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云南省民族研究所.jpeg|有框|右|<big>研究所效果图</big>[http://n.sinaimg.cn/gd/transform/24/w550h274/20200301/bf04-iqfqmas8585974.png 原图链接][http://gd.sina.com.cn/city/2020-03-01/city-iimxxstf5420700.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文革]]”时中辍,1979年恢复重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省属民族研究机构。现有研究人员29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1人,[[研究员]]<ref>[https://www.sohu.com/a/484197665_121117786 评研究员条件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f>、教授12人,副研究员、副研究员12人,助理研究员6人,实习研究员1人。其中有2人享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2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社科专家。 ==基本概况== 设有民族学、民族史、[[语言]]、经济、宗教、教育、[[艺术]]、考古、民族理论9个研究室;有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学原理、考古学与博物馆学5个硕士点;有中韩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拍摄与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西部民俗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总部办公室也设在我所。民族学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的省院省校合作学科,也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术成就==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建立以来,围绕党和国家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如承担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背景下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中外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比较》、《滇川藏结合部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问题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25种)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中外研究项目。曾编过《民族学报》、《民族研究译丛》、《民族学调查研究》等刊物,公开出版着作400余部,在国内外各种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ref>[https://www.sohu.com/a/466393815_120127655 学术论文及其相关的概念],搜狐,2021-05-14</ref>4000余篇。一批学术论着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与许多国家有关学术团体建立了人员交流和资料交换关系。接待了美国、[[法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奥地利、越南等国的学者。多次派出学者前往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50年来,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科研成果卓着,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为政府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民族情况咨询和理论上的支持及有益参考,为中国民族学科建设与民族理论的构建作出了极大贡献。今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为我国的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学科的建设,为解决云南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将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咨询基地。 ==走向世界==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作为学术交流的[[桥梁]],引民族研究所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有关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和资料交换关系,接待了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奥地利、越南等国的学者。民族研究所科研人员还先后聘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东京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先后派出了数名学者前往美国、日本、泰国、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学术研讨和进修。为了加强对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研究,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和为推动云南民族学院乃至全国人类学研究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云南民族学院与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术、[[文化]]交流,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于2000年4月在民族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东南亚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民族研究所成立后,聚集了如王叔武、刀世勋、宋思常、汪宁生、王敬骝、黄惠昆、巫凌云、蔡家麒、杨德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民族学家、民族史专家、民族语言学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老学者相继离开了[[工作]]岗位,民研所面临着人才断层的艰难时期。为改变青黄不接的状况,现住所长赵嘉。文教授及常务副所长和少英教授等领导同志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中青年学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一是选派中青年学者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深造。二是坚持学术报告制度。以本所科研人员为主,邀请所外,院外及国外的着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研讨。1994年迄今共举办有影响的学术报告六十余场,曾先后有[[云南大学]]的左中教授、云南省博物馆的李昆声馆长、中山大学的黄淑娉教授、厦门大学的唐国强教授以及台湾学者庄英章、魏捷兹、何翠萍、美国芝加哥大学马思中博士等,请来作专题学术报告。这对于拓宽视野、启迪思维,活跃学术空气,促进科研发展都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受到所内外科研人员的欢迎。三是出[[成果]]、育人才。为发掘和弘扬云南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云南民族出版社共同推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共25本,计划在2001年出齐,作为云南民族学院50周年献礼。所里多数科研人员参与了该丛书的编写。通过这一些大型课题带动全所科研工作,加速中青年学者的成长进程。 ==视频== ===<center>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云南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中心成立</center> <center>{{#iDisplay:g0029x9svpv|560|390|qq}}</center> <center>了不起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如此丰富</center> <center>{{#iDisplay:j0959scvlt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返回「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