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会宁县 的原始碼
←
会宁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会宁县.jpg|thumb|right|会宁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7/1b6077c6622249118cdab2fa777610f8_th.jpg 原图链接] [http://www.bymmo-fr.com/baiyinfangchan/22773.html 图片来源于白银新闻网] ]] 会宁县(Huining County),甘肃省白银市下辖县,有“西北状元县”“中国小杂粮之乡”“博士之乡”等美誉。 会宁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 会宁县境内有[[西宁城]]、[[桃花山]]、[[铁木山]]等著名景点,曾获得“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称号。 [[File:会宁县1.jpg|thumb|right|会宁县1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10/W020171030305719280769.jpg 原图链接]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10/t20171030_4839113.shtml 白银文明网] ]] ==县情概况==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南155公里、白银市南180公里。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邻通渭县,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接靖远县、平川区。312国道、309国道横跨东西;207省道、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县人民政府驻地会师镇。2013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辖28个乡镇,248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11.34万户,乡镇总人口58万人,乡镇从业人员29.00万人。有348个村通电,309个村通邮,253个村通电话,322个村通公路,9个村通自来水。 [[File:会宁县2.png|thumb|right|会宁县2 [http://pic.gansudaily.com.cn/0/11/91/14/11911402_998903.png 原图链接] [http://by.gansudaily.com.cn/system/2014/11/19/015272678.shtml 图片来源于每日甘肃网] ]] ==历史沿革== 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会师于此。当地人张信倾家产犒劳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元和郡县图志》卷4《关内道四》“会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7页)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禹贡》中属雍州。殷、周为西羌所居。战国至秦属北地郡。 两汉时,地居“丝绸之路”北线,用兵河西孔道。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厉县(祖厉音嗟赖,以祖厉河而定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 公元前一一二年,汉武帝西巡到此。《汉书.武帝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王莽篡汉,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初,废乡礼,复为祖厉县。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迁县治于今会宁县会师镇南十里铺村窝铺村民小组厉河之滨,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 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废祖厉县。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今武威)近侧另设祖厉县,后迁县于郭城驿故地。 东晋十六国时,祖厉县前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后秦、西秦5个政权。 南北朝时,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厉县为祖居,迁址平凉境内,后在今靖远县境内置会宁县,为“会宁”县名之始。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周太祖为西魏相时,置会州会宁县,治所在今靖远县东北。《元和志》载:“后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周太祖置会宁县,属会州。”会宁县自西魏得名,到如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北周属高平郡乌兰县。隋属平凉郡会宁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后改凉川县。 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 贞观八年(634年)改会州为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属关内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更名“汝遮”。 宋属会州敷川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人克会州,地属西夏。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会州,属熙河兰会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筑起会州新城(即今敦虾蟆古城)。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县。 宣和中(1120年)尝置刺羌城于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时称“甘泉堡”。 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宁县(今张城堡西宁古城)。至此,今会宁县境内同时有两县(敷州、西宁)、一州(会州)。 金属会州保川县。又置西宁县,属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有西宁故城遗址。 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宁县为西宁州,仍属会州,后又降州为县。 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会州。 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复会州。 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并县入州,属巩昌路,隶陕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宁地震严重,“诏改会州为会宁州”。 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会州。 元初,迁会州治所于西宁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会宁县,隶陕西布政司巩昌路。会宁县名从此沿用,历经明、清两代,到如今600多年历史。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隶巩昌路。 清初隶巩昌府。 1913年,截府留县,改属兰山道;16年(1927年),废道,直属甘肃省;25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会师期间,曾建县苏维埃政权;33年(1944年)改属甘肃省第九行政检察专员公署(治所临洮)。 1949年8月22日,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设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2日,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会宁为其属县;1985年8月1日,会宁县改隶白银市到如今。<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40104 会宁县] </ref>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5°24′-36°26′、东经104°29′-105°31′。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海拔1500—2400米,平均2025米。 [[File:会宁县3.jpg|thumb|right|会宁县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1/e54975977ad9478eab7329a53d4aae7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51067704_822380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气候特点== 会宁县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全县由南向北分2个气候区,干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属半干旱区,县城向北至靖远属干旱区。 '''河流分系''' 会宁县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等三条。 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侧。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因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较高。 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古称瓦亭水、陇水。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得名。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经西吉、静宁、秦安, 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汇,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行政区划== 1950年代初,全县有5个区,81个乡。1957年,陆续撤并为3区、1镇、29乡。1958年,建立10个人民公社。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个。1965年,合并成20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69年,城关镇撤销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73年增设王庙、侯川、太平、青江、马路、草滩、掌里、土木、新庄、塬边10个人民公社。1976年,增设白塬人民公社。1979年,增设柴门人民公社。1980年恢复城关镇。1983年7月,撤社建乡,城关镇更名会师镇(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而得名),全县共建乡32个、镇1个。2000年8月,撤销郭城驿乡,设立郭城驿镇。2001年9月,撤销河畔乡、头寨子乡,设立河畔镇、头寨子镇。2005年1月,撤销桃花山、王家庙、塬边、掌里、青江驿5个乡,截止2015年9月,全县辖6个镇、2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2039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 2009年底,辖6个镇、22个乡、284个村、11个社区、20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28万人。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4万。平均每个乡镇面积22.2平方公里,人口2.08万;每个村(居)面积3.11平方公里,人口2011人。截至2015年,辖7个镇、21个乡、284个村、11个社区、2078个村民小组。 镇:[[会师镇]]、[[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甘沟驿镇]]、[[太平店镇]]、[[刘家寨子镇]]。 乡:丁家沟乡、中川乡、新添堡回族乡、侯家川乡、党家岘乡、杨崖集乡、老君坡乡、翟家所乡、柴家门乡、八里湾乡、平头川乡、韩家集乡、大沟乡、四房吴乡、汉家岔乡、土门岘乡、新塬乡、草滩乡、土高山乡、白草塬乡、新庄乡。 会师镇:总人口36940人、面积186.8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8个村、62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政府驻地枝阳社区。 郭城驿镇:总人口32503人、面积329.1平方公里,辖11个村、59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新堡子。 河畔镇:总人口23783人、面积243.4平方公里,辖8个村、76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宋家河畔。 头寨子镇:总人口30486人、面积473平方公里,辖15个村、98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头寨子。 刘家寨子镇:总人口20321人、面积297.3平方公里,辖12个村、8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刘家寨子。 丁家沟乡:总人口21705人、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10个村、88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杨家川。 新添堡回族乡:总人口19168人、面积2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南马家。 中川乡:总人口17464人、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10个村、66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下中川。 侯家川乡:总人口14260人、面积112.3平方公里,辖7个村、6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侯家川。 党家岘乡:总人口20212人、面积149.8平方公里,辖10个村、89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党家岘。 杨崖集乡:总人口23264人、面积16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84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杨崖集。 老君坡乡:总人口23152人、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13个村、78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老君坡。 太平店乡:总人口21358人、面积139.9平方公里,辖12个村、9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太平店。 翟家所乡:总人口21422人、面积181.9平方公里,辖12个村、9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翟家所。 柴家门乡:总人口23510人、面积279.3平方公里,辖11个村、67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柴家门。 八里湾乡:总人口21460人、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八里湾。 平头川乡:总人口14232人、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9个村、57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马芦刺咀。 韩家集乡:总人口18245人、面积188.7平方公里,辖8个村、7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董家坡。 大沟乡:总人口22323人、面积285.7平方公里,辖14个村、9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大沟。 四房吴乡:总人口20055人、面积258.8平方公里,辖10个村、6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南张家。 甘沟驿乡:总人口23799人、面积336.2平方公里,辖12个村、87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甘沟驿。 汉家岔乡:总人口23350人、面积385.7平方公里,辖12个村、9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汉家岔下庄。 土门岘乡:总人口11276人、面积185.9平方公里,辖6个村、34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土门岘。 新塬乡:总人口14531人、面积287.3平方公里,辖9个村、7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刘家沟。 草滩乡:总人口13839人、面积211.1平方公里,辖7个村、4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草滩。 土高山乡:总人口10161人、面积245.8平方公里,辖6个村、4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程家塬。 白草塬乡:总人口23815人、面积175平方公里,辖8个村、69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北刘家。 新庄乡:总人口16666人、面积323.3平方公里,辖8个村、6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新庄子。 2013年底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ref>[https://www.sohu.com/a/295164478_802304 会宁县] </ref> ==人口民族== 人口中,汉族占97%;回族、东乡族、藏族、满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壮等兄弟民族占3%。 唐天宝元年(742年),4594户、26660人。 宋时人口县志无记载。 大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1500户、30870人。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18332户、296787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932户、81859人。 