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信天鹟 的原始碼
←
信天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短尾信天翁]](拉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为信天翁科信天翁属动物,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分布于[[北太平洋]]和[[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中国]][[钓鱼台]]群岛亦有分布。 [[其常年生活在海上,不迁徙,主要以海水表层的小型软体动物、鱼类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体长94~95厘米,身体白色,头和颈缀有黄色,初级飞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红色,脚暗色。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短尾信天翁</big> ''' |- | [[File:Xintianweng.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60726190346-1645586684.jpg/800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imageGroupId=1956369&relateImageGroupIds=3707072,1956374,1956375,1956376,1956377,1956369,1956370,1956371,1956372,1956373&lemmaId=140390#1956369_0 短尾信天翁]]]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短尾[[信天翁]] 别名:[[海燕]]、信天翁、阿房鸟、阿呆鸟 拉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 Pallas 分布区域:亚洲、[[美洲]]、北太平洋 科目:信天翁科 |} =='''外形特征'''== 短尾信天翁成鸟为太平洋上唯一的体白色信天翁,体羽白色,头顶、枕和后颈缀有皮黄色;最长的肩羽、翅和尾端黑褐色。翅小覆羽呈黑白斑杂状,翅肩附近有一大的白斑;初级飞羽和尾羽羽轴黄白色,尾下覆羽和腋羽纯白色。嘴长而强,前端具钩,由许多角质片覆盖而成,上嘴先端屈曲向下;两个鼻孔呈管状,左右分开;颈部和尾部短;体躯粗壮结实;翅膀狭长,长达55厘米,尖端弯曲像一把尖刀。飞行时脚远伸出黑色尾后。 颜色:虹膜暗褐色,嘴粉红色或黄色,嘴端偏蓝,脚蓝灰色,蹼黑色。 短尾信天翁幼鸟羽色变化较大。体羽的渐变过程从幼鸟的深褐色至亚成鸟的浅色腹部,并具翼上白斑及背部鳞状斑纹。第1年幼鸟体羽为暗褐色,下体较淡,上体缀有一点棕色,头和颈部缀有黑色,初级飞羽羽轴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黄色。第2年幼鸟体羽仍为暗褐色,但前额和眼下变为白色,下体灰色并缀有白色,胸和次级飞羽内翈具窄的白色羽缘。第3年幼鸟基本上仍为暗褐色,但在额、眼先、眉、两颊已缀有大量白色,下背和尾上覆羽已出现白色斑点,内侧次级飞羽和它们的覆羽已全变为白色,下体白色,两胁缀有灰色。第4年幼鸟已基本变为白色,但仍有一些暗褐色存在于上体。 大小量度:体长940~950mm;体重7~8.5kg;嘴峰137~157mm;翅559~565mm,翼展220cm[2];尾160mm;跗蹠76~99mm;中趾140mm,外趾137mm,内趾119mm。 近种区别:与之相似的黑脚信天翁体羽为黑褐色,嘴亦为黑褐色,嘴基和眼周白色,体形较小。幼鸟及亚成鸟的色型阶段有可能与体型较小的黑脚信天翁相混淆,其区别在嘴浅粉色,脚偏蓝,嘴基无白色。 =='''生活习性'''== '''习性''' 短尾信天翁平时多为单只或成对活动,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别丰富的地方才偶尔能见到比较小的群体。善滑翔飞行,除[[繁殖期]]外常在海洋上空飞翔,栖息于海面,随波逐流,会游泳,但不潜水。性情比较警觉,孤独而安静,一般不像其他种类的信天翁那样接近航行于海洋中的船只。在海面上需要靠两翅的急剧拍打才能起飞,在陆地上则根本无法起飞,常常要爬到悬崖边或者高坡上向下跳,才能飞起来。 短尾信天翁特别喜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驾御长风、借助风力翱翔的技巧高超。它的翅膀长而窄,能适应海洋的多变气流,展开双翼,可以在空中停留许久而不用扇动翅膀,任凭强风吹送。