末端钝尖,基部无蹼;指长顺序为3、2、4、1,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掌、踱突略显或不显。尾侧扁,尾长略短于头体长,尾高与头高几相等;尾背、腹鳍褶较平直,尾末端钝圆。皮肤较光滑,背面满布细小痣粒及细沟纹;耳后腺发达;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后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颈褶明显。 生活时背面及体侧黑色带有蜡样光泽,大多数个体背面无斑纹,极个别的有隐约可见之深浅相闻的斑纹。腹面朱红色,有分散黑斑,即大多数个体在颈褶后方至腹后部有一块“T”形朱红色斑,两侧缀以不规则黑斑,仅少数标本无黑斑;四肢基部、肛前半部及尾腹鳍褶边缘朱红色,肛后半部黑色。液浸标本朱红色褪为白色。 第二性征:雄螈体较小,肛部明显肥肿状,肛裂较长,表面光滑,内壁后半有绒毛状突起;雌螈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表面具颗粒疣,肛内壁光滑。 头骨:头骨长明显大于头骨宽,后缘较平,枕骨宽;上颌骨外侧间距小于方骨外侧间距;犁骨齿列呈“八”形,前端会合;前颌骨单枚,鼻突较短,不与额骨连接;鼻骨大,两者在内侧彼此相接触,位于前颌骨和额骨之间;额骨大于顶骨,额骨与鳞骨相连接,额鳞弧较窄,额鳞窝较大;上颌骨较短,与翼骨不连接,与方骨相距甚远;方骨外侧无钩状突。角舌骨宽大为软骨质,左右不相连;上舌骨骨化;基舌软骨有l对辐射状的指状突;鳃弧2对,角鳃骨2对,均骨化,或第二对角缌骨为软骨质;上鳃骨l对,为硬骨质。 卵:卵胶囊呈椭圆形,长短径为4.5毫米×3毫米左右,卵粒呈圆形,直径2毫米,动物极棕红色,植物极米黄色。 幼体:刚孵出时全长10~12毫米,有3对羽状外鳃,1对细长的平衡枝(约7天后消失);幼体全长29~40毫米时,尾背鳍褶始自第四体节处,尾鳍褶低而平直,向后逐渐增高,无眼睑,犁骨齿排列成八字形。 ==东方蝾螈近种区别== 外形与蓝尾蝾螈(Cynops cyanurus)相似,但东方蝾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肤较光滑,掌突显或不显;眼后下方无橘红色斑;肛前半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 ==东方蝾螈生活习性==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近水沟中,一般数量较多。1974年6月7日,在安徽潜山梯田内发现1600余尾,梯田之内侧壁由石头砌成,石头间隙成为该螈的良好隐蔽场所,一般靠梯田壁侧处较多,田里多有枯叶和杂草,易于隐蔽;该蝾螈行动缓慢极易捕获。 在中国浙江的蝾螈没有严格的冬季蛰伏现象。故在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游移4、5月产卵季节最易见到。白天常在水底或水草下面。有时浮出水面呼吸;入冬之后则隐伏在水底或潮湿土洞内、石缝间或树根下度过寒天;在水中越冬的个体,当塘水干涸或睡眠有薄冰时,往往浮在水草间或石块下,甚至前移大陆地石块间。具有外鳃的幼体,往往游动与溪塘的水草间;当外鳃消失后大多数个体栖息在潮湿的土洞或石缝间,在6~8月间可在野外见到幼螈。该螈生活在静水水域或水稻田内,捕食水生昆虫和昆虫卵、幼虫以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 ==东方蝾螈分布范围== 东方蝾螈分布于中国河南(商城、信阳、桐柏、大别山)、湖北)黄陂、武穴、蕲州、孝感)、安徽(广德、宣城、南陵、宁国、绩溪、歙县、休宁、祁门、东至、石台、贵池、青阳、太平、泾县、黟县、九华山、金寨、芜湖、霍山、岳西、太湖、潜山、枞阳)、江苏(南京、宜兴、苏州、栖霞山)、浙江(余杭、义乌、缙云、龙泉、遂昌、丽水、乐清、温州、温岭、临海、天台、江山、金华、诸暨、杭州、湖州、长兴、安吉、嘉兴、黄岩、萧山、仙居、建德、德清、青田、云和、衢县)、江西(庐山、九江、南城)、湖南(武冈、长沙、平江、浏阳、汨罗、株洲)、福建(武夷山的大安)。 东方蝾螈分布图 ==东方蝾螈繁殖方式== 东方蝾螈3~7月初为繁殖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尾高峰期,适宜水温18-25℃。雌螈分次产卵,从初次产卵到结束可持续1个月。 东方蝾螈的求偶行为是雄螈经常围绕雌螈忽前忽后地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它头前面游动,弯转头部,注视着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这种动作可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雌螈应答后,雄螈转身前行,雌螈尾随其后时,雄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精包呈“氏”形,其大小为4.1毫米×0.9~1.0毫米,外有透明的包膜,微带黏性,沉于水底附着物上。雌螈紧随雄螈向前移动一段距离(时间约3~4秒钟),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并慢慢将精包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先后需时17~32分钟,精包的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精包如果未被纳入,精包则在3-5分钟内卷缩成球形,直径1.57~1.80毫米;雌螈在纳入精子以后,活动明显加强,尾部高举与身体成40~60度之角度;雄螈有咬其配偶前、后肢或尾部的举动,以促进雌螈活动增强,经1小时后,蝾螈逐渐恢复常态。 该螈在室内的产卵行为,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对褶合拢在泄殖孔部位,静止片刻,即将卵产于其问,每产完一次卵,游至水下层稍停片刻后,再游至水面叶间继续产卵,有的可连续产卵5粒,每尾雌螈年产卵100粒左右,最多达283粒。受精卵一般经15~25天后孵出幼体。幼体出膜2~3天开始捕食,喜食水蚤或水蚯蚓;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体生长快。幼体当年完成变态。 ==东方蝾螈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江苏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东方蝾螈主要价值== 生态:东方蝾螈对消灭农田虫害和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子幼虫等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该螈在室内易于饲养,又能在室内繁殖,产卵期甚长约1~3个月,在此期内该螈的卵粒是学生观察胚胎发育的良好材料,由于取材方便,是一种较好的实验动物。 观赏:该螈还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在动物园或家庭内饲养。 药用:据中国药用动物志(1983)记载,全体可供药用,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等,睾丸含△5-3β-羟甾脱氢酶,脑含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药用有除湿、止痒、镇痛的功效。主治皮肤痒疹、烫伤烧伤等病症,微火烘干或鲜用均可。 ==东方蝾螈物种危害== 皮下有剧毒,名为河豚毒素,是世界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素,一毫克可致一个成年人死亡,毒素在皮下,一般不会释放。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方蝾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