1949年,24961户、17785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45822户、27711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74926户、42511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97490户、48930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19589户,568634人;2009年,全县总户数124371户,总人口581832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4万人。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2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6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9.03‰,比上年下降2.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1‰,比上年下降0.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2‰,比上年下降1.97个千分点。 ==地形地貌==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接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07公里沟壑。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拔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 '''境内地貌大体分:''' 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县内广泛分布。梁呈长条形,顶不宽,坡梁长,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数被现代槽状冲沟切割,沟头为“掌地”,在中部有少数呈山间盆地地貌。侵蚀严重地区,梁峁并存,峁顶面积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长,为沟谷深切,黄土堆积较厚。 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此地貌分布在县境北部祖厉河、关川河两侧,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顶残塬,塬面坡度平缓,一般在5—10度之间。塬缘到谷底切割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为塬地,沟谷为沟坝地。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于祖厉河及其支流祖河、厉河、关川河、土门岘河两侧,为宽窄、长短、高低各异的三级河谷阶地,呈树枝状嵌入梁峁丘陵之间。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沟川等七川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级阶地为河滩,宽数米至数百米,为排洪区;高出河滩10—30米的二级阶地为川地,地势平坦,宽数百米至3公里;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级阶地为坪台地,断续分布于川道两边。阶地多由第四级冲积、洪积物组成,黄土层厚,土质较好。村镇居民多住二级阶地。 ==自然资源== 境内的坡缕石(又称凹凸棒石)是甘肃省新发现的世界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该矿石含有以碘(I)硒(Se)为代表的人体所需生命微量元素14种中的12种,以及植物所需微量营养元素6种。经详细勘察推断其资源量为700多万吨,凹凸棒石平均含量约24%。 境内矿泉水1991年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了(GB8537-87)的界限指标值。该矿泉水年涌出量为7万吨,已开发利用的一处年涌出量为3万吨,资源潜力较大。 ==经济== '''综合''' 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2469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43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02万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310623万元,增长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4∶23.1∶45.5。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568元,增长3.3%。 '''第一产业''' 2018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40.57万亩,比上年增加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58万亩,比上年减少1.1万亩。小麦播种面积30.93万亩,下降13.77%;玉米播种面积80.09万亩,下降0.24%;薯类播种面积75.44万亩,增长0.55%;蔬菜种植面积(含菜用瓜)5.08万亩,增长8.61%;油料种植面积11.35万亩,增长10.96%。粮食总产量达到42.42万吨,增长4.57%。其中:夏粮7万吨,增长3.62%;秋粮35.42万吨,增长4.76%。粮食亩产达到207公斤,较上年增加10.13公斤。蔬菜产量20.07万吨, 下降7.92%。油料产量0.62万吨,增长20.44%;瓜类产量28.1万吨,增长20.83%。 2018年末大牲畜存栏12.5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8.17万头;牛出栏5.98万头。猪存栏20.39万头,猪出栏31.54万头。羊存栏58.88万只,羊出栏62.81万只。鸡(鸭、鹅)存栏76.96万只,鸡(鸭、鹅)出栏86.47万只。肉类总产量4万吨,鲜蛋产量0.25万吨,牛奶产量0.58万吨。 2018年全县造林作业面积6.25万亩,当年零星植树200万株,当年育苗面积0.2万亩,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24.31万亩,成林抚育作业面积37.3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4.57万亩。 2018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3.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7%。水窖25.79万眼。水平梯田196.7万亩,其中本年新增2.7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2313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65台,小型拖拉机21573台,联合收获机55台,农用水泵4688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3万吨。农村用电量5210.56万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万亩。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1601万元,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551万元,增长4.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4.2%,产销率为96.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7亿元,增长1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06元,比上年增长1.3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4.4%。 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全县共有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8户,比上年末增加5户。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5%。 2018年全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8725辆,比上年增长5.4%,其中客车201辆,增长2.6%,出租车270辆,与上年持平,货车8254辆,增长5.6%。农村道路客运量243万人,农村道路旅客周转量2.67亿人公里。 2018年邮政业务总量2419万元,增长16.9%。全县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5164户,其中:市内用户13441户,乡村用户2172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5950户,比上年末增长2.64%;互联网ADSL、FTTH宽带用户年末达到81000户。 '''国内贸易'''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867万元,比上年增长6.47%。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43万元,增长7.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724万元,增长6.06%;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6059.8万元,下降5.88%,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70807.2万元,增长7.8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281934万元,增长6.18%,餐饮收入实现14933万元,增长12.26%。 