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药制剂--外用膏剂 的原始碼
←
中药制剂--外用膏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药制剂666.pn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300660469_185221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外用膏剂''' [[File:中药制剂667.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300660469_185221 中药制剂]]] ==【核心提示】== 外用膏剂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 外用膏剂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外用膏剂的剂型种类】== 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主要膏剂。另外,类似软膏的制剂:糊剂及涂膜剂亦在此介绍。 ==【外用膏发展】== 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常习用“神膏”以促进伤口愈合。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要方》中有用豕脂、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和齐•诸澄著的《褚氏遗 书》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其中有多种“薄贴”的记载,已较广泛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载有“乌麻膏”方,其组成有生乌头、麻油、黄丹及蜡。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由此可见,当时 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宋代,由陈师文等撰、宋朝廷颁布发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已趋完善。外用膏剂到明、清两代更有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已有40多种剂型,其中膏剂品种也不少;清代吴师机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 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如膏药种类,已不是单纯使用油脂与樟丹,而又创制出白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 外用膏剂不仅在中国创用很早,而且在国外应用亦比较早。尤其是近代,在软膏的基质与制法、橡皮膏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ref>[https://www.jk3721.com/html/zycs/zyzj/201704/108247.html 天医网]</ref> ==【软膏剂的含义】== 软膏剂系指将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容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是根据其剂型特点、用药部位与方法提出的。 ①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混悬微粒至少应为细粉)、无粗糙感。 ②粘稠度适宜,易涂布,不融化流失。 ③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现象,能保持药物固有疗效。 ④无不良刺激性,符合卫生学要求。 ==【产品类别】== 1、黑膏药 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热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2、白膏药 白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为基质,油炸药料,去渣后与宫粉反应而成的另一种铅硬膏。 3、橡皮膏 橡皮膏(亦称橡胶硬膏)系以橡胶为主要基质,与树脂、脂肪或类脂性物质(辅料)和药物混匀后,摊涂于布或其他裱背材料上而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如不含药的氧化锌橡皮膏,含药的伤湿止痛膏、神经性皮炎膏等。其组成如下: (1) 裱背材料 漂白细布。 (2) 膏药料 主要由基质、辅料、和药物组合而成。 (3) 膏面覆所含的成分比较稳定,粘着力强,不经预热可直接粘贴于患部,亦不易产生配伍禁忌,对机体无损害,不污染皮肤和衣服,携带和使用均方便,患者乐于应用。 <ref>[https://www.med66.com/html/2008/9/xu46989203815980028584.html 医学教育网]</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410 医药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药制剂--外用膏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