它翱翔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上升气流所产生的动能,尤其是海洋上空的不稳定上升气流。短尾信天翁一般利用顺风和下落飞行来加快速度,接近海面的时候再转方向,并且乘与波峰摩擦而减弱的迎风而上升,飞上天空,如此反复飞翔。有时,它在滔天大浪之上,忽而冲上云天,忽而又俯冲下来,甚至能在暴风雨中前进无阻,可以说它是以风为生的。 '''食性''' 短尾信天翁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进行觅食活动,特别是在繁殖期间。主要以栖息于水表层的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有时也吃船上扔下来的动物内脏等,特别是捕鲸船和渔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既不能在空中飞翔捕获食物,也不能潜入水下捕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水面进行。在繁殖期外的游荡期间,也可以全天觅食。雏鸟的食物主要为成鸟已吞下后又反刍的已初步消化的食物。 '''迁徙''' 短尾信天翁为留居性鸟类,终年留居亚洲西太平洋及其岛屿,非繁殖期偶尔也游荡到东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往北到[[阿拉斯加]]、[[白令海]]和[[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 '''叫声''' 短尾信天翁除了繁殖期外很少鸣叫,于海上通常无声。<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1274044&ver=2611&signature=WVi3bVa9UOi-NdTviVDuOjgnLx-LUJ6L2zFVSVhWcmId4vX3blwEC*uFuK51bGwIIlR*COyFUxgUq7brS3WOyfkiR3uKdKL07GW4q1W44vGyZaAFa6oPHx-k*IgaWmS2&new=1 世界上的信天翁-翱翔海洋上空的大型鸟类],动物世界,2019-11-15</ref> 短尾信天翁繁殖期以外栖息和活动于海洋、近海岛屿和沿海地带,繁殖期多栖息在偏僻而孤立的海洋中的岛屿岩石上,多在孤岛的地面上或岩壁间营巢。 =='''分布范围'''== 短尾信天翁通常居留在位于北太平洋和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在大洋中的小笠原群岛、琉球群岛和澎湖群岛等岛屿上繁殖。非繁殖期它则四处游荡,从北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和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域,往南沿中国海岸到福建、台湾以及沿北美洲西部海岸下到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等地。 卫星跟踪显示,迁徙繁殖期间,雌性更多地栖息于日本和俄罗斯近海,而雄性和幼鸟则更多地栖息于阿留申群岛、白令海峡和北美海岸。另外幼鸟每天的飞行距离基本上是成鸟的2倍,而且它们在大陆架上逗留的时间也比成鸟更长。 中国分布:分布于[[山东]](烟台)、[[福建]]沿海、[[台湾]](台中)、[[澎湖]]列岛和钓鱼台群岛,并在澎湖列岛和钓鱼台群岛(钓鱼岛、赤尾屿)繁殖。 原生分布:[[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台湾、[[美国]]、美国小离岛。 未定分布:[[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 =='''动物保护'''== '''总体状况''' 在2006~2007年的繁殖季节结束时,基于直接观察和部分假设估计,短尾信天翁的全球种群数量为2,364只,其中1922只在鸟岛,442只在钓鱼台群岛。2009年,估计约有2,200~2,500只,其中成鸟个体约有1,500~1,700只。 短尾信天翁种群数量稀少,繁殖分布区域狭窄,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中国亦将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一级动物保护。由于火山爆发和人们大肆捕获,致使数量日趋减少。特别是在20世纪末,由于商业上对羽毛需求的增加和1902年与1939年日本南部岛屿的两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几乎使短尾信天翁绝灭。 '''致危因素''' 19世纪和20世纪,[[日本]]羽毛收藏家的行为导致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快速下降,并被公认为已经在1949年灭绝,但后来于1951年再次发现了短尾信天翁。 1887年到1932年之间,人类为它们的白色羽毛过分捕猎,曾经降低到50只鸟。1960年代开始保护之后,恢复到500-1000左右,其中大约180只成年。 曾经大多数的短尾信天翁都栖息于日本一个偏僻的小火山岛鸟岛,那个岛是活火山岛,曾经在1902年爆发,把很多在岛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浆下面。日本动物保护学家为信天翁在岛上种草,也开始计划如何帮助它们移居到其它地区。 1940年代,一对年轻的短尾信天翁曾经在美国中途岛出现,直到1960年还见到。曾经发现有一对在中途岛下了一个蛋,但是没有孵出小鸟。到1980年代,美国加州也开始见到短尾信天翁。 1979年,在另外一个日本小岛发现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确定它们在那里繁殖;1991年,岛上有75只,其中有15对成年。 1982年左右种群已慢慢得到恢复,1986年在伊豆群岛观察到146只成鸟和77只幼鸟,1985年和1986年亦分别于中国台湾附近澎湖和台中大肚溪口见到。 21世纪初,数以万计的信天翁遭到死亡的威胁,它们常常被用来捕捉金枪鱼、箭鱼和底栖鱼的钓鱼线上的钩子勾住后淹死在海里。那种钓鱼线加起来长达130多千米,上面带有成千上万安着诱饵的钩子,在鱼沉入水中之前,信天翁、海燕和剪嘴鸥等鸟类常追逐在后面捕食,从而误入罗网。每年全世界因那种被叫做“延绳钓”的捕鱼方法而误杀的海鸟有近30种,大约18万只,短尾信天翁就是延绳钓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如果情况得不到限制,它们很快就会绝种。 渔业中流网的使用也使许多海鸟包括短尾信天翁丧命,国际上对渔业的普遍关心使联合国于1992年做出决定,禁止使用流网捕鱼。然而,延绳钓法杀死信天翁等海鸟的情况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但有多种办法都能够大大减少信天翁等海鸟的死亡,其中有在水下放线,使海鸟无法碰到带着诱饵的鱼钩,鱼钩上方随风飘动的三角旗能吓走大部分海鸟,在夜间放钩可以使信天翁免受伤害,迅速起钩也能起到一部分作用。 '''其他威胁因素''': 自然灾害(如台风)、聚集地的捕食者、海洋污染(如石油污染)、短尾信天翁分布区与渔业区的重叠。 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使短尾信天翁的数量略有回升。随着人们改善海洋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短尾信天翁的种群也将逐步恢复和扩大。 '''保育措施''' 已有:在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短尾信天翁受到法律保护。2005年,短尾信天翁的保护和恢复计划草案已经拟定。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延绳钓渔业已经制定了缓解措施。捕鱼用的渔网经过改造以防止海鸟被鱼钩钩住,同时那种改造过的渔网被免费提供给阿拉斯加的捕鱼船队。2006年,太平洋中西部渔业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包括短尾信天翁在内的海鸟的法案。日本的鸟岛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81~1982年,移植了一些原生植物到鸟岛的筑巢地以改善其栖息环境和加固鸟巢,那些措施加大了繁殖成功率,使得超过60%的卵能够孵化出幼鸟。1993年开始用诱饵将它们吸引到鸟岛上的其他地方筑巢繁殖,在1995年11月,第一对短尾信天翁开始在那些地点繁殖,那些新地点幼鸟的数量从2004年的1只上升到2005年的4只,2006年的13只,2007年的16只,2007年10月~11月,有35个鸟卵产在那些新的地点。2007年,日本政府批准了一个将短尾信天翁引种至鸟岛300公里外的向岛的项目,第一批于2008年3月引种到向岛的10只幼鸟都成功长大。 建议:继续推进渔业中为了防止海鸟被误捕的保护措施,引种短尾信天翁到其他历史分布地区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其主要繁殖地的威胁。继续加强实施钓鱼台群岛的种群保护措施。继续通过卫星遥测技术研究短尾信天翁的海上分布和海洋生境。加强陆地上的短尾信天翁的种群管理和监控。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信天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