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5%。 '''国内贸易'''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867万元,比上年增长6.47%。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43万元,增长7.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724万元,增长6.06%;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6059.8万元,下降5.88%,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70807.2万元,增长7.8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281934万元,增长6.18%,餐饮收入实现14933万元,增长12.26%。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3.53%。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7.9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8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7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8.18%,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9.92%。 2018年项目投资下降57.41%,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下降5.01%,500-5000万项目投资下降76.36%。 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0.5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4.38%。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77.72万平方米,增长28.9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7.18万平方米,增长27.2%。在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中,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25.29万平方米,下降38.1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08万平方米,下降34.81%。商品房销售面积10.61万平方米,增长64.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61万平方米,增长70.54%。 2018年全县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2785户,开工率100%;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9963万元。完成投资80619万元。农村危房改造2111户,其中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500户。 '''财政金融''' 2018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1780万元,同比增长11.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033万元,增长1.83%。其中:税收收入17920万元,增长17.96%;非税收收入9113万元,下降19.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5198万元,增长2.55%。其中,与民生相关的十类支出完成346693万元,同口径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5.6%。 201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22233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08328万元,增长6.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7869万元,下降3.5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41010万元,增长8.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5813万元,增长1.54%;中长期贷款余额655197万元,增长10.03%。 2018年全县共有保险公司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5家,人身保险公司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759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74万元,增长32.15%;人身险保费收入7685万元,下降0.77%。全年赔付支出4911万元,增长34.29%。<ref>[https://kuaibao.qq.com/s/20200513A0EP6P00?refer=spider 会宁县] </ref> ==交通运输== 312国道、309国道横跨东西;207省道、定会路贯穿南北。 2018年全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8725辆,比上年增长5.4%,其中客车201辆,增长2.6%,出租车270辆,与上年持平,货车8254辆,增长5.6%。农村道路客运量243万人,农村道路旅客周转量2.67亿人公里。 ==社会事业== '''邮电通讯''' 2018年邮政业务总量2419万元,增长16.9%。全县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5164户,其中:市内用户13441户,乡村用户2172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5950户,比上年末增长2.64%;互联网ADSL、FTTH宽带用户年末达到81000户。 '''科学技术''' 2018年全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达541.69万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45.5万元。争取到省、市科技项目6项,专利申请受理184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5000万元,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家,国家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教育事业''' 会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尽管如此,这里却走出了大批人才,成就了拥有“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美称的西北教育名县。这就是被社会大众津津乐道的“会宁现象”。 1977年以来,会宁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8万多名优秀学生。该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没有高招,经验就是十二个字:“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会宁县拥有“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称,是西北教育名县。 史料载:明、清两代,考中文武进士24名,文武举人115名,生员贡生396名。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甘肃考中进士3名,会宁曹铭就是其中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甘肃考中进士8名,其中有会宁举子苏源泉、万宝成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第一批赴日留学生5名,其中会宁万宝成、杨思名列其中。 七十年代,会宁教育成为定西地区“干旱山区一朵鲜花”。 2018年全县共有学校362所,其中普通中学46所(含普通高中5所),小学255所(含教学点126个),幼儿园60所(含民办幼儿园22所),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7354人,比上年减少2529人,其中普通高中11924人,普通初中14936人,小学30281人,幼儿园、学前班16128人,职业学校4014人,特殊教育学校71人。教职工总数8063人,其中专任教师78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8年高考录取7784人,其中重点本科1692人,普通本科1807人,专科(含高职)4285人,自恢复高考以来累计录取已达14.65万人。 ==文化旅游== 2018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县级直属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转播台2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447户,户户通地面卫星接收电视用户7.77万户,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电视用户6.38万户。