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國模式 的原始碼
←
中國模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中国模式'''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s.cwgv.com.tw/books/BCB/BCB630/cover/thumb/BCB630.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ookzone.cwgv.com.tw/books/BCB630 圖片來自bookzone] </small> |} '''中国模式'''主要是指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渐形成的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经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政治]]的发展模式。 ==介紹== 中国模式最早是由海外民间创造的名詞,与“[[北京共識]]”、“举国体制”等概念紧密相关。一般认为,中国模式以[[计划经济]]、[[宏观调控]]等国家干预市场的手段来保证经济增长,而在政治领域依然保持[[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威权|威权体制]]。中国模式出现了类似西方[[权贵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式,故被西方一些媒体认为是一种政治上的[[獨裁政體|独裁政体]]与[[國家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体。[[邓小平]]等人曾在1980年代试图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提倡[[法治]]和监督等,但后期改革因[[六四事件]]的爆发而失败。 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中国逐渐崛起]]、国际地位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截止2019年,中国官方公布的[[人均GDP]]为10276[[美元]],达到[[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中等偏上国家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偏向過度開發農牧、開採高汙染工業和炒作建設房地產致富,[[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富不均|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政治腐败|腐败]]、[[特权]]、[[中国泡沫经济|经济泡沫]]、生態[[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较为严重。此外,[[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各大权贵家族]]及派系控制国家权力架构、垄断主要行业,壓榨底层勞工和人民,社会中的[[民主]]、[[自由]]、[[人权]]亦受到压制。也有学者认为,自由的缺乏导致社会创新力或创造力较低、对外依赖度过高,故并不能实现自主的[[可持续发展]]。 至[[习近平]]时期,出现体制性倒退,部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制定和延续的政策被推翻,进而出现了类似于[[毛泽东]]时代的[[极权主义|极权体制]]和“[[党领导一切]]”的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模式”出现部分本质性变化。2019年,中国官方正式提出了“中国之治”的概念<ref>{{Cite web|title=“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02/c_1125299088.htm|author=|date=2019-12-02|format=|work=[[新华网]]|publisher=《[[人民日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2110117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02/c_1125299088.htm|archive-date=2019-12-11|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中国之治”的根本原因|url=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12/09/c_1125324708.htm|author=韩庆祥|date=2019-12-09|format=|work=[[求是]]|publisher=《[[北京日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28005535/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12/09/c_1125324708.htm|archive-date=2020-04-28|dead-url=no}}</ref>。中国模式在学术界的代表人物包括政治学家[[张维为]]、经济学家[[林毅夫]]等。 == 历史 == 中国在财政方面一直偏好税收和[[通胀]],到了[[毛泽东]]时期流行口号“新中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ref>{{Cite web|title=“中国人不欠债”很光荣吗?|url=https://news.dwnews.com/global/news/2018-08-10/60076830_all.html|author=梁发芾|date=2011-07-02|work=《[[羊城晚报]]》|publisher=金羊网、《[[新快报]]》|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1152801/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1-07/02/content_1150924.htm|archive-date=2014-02-21}}</ref>。[[中华人民共和国]]繼承並發展了[[中華民國]]的[[户籍]]制度,由公安機關登記、管理戶籍異動。戶籍制度將公民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兩者閒[[社會福利]]待遇差別巨大<ref>{{cite web|url=http://bbs1.people.com.cn/post/1/0/1/127264282.html|title=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谈城镇化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publisher=人民网-强国论坛|date=2013-02-26|quote=这次的新城镇化重点是“人”,也就是要解决“半城镇化”问题,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口、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应该说,户籍是最不平等的,这一次改革就是要针对户籍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所以讲它是实现平等的新理念。|accessdate=2013-02-26|archive-date=2020-11-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04112903/http://bbs1.people.com.cn/post/1/0/1/127264282.html|dead-url=no}}</ref>。 