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俊士 的原始碼
←
俊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俊士''',汉语词语,拼音是jùn shì,意思是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才智]]杰出的人。<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5849654680971284.html?fr=bks0000&word=%E4%BF%8A%E5%A3%AB 俊士是什么学位]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4218994678,2309687948&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48&h=412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释义 == 1、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 2、才智杰出的人。 == 出处 == 《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 《汉书·蒯通传》:“彼东郭先生、 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践闻吴王已出境,乃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清·田兰芳《答仲方用元韵》:“填壑既俊士,雷鸣任瓦缶。”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俊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