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丞 的原始碼
←
丞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丞.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www.9610.com/ZIDIAN/ziku/kai/yanzhenqing/dbt/5202.jpg 原图链接][http://www.9610.com/ZIDIAN/view.asp?id=12605 来自 书法字典 的图片]]] '''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丞,通“承”、有辅佐的意思。官职中带丞字的为次官或更低级的辅佐官。很少的例外是[[汉哀帝]]废除[[御史大夫]]后,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后代沿习不改;另清朝的驿站长称驿丞。 [[汉朝]]九卿的次官均称丞,汉唐中央官署各署正官称令、次官称丞。唐以后,丞比较少作为官称,存在的有御史中丞、县丞、驿丞。[[清朝]]公文中习惯称府同知为丞。 ==字源== 会意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ref>[http://www.cssn.cn/zt/zt_djch/54013/jgw/jgw_tp/201509/t20150910_2242216.shtml?COLLCC=2066581301&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9-10</ref>。甲骨文字形上部为两只手,下部像一个人掉入了陷阱,整个字像一个人用双手把落入陷阱的人救上来。“丞”的本意就是拯救,是“拯”的古字。[[战国]][[文字]]中,上部拯救的两只手位移到了跪坐的人形两侧。人的腿部与坎井相连,有些像隶书的“山”形(图2)。但秦简(图6)、汉印(图3)中,“凵”形依旧与“山”有别。在汉代文字中,“丞”的下部有的讹与“山”相近。《[[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丞字下部为山,“山”有向上奉承之意。隶书阶段,“凵”简化为一横,下部依旧与“山”有别。“丞”在秦汉是个常用字,多用为职官。“拯救”之“拯”,《说文》作“抍”,段玉裁改为“拯”,甚有见地。 ==相关职务== *县丞,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或县长),相当于现今的副县长。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为一种[[御史]]。秦与汉初,御史大夫为丞相副,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御史大夫有二丞,一在宫中,称为御史中丞,掌管侍御史;一在宫外,称御史丞。汉初时,丞相执政,政策由丞相遣给事中代奏[[皇帝]],经皇帝许可后,由御史中丞及其属纪录(常见“制曰可”表示允许)并传递出宫,以御史大夫名义交丞相府施行。御史中丞、侍御史因为职务的便利,亦审查文书,检举非法。武帝时,用中书谒者省莅文书,御史中丞渐渐专掌兰台图籍秘书事,综领十三州刺史<ref>[http://www.taiwan.cn/zppd/CSHC/GDDL/200806/t20080604_655431.htm 十三州刺史],中国台湾网,2008-06-04</ref>,监察天下郡国官吏、审计上报的各类文件帐簿等。汉朝自此规定,天下奏章上尚书台,但弹劾三公、九卿非法,则上[[御史台]]。 *驿丞是明朝特有的地方基层官员,是各州县主管驿政事务的官员。主要为北京[[紫禁城]]传递资讯与情报,次要为押解流犯,三为明边境战争时当据点。根据《[[明史]]》卷七三载:“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夫马、康糗、庖镇三布政司俱各一员。” 清朝时仍沿用明朝制度,以驿丞管理驿站事务,到[[雍正]]元年,则规定满人不得担任驿丞。 历史上,如[[李自成]]曾任银川驿丞。 ==视频== ===<center> 丞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县丞到底是几品官员呢</center> <center>{{#iDisplay:k0914a55oxw|560|390|qq}}</center> <center> 御史中丞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center> <center>{{#iDisplay:r3013ojbxm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返回「
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