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后,1978年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開始[[對内改革]],將「以阶级斗争为纲」,调整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許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外交方面[[對外開放]],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停止[[革命輸出]],奉行“無敵國外交”,尊重不同国家的主权层面权利和政治体制。 == 模式特点 == === 政治结构 === * 中國政府行政制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級政府人事任命由[[中組部|黨委組織部]]([[公務員局]]),各級黨委等機構評議討論後,報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具備效率高,組織化程度深等優點。但在政治[[自由]]方面,僅容許[[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在國家機構之列,異見容忍度低,反對聲量小,為[[一黨制]]國家。依据《[[经济学人]]》杂志,2020年中国的[[民主指数]]为2.27/10,位列世界第151名、属于“专制政权”。 * [[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國有及部分私有企事業單位設立[[黨委]]([[政治局]]),實行黨委責任制,[[黨委書記]]([[總書記]])為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實際最高領導人。在实践中,中國共產黨领导各级[[行政机构|行政机关]]、[[立法机构|立法机关]]、[[司法機構|司法机关]]、[[檢察機關]]、民主黨派、企事業单位與[[宗教团体|宗教團體]]等組織。[[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各大权贵家族]]和派系(如[[太子党]]、[[上海帮]]、[[团派]]等)把持国家权力架构,垄断主要行业,控制国家主要财富。 *各級行政及技術官僚在[[編制]]體系進行提名選舉。人員編制分為國家行政編制、事業編制、企業編制三大類。且有明確的等級晉升體系。佔據政府,企事業單位機關之絕大多數非編制體系人員(編外人員)則視爲普通雇員,采取聘用制,不參與提名選舉,在晉升體系之外。[[张维为]]称为“选拔+选举”(selection plus election)<ref>{{cite web|title=Meritocracy Versus Democracy|url=https://www.nytimes.com/2012/11/10/opinion/meritocracy-versus-democracy.html?pagewanted=all&_r=0|author=张维为|date=2012-11-09|authorlink=张维为|website=《[[纽约时报]]》|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3062955/https://www.nytimes.com/2012/11/10/opinion/meritocracy-versus-democracy.html?pagewanted=all&_r=0|archive-date=2021-06-03|dead-url=no}}</ref>。 *原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務員]]由[[國家公務員局]]進行管理,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進行錄用,納入編制體系。各類編制原則上有不同的管理條例與規則,但由於黨委責任制,各級官僚可在不同的編制體系隨時轉換與提名晉升,導致官场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與較爲严重的腐敗問題。2020年中国在[[透明国际]]颁布的“[[腐败感知指数]]”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8名,且存在选择性反腐。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職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負責,與[[紀委]][[合署辦公]]<ref name=":0">{{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a/20161027/50165707_0.shtml|title=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accessdate=2016-12-16|date=2016-10-27|publisher=凤凰网|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20211235/http://news.ifeng.com/a/20161027/50165707_0.shtml|archivedate=2016-12-20|dead-url=no}}</ref>。但因黨委責任制,實際監察工作由紀委領導,對非黨員官僚制約較弱,導致官场拥有大量“[[裸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曾透露仅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内,各級編制内有118万名“裸官”,而据报道许多中央高层的亲属或子女移民海外,拥有外国[[永久居留證|绿卡]]甚至加入外籍。 *中國共產黨按照政治需求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内設置工作領導小組(例如[[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組直接向中央委員會負責,不受人大等國家機關制約。政治透明度較低,容易导致人为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参见:[[中国矿难列表]])。黨委責任制則導致各級官僚主要向黨委而不是人大負責,常刻意夸大经济增长数据,同时隐瞒或淡化责任事故(如归咎于[[天灾]])。 === 经济调控 === * 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可进行直接干预(如“[[宏观调控]]”),对于市场动荡的反应较快。 *中国模式中存在[[国家资本主义]],以垄断营利性国企控制[[通信]]、[[石油]]、[[电力]]和[[媒体]]等战略行业,中国收入及盈利最高的公司基本为[[国企]]。 * [[基礎設施]]建設由國家統一投資,結合國家控制之銀行,提供大量貸款以保證不間斷之高效率。 * 存在[[裙带资本主义]],相对于自由市场,中国一般更倾向照顾“听话”且能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企业<ref>{{Cite web|title=论“权力资本腐败”|ur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742532.html|author=邵道生|date=2006-08-25|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zh|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808042505/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742532.html|archive-date=2014-08-08|dead-url=yes}}</ref>。 * 与香港以外向型的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有类似之处,內部需求與經濟規模不成比例,因而经济增长快。 === 意识形态 === * 推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和[[集体主义]]。不赞同西方[[普世价值]],不支持西方的[[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反对[[司法獨立|司法独立]]、[[三权分立]]等西方[[宪政主义|宪政]]体制。 * 外交主要以利益至上,多不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于落后国家在基础建设进行援助,以换取外交良好关系和自然资源,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接受了[[改革开放#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的大量援助]],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大量援助。 * 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查制度|严格的审查制度]],限制言论自由和媒体出版,对于中央在大方向上的观点主要出版物一般都表示赞同(如“[[党媒姓党]]”),以维持意识形态的大体一致和社会稳定。依据国际组织[[无国界记者]],2020年中国的[[新闻自由]]程度位列世界第177名<ref>{{Cite web|title=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url=https://rsf.org/en/ranking|accessdate=2021-07-20|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无国界记者]]|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01195036/https://rsf.org/en/ranking|archive-date=2017-02-01|dead-url=no}}</ref>。依据[[自由之家]],2021年中国总体[[自由指数]]得分为9/100、属于“不自由”<ref>{{Cite web|title=Freedom in the World Countries|url=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countries-world-freedom-2019|accessdate=2021-07-20|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自由之家]]|language=e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06192054/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countries-world-freedom-2019|archive-date=2019-09-06|dead-url=no}}</ref>。 == 影响国家 == [[卢旺达]]、[[迪拜酋长国]]、[[越南]]等。 == 各界评价 == ===正面评价=== *2017年11月,美國《[[時代雜誌]]》以「中國贏了」作為標題,並且史上首次加入以非英語的[[中文]]並列出現兩種文字的封面,撰文者[[伊恩·布藍默]]認為歐美到了該清醒的時候,事實上中國模式確實存在且有西方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否則無法解釋為何西方影響力這十多年的下降趨勢,尤其是[[一带一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事件讓許多歐美人猛然驚醒世界的變局。例如科技性和產業外移造成的職場動盪使西方與一些採用西方制度的發展中國家數億工人流離失所,問題無解,而中國利用其巨大的[[國營企業]]體制緩衝了職場動盪問題<ref name= TIME1>{{Cite web |url=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06001167-260301 |title=中國贏了 時代示警 |accessdate=2018-02-22 |archive-date=2019-05-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6102437/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06001167-260301 |dead-url=no }}</ref>。同時中國還將其土地國有的優勢利用到了極限,除了吸引眾多輕重工業導致短短20年內就達成高度工業化,同時超高速度的[[都市更新]]與高鐵、高速路建設,這都是西方國家永遠無法達成的,而更多移植美國制度的開發中國家五六十年努力都還比不上中國一個五年計劃的成果。 *2017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集团执行董事戴维·多德韦尔(David Dodwell)在《[[南华早报]]》发表文章《你怎么看中国取决于你的立场》,认为事實勝於雄辯,太多採行西方制度的發展中國家經歷了二戰後半個多世紀,最後依然下場不好,甚至有民主普選的[[伊朗]]、敘利亞、[[俄羅斯]]現在還被歐美視為敵人在制裁,讓人無所適從,且作为一位英国人,「鉴于我们的民主制度从来没有允许我们选择自己的[[首相]]及其大臣们,我一直觉得难以说明我们占据了什么优越的道德高地。」且最近十年來多數民眾没有感受经济增长,同時民主制度表现反常,老人照顾下降,財政惡化,相比於中國每年使一兩千萬人脫貧,幾千萬人蓋房買車,面對他們政府的越加自信,我們似乎也越來越難批評他們什麼。 *2017年,歐美的中國留學生開始大舉回國潮引發關注,超过8成留学生回國,其中不少原因是潛在性的種族歧視依然處處可見,以及經濟發展機會的天秤傾斜;同年,美國[[白宮]]辦公廳主任[[约翰·F·凯利|約翰‧凱利]]曾表示「中國的制度顯然適合服務中國人民」,「美國不應論斷外國政權」釋放出降低對立信號。 *2010年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目前執行的制度其實是傳統[[儒家]]為主、[[法家]]為輔的儒法制度變形,[[皇权]]是垄断的,但「官权」是向全社会开放,只要[[科举]]考试考得好都可進入官場。只是传统皇权转变成现在的党权,传统的皇权以个人家族血統傳承驅動,黨則是一個[[意識形態]]組織,較大程度壓減了血統效果;[[皇帝]]不再需要姓同一個姓,可從較大人群範圍內遴選;也就是透過「开放的一党制」達成內部多元性的競爭。 *2015年,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認為西方媒體喜歡批評的貪汙問題、[[三農問題]]、[[裙帶資本主義]]、零星的族群矛盾問題,其實一大堆西方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自己也不惶多讓,同樣很嚴重,卻拿出來評論別人,這與什麼制度根本無關,更多牽涉在社會富裕程度和社會文化進程,每個國家還是應該多多檢討自己少講別人。而同时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習近平|习近平]]当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总书记]]上台后的[[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工作|大规模反腐]],数十万官员和公务员被处理,却是太多国家甚至欧美自己做不到的,因为盘根错节的选举献金和国会利益集团,制约了领导人的很多决心。 *2019年,[[佤邦聯合黨|佤邦联合党]]总书记[[鲍有祥]]称,通过对“中国模式”的模仿,[[佤邦]]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负面评价=== *2017-18年,[[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40年的高增长,来自于市场化、企业家精神和西方300年的技术积累,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因此“中国模式论”严重不符合事实,错误解读将会对内误导自己,自毁前程;对外误导世界,导致对抗。他认为,中国过去40年间的经济高增长,获益于经济改革后的市场化,以及技术后发优势提供的套利机会,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模式”;近些年来被中共官媒极度吹捧的“中国模式论”,把中国近4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归功于强力的政府干预和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与现代化的产业政策相结合的“中国模式”。