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五式战斗机 的原始碼
←
五式战斗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五式战斗机.jpeg|有框|右|<big>五式战斗机</big>[http://img11.itiexue.net/2143/21432755.jpg 原图链接][https://bbs.tiexue.net/post2_11094249_1.html 来自 铁血网 的图片]]] '''五式战斗机'''(Ki-100),简称五式战,是[[大日本帝国|日本帝国]]陆军的[[战斗机]]机种之一,由川崎航空机(现川崎重工业)负责开发及制造。这款战斗机继承了三式战斗机的坚固机身构造<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2/10/37844335_931596010.shtml 川崎Ki100/陆军五式战斗机小传],个人图书馆,2020-08-22</ref>,主要用于[[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防空。由于使用时间短,盟军并没有替五式战取官方代号,战后出书偶尔会出现所谓的“Tony II”代号,只是著作者方便行事下取名而成。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日本陆军的官方资料中并不存在五式战斗机这个代号。因为这项开发计划并不在[[日本陆军]]的正式开发案中,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制式化”正名;官史上最后的量产战机仍然是四式战疾风,五式战斗机在川崎内部称为KI的一百(きのひゃく)或直接简称一百(ひゃく),陆军也是以类似说法(“きひゃく”或“ひゃく”)指称此型战机,五式战只是后世研究者为了方便而取名的结果,但这名称经过数十年来的转用已成为外界广为认知的代号。 ==开发起源== 概略来说,五式战的本质就是把液冷引擎更换成气冷星型引擎的[[三式战斗机]]。 三式战斗机(Ki-61飞燕<ref>[https://www.sohu.com/a/410517280_100191011 飞燕的动力:二战日军三式战斗机小历史],搜狐,2020-07-29</ref>)是日本帝国陆军在对美开战后服役的战斗机,它使用了正面截面积较小的液冷引擎,爬升性能不弱,搭配强固的机身[[设计]],[[机翼]]主梁强度达到耐15G的标准;这让飞燕在日军战机中不但武装强、机身结实、俯冲速度也可快到时速850公里。在1943年日本陆军航空队的现役机种中,一式战火力太弱、二式单座战斗机爬升性没那么好,相较来说三式战是日本陆航中较适合拦截高空来袭的美国[[轰炸机]]。 不过,三式战为了因应更结实的盟军军机多次强化武装,但没有因此更换引擎;早期只装备机枪的三式战一型甲/乙极速可达时速590公里,战争后期量产装备机炮的三式战一型丁极速只剩下时速560公里,爬升速度与飞行效果也都大打折扣。在[[菲律宾]]及[[新几内亚]]的作战经验都认为面对同盟国军机,三式战有必要进行整体性的改良;在对抗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时推力不够的问题更为明显,因为日本军机引擎搭配的增压器调整适合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再上去的高度推力就急遽衰减。以三式战来说到1万米高度时速度勉强只剩漂浮状态,到最后飞行员为了改善高空性能,不惜用拆装甲、拆机枪的方式减少空重勉力进行高空飞行,并采用撞击的方式拦截高空轰炸机。 因为高空拦截的需求日益严峻的战局,川崎在1943年起设计了改良版飞燕;此计划预计让飞燕装上新型的Ha-140式液冷引擎,这款引擎为原本飞燕采用的DB 601引擎日本授权生产型Ha-40型液冷引擎出力增强之改良型,以提高转速(每分钟2,500转升级到2,750转)、改良增压器、增设水甲醇混合液注入功能,让原本1,150匹[[马力]]的引擎升级成1,500匹马力。新的飞燕保留三式战一型丁的重武装,原型机在1943年9月至1944年(昭和19年)1月试制8架,称Ki-61-II。第9架原型机再度改良,以Ki-61-II改的名义推出,Ki-61-II改后来制式化称三式战斗机二型;1944年8月测试结束,[[陆军]]并下订30架试制机。 然而,飞燕战机的问题一直都在液冷引擎,三式战二型亦不例外;因为Ha-140的[[生产]]一直上不了轨道,日本陆军审查部派遣名取智男上尉至川崎明石工厂向技工了解生产状况,才发现要量产Ha-140根本是毫无希望的事情。 日本制造的液冷引擎从Ha-40起就问题丛生,这些问题只是日本整体[[工业]]水平与国力不足的反射,并非单一体系得完全承担的责任。从引擎需要的镍基合金在日本无法生产、零件精度不足、组装品质不佳、维修人员缺乏足够职前训练、前线维修人员使用错误的维修手段等,许多体系上的错误让Ha-40引擎从生产到操作充斥着磨合问题;二战后期人力抽调与美军轰炸威胁只是把体系灾难放大而已,且提高转速、更改[[增压器]]、并采用水喷射系统压榨输出、以及比Ha-40更加精密的Ha-140之设计,亦是将诸多生产上的灾难推到一种连川崎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领域罢了。 Ha-140的生产灾难从三式战二型的开发起就已经出现。三式战二型的测试1943年9月到1944年8月,陆军决定在1944年8月到9月间取得100架三式战二型,分别是8月接收预量产30架,9月70架,但结果川崎仍无法按时完成。原本是打算1944年7月生产20具[[引擎]],实际上只交货7具,1944年8月预定生产40具,实际只交货5具,至于1944年9月只交货1具引擎,而交货的引擎尚需作实际运作调整,还不可以直接使用,三式战二型的量产计划可想而知便原地踏步,陆军也就不打算指望三式战二型能量产些什么出来了。到最后三式战二型受限于引擎数量,完工数量不超过100架,还因为空袭等因素在地面损失,陆军实际接收数量只有60架左右。 ==视频== ===<center> 五式战斗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同样是五代战斗机,美国战机有一个优点,为何歼20却没采用?</center> <center>{{#iDisplay:m0831yh1zsf|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现代空中力量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x3071k9us5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五式战斗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