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信用膨胀 的原始碼
←
信用膨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2/b210a29d2a6a4aadbca0de10e81144a7.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mt.sohu.com/20171012/n517370776.shtml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信用膨胀'''是中国的一个学术用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25595890_120525920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ref>。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ref>[https://www.sohu.com/a/511684731_120099902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f>。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名词解释== 信用膨胀是指经济生活中信用过度扩张的[[过程]]。在国民[[经济]]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企业、财政部门或个人提供贷款,意味着形成社会购买力。社会购买力要求有相应的商品供给,但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供给数额有其客观限度,并不随着需求的增多而增多,如超过客观允许的限度提供贷款必然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当这种现象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时,就意味着信用膨胀。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往往出现信用过度扩张的现象,但这种趋向不会长期保持下去。当信用货币不能顺畅地转化为金属货币时,过分扩张的信用就会在企业和银行破产清理的过程中被强制地压缩下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对信用的扩大没有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有效地控制,信用膨胀就很容易出现。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联系,信用膨胀以通货膨胀为必然后果,通货膨胀也必定是通过信用膨胀的途径实现的。因为信用的消长也必然同时是流通中货币数量的消长。 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信用膨胀的可能途径主要有:存在大量无商品保证的贷款;发放过多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长期贷款;大量的财政透支、借款,等等。当这些贷款、借款等的扩大超过了金融领域所能负担的客观限度时,信用膨胀就会出现。 1958年,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曾出现过很典型的信用膨胀。当时只讲银行信贷应该支持生产,而不问贷款对再生产比例关系有何影响和社会经济效果,于是贷款数额急骤增长,造成了没有物资保证的巨大的社会购买力,结果导致严重的供不应求。后来,经过调整经济,紧缩信用,才使这次信用膨胀得以克服。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信用膨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