全年图书发行量321万册,杂志累计发行39.99万份,报刊累计发行514.17万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1万册。 2018年接待游客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增长18.2%。 '''卫生体育''' 201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不含个体诊所),床位2060张,卫生技术人员2775人。年内门诊就诊142万人次,出院人数7.39万人,治愈率88.9%,好转率95.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8%。卡介苗接种率99.2%、麻苗接种率90.9%、糖丸接种率99.7%、百白破接种率99.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6.9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96%。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29‰,婴儿死亡率为 3.86‰,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88%。健康教育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100%。 2018年全县有专职教练员9人,少儿业余体校在校学生55人,共举办各类群众运动会580次,参加运动员32万人次。 '''人民生活'''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9.8元,同比增长7.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08.6元,增长6.1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14%,比上年下降3.14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9.6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31.9元,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2%,比上年下降10.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4886元,比上年增长5.53%。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县7173名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10600.79万元,为352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740.06万元,增长12%;全县城乡居民311022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4748.86万元,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8.6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11372万元;为784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78.4万元。 2018年全县21889名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医疗保险费5600万元,支出医疗保险4725万元;城乡居民490752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8%,征缴医疗保险费32100万元,支出医疗保险30332万元。 2018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481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26万元,支出失业保险100万元。 2018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175人,征缴工伤保险费567万元,支出工伤保险280万元。 2018年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6781人,征缴生育保险费524万元,支出生育保险116万元。 2018年全县共有城市低保保障对象3246户8915人,发放保障资金4517万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25907户100301人,发放保障资金15964万元;享受特困救助供养1783人,发放供养资金1110万元。 2018年末全县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36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28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5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34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 ==气象环境== 2018年全县年降水量480.1毫米,年平均气温8.5℃,年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21.8℃,地面平均温度11.4℃,年无霜期167天。 2018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6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1万亩,成灾面积中旱灾0.32万亩,占成灾面积的7.9%;水灾0.86万亩,占成灾面积的21.1%;风雹灾1.8万亩,占成灾面积的45.1%;霜冻1.1万亩,占成灾面积的26%。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1.91%,单位GDP能耗下降1.9%。 2018年末全县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74.9公顷;森林面积71386.29公顷,森林覆盖率12.62%。 ==旅游资源== '''会师简介'''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等9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8位大将,1955年授衔的宋任穷、杨成武、洪学智、张爱萍等45位上将,136位中将、1200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足迹。2007年2月,胡锦涛瞻仰会师旧址,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接见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代表,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 会宁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会师旧址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会师楼被评为“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之一。2010年4月,会宁在上海“迎世博·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上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长征精神'''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文化氛围和长征精神有机融合,不向命运低头,挑战极限。会宁人就是在这种浓郁的人文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熏陶中铸就了“会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会宁人虽身处艰苦的自然环境,但志存高远的目标始终没有湮灭;虽经济贫穷生活困难,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始终没有消磨;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但艰苦奋斗的传统始终没有丢弃;直面商品大潮冲击,人文精神失落,但崇文尚学之风历久不衰,并且在会宁的士、农身上已成功内化为当地的脊梁,成为民众仰望的对象,矢志不渝的精神渴求。时到如今,会宁人尊师重教之风不减,自强不息。 '''旅游经济''' 随着会宁红色旅游知名度提高,2008年以来会师旧址免费开放,会宁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2001至2004年,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06至2007年,年均接待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2008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11年1至7月份,接待游客近9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多元。