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仁和門 的原始碼
←
仁和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臺南仁和門''' |- |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登錄類別''' 城門 |- | '''位置''' 臺南市光華街225號對面 |- | '''建成年代'''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 |} </div> '''仁和門'''是臺灣府城的東外城的南。此城建於清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至清道光十六年,另於大東門城建外郭曰「東郭門」後,始成為內城,後因有了外郭,百姓出入不便,乃在大東門城兩旁建兩甕城,以利百姓進出,這便是仁和門的由來。<ref>[https://tainanstudy.nmth.gov.tw/article/detail/739/read?highlightQuery= 臺南文史研究資料庫 - 甕城仁和門]</ref> 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在大東門外所加建的東外城三座城門之一。大東門外街詞條,<ref>[http://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place_list.php?id=37105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ref>《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其名稱是因為通往[[仁和里 (堡里)|仁和里]]而來。 仁和門位於東外城南邊,在現在的光華街上,接近正城城垣邊。<ref>[http://lifeintainan.com/2014-10-10-514/ 南人幫 - 【台南市城門】臺灣府城十四座城門]</ref> [[二次大戰]]後仁和門仍在。 1963年,左右時臺南市議會建議拆除;臺南市政府則認為仁和門為古蹟,將該提議呈報臺灣省政府核示,當時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石暘睢]]亦主張保存,後來該城門在臺南市市長[[林錫山]]任內遭到拆毀。 == 參見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城垣殘蹟]] ==參考文獻== [[Category:733 臺灣]]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返回「
仁和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