但这其实只是官方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但与事实不符,而且最终还“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冲突”。 *2010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在《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一书中認為,中國仍然是基於私有[[產權]]與金融資本概念而發展。他認為,大陸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在於兩個關鍵,其一是加入了全球化市場,其二是採用了西方的金融技術;換句話說,大陸只是把西方人早在工業革命之後就開始的經濟發展,延後到1978年才開始而已。此外,雖然“中國模式”的說法源於西方提出的“北京共識”,但陳志武說,這並不代表西方學界面對大陸經濟發展成功後的心虛。他認為,有關大政府模式與市場模式的大討論,早在1930到1940年代就已展開,並已經有了結論,公認市場模式才是對的。陳志武表示,儘管大政府模式對一些國家早期的工業化是有幫助的,包括日本、台灣、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如此。<ref>{{Cite web|title=新書《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將在台出版|url=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20100814-%E6%96%B0%E6%9B%B8%E3%80%8A%E6%B2%92%E6%9C%89%E4%B8%AD%E5%9C%8B%E6%A8%A1%E5%BC%8F%E9%80%99%E5%9B%9E%E4%BA%8B%E3%80%8B%E5%B0%87%E5%9C%A8%E5%8F%B0%E5%87%BA%E7%89%88|accessdate=2020-01-10|date=2010-08-14|work=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language=zh-Hant}}</ref> *2010年,学者[[陈子明]]认为,“在整个二十世纪,[[毛泽东]]是开创“中国模式”的第一人”。陈子明进一步提到,“把“[[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模式”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我曾多次指出,在毛泽东推行“中国模式”的二十年间,[[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恩格尔系数]](家庭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的不进反退,中国大陆与[[臺灣|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拉开档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事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至今还在坚持经典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正是它成为东亚地区经济落伍者的原因。” *2009年,《[[經濟學人]]》批評中國模式這個術語,意義含糊不清,沒有實質內涵。 * 中国模式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长为核心之一的政府目标,将GDP增长视为重要参照,失业率、通胀、环境污染、金融系统健康、劳工权利等方面一般作为低优先权考量。基建为主的政府投资倾向,中国对政府投资的喜好大于居民消费,虽然中国的高额[[增值税]]带来超越发达国家的物价和低下的购买力,但中国政府极少承诺减税和对居民直接返现。取而代之,中国流行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强调政府投资的正面意义,相对于教育医疗,政府对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的投资具有特别兴趣。[[发改委]]等机构可以越过市场控制价格,政府对盈利更高的公路项目的兴趣大于下水道等“看不见”的工程,政府对于土地收入的兴趣大于人民的财产等基本权利。 *中国领导人和官方媒体公开反对[[普世价值]]、[[三权分立]]、[[宪政]]等来自[[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制度。<ref>{{Cite web|title=《求是》刊习近平讲话 拒西方宪政及司法独立|url=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ql2-02182019100209.html|accessdate=2020-01-10|work=Radio Free Asia|language=zh-cn|archive-date=2019-10-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1062058/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ql2-02182019100209.html|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3-01/11/content_1184162.htm|title=中国模式正在打破“普世价值”霸权|publisher=人民网|date=|language=zh-hans|access-date=2013-07-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2118244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3-01/11/content_1184162.htm|archive-date=2013-11-21|dead-url=yes}}</ref><ref>{{cite web|ur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5/8958267.html|title=搞西方多党制是取乱之道 两院制不合中国国情|publisher=人民网|date=|language=zh-hans|access-date=2013-07-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0707180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5/8958267.html|archive-date=2012-05-07|dead-url=yes}}</ref>中国模式下,[[主权]]高于[[人权]]、稳定压倒一切,许多地方政府暴力强制完成[[计划生育]]政治指标。[[六四事件]]后,[[中国领导人]]相信“稳定”才能换来执政党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言论自由等公民权利与其冲突时,都必须被牺牲。严格的网络限制和新闻媒体、影视作品的审查等。西方国家和日本认为中国政府曾试图推行[[绿坝]]、[[WAPI]]等标准技术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规模监控|加强网络监控]]。 *外交上,中国以「不干涉內政原則」的無條件貸款,西方國家認為大幅折損了其外交力量同時對世界發展不好,例如对[[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和[[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等政府貸款、债务减免和武器,以换取石油、矿产等资源。同时采取[[重商主义]]的贸易产业政策,中国如[[日本]]韓國一样相信贸易盈余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实施出口退税,以维持出口型经济;有西方媒體批評貿易的公平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50 經濟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國模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