红色旅游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会宁人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第四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7.72亿元,全部为合同项目,其中养殖业项目5个,总投资1.28亿元;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3.9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2.12亿元,其他项目1个,总投资4000万元。 ==历代名人== '''宋元''' 郭虾蟆 宋会州(今会宁县郭城驿)人。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金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适夏人攻会州,城破,禄大、蛤蟆俱被擒。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且拔须化装,相谋潜逃。事泄,禄大被害,蛤蟆独自逃脱,遥授巩州钤辖,同知兰州军州事。兴定五年(1221年)冬,夏人万余入侵定西,蛤蟆败之,斩首七百,获马五十,以功迁同知临洮府事。 元光二年(1223年),夏人步骑数十万攻凤翔甚急,蛤蟆总领军事,败之,升靖难军节度使,寻改通远军节度使。是年冬,蛤蟆率骑兵五百,收取会州。皆穿红衣,敝之南山。夏人望见,疑为神兵。守城夏军有举手招人者,蛤蟆射,贯手,凡射死数百人。夏人恐惧,乃出降。至是被夏人占据近四年的会州复为金有。正大初,田瑞据巩州叛金,诏陕甘两行省并力平叛。蛤蟆率众先登,田瑞开门欲逃,被其弟田济所杀。叛军首领皆被蛤蟆斩之。依此遥授知凤翔府事兼领兰、洮、会、河四州兵马之帅。天兴三年(1234年)春,金已亡,西部各州无不归顺,独蛤蟆坚守孤城。丙申(1236年)冬,元军并力攻之,蛤蟆度不能支,乃积城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饷将士;焚庐舍,以坚军心。日与血战,将士死伤甚重。势不能支,遂集家宝及将士妻女于一室,焚之。城破,士兵多投火自尽。蛤蟆独上草垛,以门板自蔽,射杀元兵二三百人。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殉国。 '''明代''' 曹 铭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进士。官至督察院都御史。论谏刚直,年三十四岁以直谏死。 张 勋 字鼎彝,丁沟乡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乙未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以廉勤荐调武昌府知府,因剖理有方,给饷济饥,刑清弊绝,迁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所至之处,讴思载道。 栗在庭 字应凤,县城东关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寻升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山东佥宪,继任湖广左参议,擢山东参议,升右布政使。壬辰左迁山西参议,后提按察使。在职时,廉洁自律,体察民情,修黄河石堤,复查积案,减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颂。 '''清代''' 王万祥 字瑞宇,号铁山,汉家岔乡人。少英武雄伟,慷慨有奇气。募游击将军王进宝麾下。爱习武略,枪法娴熟,勇敢善战。每遇敌,奋勇先入。恢复临巩平凉诸郡,进取汉中,攻取武关,屡建大功,遂授定海总兵,后调兴化总兵。满清廷攻陷台湾古明后,选调赴台镇守,晋为福建陆路提督,统辖八郡。在闽任职一十七载,布德施威,疆域平安,边隅大治,百姓乐业。闽人特立生祠,春秋享祭。康熙帝授太子大保衔。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病死于福建寓所。 焦腾汉 字凌宵,翟家所乡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进士。初授御前侍卫,因功迁升江南浦口营都司,复擢海州营游击,淮安城守营参将,胶州营副将,明威将军,贵州安龙镇总兵。在任勤勇干练,忠于职守,地方安宁,屡受褒奖。 王万寿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武进士。 柳迈祖 字宜斋,县城东关人。满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进士。历任平番县训导,长安县教谕,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员外郎,刑部郎中。后调任湖南宝庆府知府。在任勤政理事,居官简约,躬亲查核庭讼纠纷。擅长书法,凡得一帧者,视为珍品收藏。 吴思权 字平一,柴家门乡人。满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由内阁中书铨升浙江补用知府,历任杭州、温州同知,所至有政声。 康节 字邵亭,祖籍陕西武功,先祖曾为会宁地方官,后迁居会宁。满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陕西即用知县,补授韩城县知县,以卓异升补耀州知州,河南荥阳知县。在任七年,政绩卓著。去任后,民为之立碑以志去恩。 柳 渊 字时庵,县城东关人。满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甲辰科进士。官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迁升员外郎,复调任郎中,外放江西袁州知府,继调瑞州知府。居官清廉,勤政狱讼,衙无积案。 吴耀曾 字自甫,翟家所乡人。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选任平凉府教谕。性情耿介、学识渊博。曾主讲安定育英书院、会宁枝阳书院。治学严谨,善诱后学,两县乡会试获售者多出其门。 张汝洽 字润甫,会师镇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历署陕西大荔、洋县、淳化知县。性刚果、不畏强御、所到豪黠敛迹。断决积案,甚有能名。 刘庆笃 字吉甫,县城东关人。满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进士。即授内阁中书。未几父丧居家,不久主讲平凉柳湖书院,成就士子多人。后仍供职京师,旋考京察一等,任小军机,继升军机章京。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两宫西巡,护驾至西安,议和后又护驾返京,钦赐二品衔,任外务部兼行内阁承宣厅佥事。民国建立,受荐以甘肃代表身份赴上海公议国事。博览群书,擅长诗赋,善书法,喜金石,好乐弹。 秦望澜 字少观,县城人。满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即任兵部主事,操武选司、职方司总办,后任贵州道、辽沈道监察御史。因敢言直谏、触犯权臣,左迁民政部代理员外郎。民政部改巡警部后,任西分厅总办。民国时,任临时参议院议员,获二等宝光嘉禾奖章;任第二届参议员时,获得二等大绶嘉禾奖章。后任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咨议、清史馆协修,参与编纂《清史稿》兵史部分。 苏耀泉 字朗亭,老君坡乡人。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戍科进士。官浙江即用知县,积功晋直牧,历充衢州、石桐榷务,力祛繁苛,商旅德之。初权新昌篆,县故多枭匪,民患久矣。公甫下车,即捕治渠魁,豪强敛迹。严驭胥吏,不稍纵。勤听断,求民隐,尝微行乡区,理清冤狱。离任时,百姓焚香跪送,并立去思碑。任乌程知县时,力图治理,事心躬亲,因劳成疾,卒于住中,归葬故里时,士绅民众沿途设祭,并赠“万民伞”以志悼念。 '''现代''' 杨思 字慎之,县城东关人。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未毕业即回国,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历任县议会议长,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安肃道尹,省第三届议会议长、兰山道尹、代理甘肃省长、甘肃民政厅长等职。民国36年(1937年)10月当选“国大”代表,翌年3月出席民国政府在南京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任省政协主席。1956年10月,病逝兰州。 苏源泉 字本如,老君坡乡人。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官礼部主事。民国初,荐任民国政府审计院协审官,继调内务部佥事。生性耿直,不随同流俗。居官清廉,能举贤荐能。喜读诗书,尤爱读史。擅长诗词,著有《诗敬斋诗草》4卷。喜作书,其书法古味盎然、笔力雄劲、神气凝贯、名震都下。 万宝成 字玉田,郭城驿乡人。满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进士。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政速成班学习政治法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回国,任户部主事。民国建立,任山西定襄县知县。期间,鼓励农桑,兴办教育。时有少数人以传教名义,诈骗钱财,他查实后予以处理,深得民心。离任时,民众赠“万民伞”称颂怀念。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后无意仕途,闲居北平。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北平寓所。 ==文物古迹== 早在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以牛门洞遗址为代表的大量地下文物,隋唐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都经过会宁,历朝历代的变迁,也都留下了珍贵的遗迹,成为全县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郭蛤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木山砖照壁、以及以县城北20里铺汉墓群、王莽之父王曼墓为代表的古人类墓葬近10处等。还有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和铁木山,都属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馆藏各类历史文物1075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2件,三级文物658件,馆藏各类革命文物近2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9件,三级14件。与此同时,在省级文物保护点设立了永久性保护标志,并成立了乡、村、社三级文物保护小组,实施对文物点经常性保护。另外,馆藏还有几十幅珍贵古字画和5000余册古旧善本书。1997年,会宁县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位于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梁的阴面,多为墓葬区。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梁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城驿镇郭蛤蟆城遗址 该城筑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城垣内一外二,壕堑三道,夯土筑成。1993年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城遗址 位于翟家所张堡东,北宋崇宁五(1106年)泾原路经略使章咨筑,称甘泉堡。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此置西宁县,改称西宁城。蒙元初会州州治迁于此。东中西三城相连,现存城墙底宽17.4米,高17米,东西长740米,南北宽500米,城北倚山,南临祖河。有东西两门。2003年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木山''' 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位于县城西北70公里的头寨镇境内,309国道沿山而过,有“旱塬秀峰”之誉。主峰海拔2404米,为境内最高峰,山顶有天然次生林,状似罩盖,孤峰独秀,景色奇特。自明朝开始筑庙塑像,现为方圆百里的佛、道教活动中心,属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铁木山砖照壁位于山场大殿右侧山腰,高2.5米,宽2米。正面浮雕八仙过海图,刻功精细,形象逼真,保存完整。1988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木山盛产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品位高,口感纯,储量大,被民间称为“神水”。 '''桃花山''' 桃花山 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国道312线从山脚下通过,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山势突兀挺拔,苍翠秀丽,峰顶高1944米。自宋以来,历朝累代在山上修建庙宇,开凿石窟,装点景观,现有洞窟14窟,庙宇建筑20余座,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山门上高悬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桃花山”匾额,各庙宇还悬有赵朴初、书法家黎泉、吴廷富、朱德昕、刘学谮的手笔,为桃花山平添了几许秀色。 ==相关信息== '''优秀传统'''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从大量出土文物来看,以牛门洞等众多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源远流长的古文化遗址,上溯三代,下启汉唐,积淀起会宁厚重的文化渊源底蕴;自汉武帝始置祖历县到如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汉武帝的銮驾亲临会宁,司马迁、左宗棠、谭嗣同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足迹踏过会宁的土地;郭蛤蟆城,张城堡,铁木山,桃花山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逐步积淀起会宁厚重的人文底蕴。厚重的历史遗存铸就了会宁人崇文修德、吃苦耐劳的秉性;丰富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会宁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这里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老百姓从古到如今一贯奉行“养不教,父之过”的先祖遗训,秉承崇文修德的优良传统,一直把读书视为神圣之举,在很多农家的正堂上高悬着的“春风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字幅向世人昭示他们的执着追求。 会宁重教兴学之风,渊起明,有清一代发扬光大,已历640余年,到如今尤盛。这块贫瘠的土地以教育昌明而名扬陇上,以人才辈出而誉满九州。脚踏厚重人文底蕴的会宁大地,耳濡目染浓郁文化氛围的会宁家乡故里,秉承祖宗遗训,仰望家乡文化先贤的身影,不断累积这一人文底蕴,持续加高故乡文化大厦。漫步会宁县城,到如今还能看到书院、砚台巷、文庙等众多散发厚重人文底蕴气息的古迹。县城文庙大成殿内,常年香火不断,当地百姓以最古老、最朴实、最诚挚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文化的崇拜敬仰,对文化的不断渴求与执着向往。 史料载:明、清两代,考中文武进士24名,文武举人115名,生员贡生396名。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甘肃考中进士3名,会宁曹铭就是其中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甘肃考中进士8名,其中有会宁举子苏源泉、万宝成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第一批赴日留学生5名,其中会宁万宝成、杨思名列其中。 '''起点成就''' 1949年,会宁重教兴学之风日盛,百姓对知识渴求和对文化人崇拜。在百姓心中,对谁家有当多大官的,有多少钱的都不会眼红,只看谁家出的大学生多。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机关学校,他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哪个村又考出多少大学生,哪个家庭又出了几个博士,满脸透露出既自豪又羡慕的表情。 七十年代,会宁教育成为定西地区“干旱山区一朵鲜花”。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会宁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胡锦涛、温家宝、李岚清、陈至立、何东昌、刘云山等中央领导都对会宁教育给予极大关注,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甘肃历任省委书记,省长更是关怀备至,一直心系会宁教育,从李子奇、阎海望、孙英、宋照肃,到现任的陆浩、徐守盛等,都对会宁教育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陆浩曾多次考察会宁教育,2007年在考察会宁一中时当场答应拨款100万元支持一中建设,省长徐守盛联系江苏如东县对口大力支援会宁教育,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考察完会宁教育后当即答应拨款300万元支持会宁二中建设。 1980年代,时任省委书记李子奇充分肯定了会宁办教育的“三苦精神”。1986年10月《人民日报》记者张述圣来会宁采访时看到:会宁县委仍然在50年代初期的小平房里办公,而会宁县一中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中,由此可见政府把教育的发展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2002年到2006年,全县教育增加2083名教师。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1300万,拿出260万作教育公用经费。县财政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在全县逐步形成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像冉树苍、王锡武等在全国教育行业都声望出众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 会宁县还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到会宁任教。会宁县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先后培训中小学教师4851人次。针对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浪潮,会宁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建设步伐,全县17所中小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34所初级中学各配备了一套远程教育“校校通”设备,26个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和156所中小学各装备了一套卫星地面接收小站设备,全县已形成了远程教育网络,为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宁每年的财政收入仅在1000万—2000万之间徘徊,而全县一年的财政支出却高达9000万。教育支出却在全部财政支出中竟高达57%,接近60%。 会宁是个人口大县,全县58万人口中2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在国家总理预备金援助的5个贫困县中,会宁名列其中,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干旱贫困县之一。高中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为 2500-3000元左右,大学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在8000-10000元左右,会宁人民每年的教育支出接近2亿元,对于那些挣扎在温和饱线上的贫困山区农民来说,教育支出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负。在会宁这样的地方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困难可想而知。在会宁一家出去两三个大学生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汉家岔乡的一个仅有十来户的小村子,家家都出过大学生,其中有四家出了博士。在老君乡阳赵社,这个全乡最穷的村子,30多户人家竟然出了50多个大学生。农民们的收入虽然低,但他们还是默默承受着大学收费较高的压力。为了孩子上学,家长粜卖口粮,四处借债,就是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受教育。孩子一旦考上大学,所有亲朋好友你一手,他两手想办法凑齐学费,帮助他们跨进大学校门。家长们都普遍认为“不上学不如人”。供孩子上学,家长们苦中作乐。在会宁虽然上大学的学生多,贫困户多,但却没有一人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 '''小学校长''' 正是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不懈关怀大力支持下,会宁教育才能够长盛不衰,成为当地和甘肃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头寨子乡校长冉树仓,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牵挂家乡在知识上嗷嗷待哺的孩子,主动要求从会宁一中调到自己家门口——中湾小学任教。当时的中湾小学破烂不堪,六间狭小的教室四间属于危房,连一块挡风玻璃也没有,刮风下雨岌岌可危,冬天又寒冷难禁。三四个孩子挤一条凳子,老师没有办公桌,为了保正学习秩序,保障师生安全,冉树仓把刚补发的1100块钱拿出来,把自家的12亩上等地拿出来,把自家的手扶拖拉机、架子车、水桶、木板、绳子、甚至柴草等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拿出来,钱不够又“狠心”卖掉自家一头耕牛、两只羊和九百公斤豌豆,还把自家四口水窖储蓄的水全部贡献出来……妻子得了重病无暇照管,父亲卧病不起无人照看,但建校期间他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学校建好了,自己病到了。为了建学校,家里欠了一身债务,常有人上门来催账要钱。电视台来采访,自己的老伴却连一件像样的可以见客人穿的裤子都没有,市领导来看他,家里门窗连风都挡不住,炕席也烂出大洞来,其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他的曲折故事感动了许多人甚至国家领导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看到冉树仓的事迹后,当夜给当时的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打来电话,询问冉树仓的情况。他的事迹报道后,上海松江供电局立即捐款,在这里建起了一坐希望小学。 '''会宁学子''' 如今从会宁走出去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会宁籍的精英遍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科研、教育、医疗、外交等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政界有60多人在正、副地级岗位上工作,有140多人在正、副县级岗位上工作,处在省级高位的政坛英才有张世珍,田学斌等,不乏其人。有9名会宁籍毕业生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在公司上班的会宁籍毕业生达400多人。这些毕业生在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会宁本身产生了巨大效应,对缓解家庭现实困境,带动会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会宁县邮电局曾做过一个统计:会宁在外工作人员每年通过邮局向家中寄回的钱达到1430万元,相当于当时会宁县财政收入的两倍,而这几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了一个多亿,是县财政收入的好几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外援助就达16000万元,救助贫困生19.7万人次。 '''状元县''' 郭忠庆(白银市档案局副局馆长、副研究馆员 )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会宁时对会宁的教育高度评价: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省、全国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当地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2004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对甘肃代表团的会宁代表说:“你们会宁是状元县,我的秘书也是会宁人”。在2003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农村教育对培养人才功不可没,会宁是个很穷的县,但就高考率来说,张掖、武威还考不过。”曾经在甘肃工作过的温总理,对会宁高考“神话”还念念不忘。为什么西部地区的一个贫苦县的教育会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高度关注呢? 会宁位于甘肃中部,是一个靠天吃饭(以雨养农)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雨量仅300毫米,并且十年九旱,水资源极为短缺。由于缺水这里的大地少了绿色,一眼望去到处是光光秃秃的山,像一个被岁月风干了年轮的老汉,那雄浑的黄土,纵横的沟壑,干涸的河流,说明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师资力量算不上雄厚的西北贫困县,凭着“政府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的“三苦两乐”精神,优良的教育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连续30年改写着教育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 自恢复高考制度的30年间,会宁县已向全国输送大中专学生近8万人,平均每7.5户有4.8名大学生,是甘肃省基层学校培养出大学生最多的县,被人们称为“状元县”。30年来,会宁的高考升学绝对人数稳居甘肃省市县(不包括区)之首。截止2008年,会宁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达到54人,正在就读的17人。近两年,最引人瞩目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中,“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之“宏志班助学项目”又给会宁教育锦上添花。“宏志班”全名为“宏志班资助项目”,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联合实施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一部分,从2002年开始实施。会宁县由于教育声誉好,承担起了这一项目。 据甘肃日报载,2005年会宁第一届宏志班的50名学生,高考平均分达604分,超出甘肃省重点线46分,本科上线率100﹪,重点上线率达88%,是全国42个宏志班中成绩最好的一个,被众多媒体报道。2008年“西北高考状元县”会宁再次传来捷报:全县二类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760人,其中仅会宁县第一中学就有1108人考上了二类本科,465名考生上了重点分数线,全县有6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位居甘肃省第一。 “宏志班”在高考中再次成为耀眼的明星,120名“宏志班”学生,除3名学生考上二类本科院校外,其余117名都上了重点本科院校,其中3名还考上了清华大学。 “宏志班”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会宁县教育的一个品牌。会宁县的义务教育也极为出色,2003年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年9月“两基”达标通过甘肃省政府的评估验收。会宁县已经建成各级各类学校575所,在校学生已有15.5万人。 ==获得荣誉==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会宁县 中国小杂粮之乡 中国肉羊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红军会宁会师楼 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 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 西北教育名县 2018年6月,会宁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相关视频== ===航拍会宁县新塬镇=== {{#iDisplay:p083248wlz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会宁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