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克拉維斯環形山 的原始碼
←
克拉維斯環形山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克拉維斯環形山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e/cf4/nBnauM3X0IjM1QjN2YjNwYDN5QTMxkDM5ADOzQTNwAzMwIzL2Y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5%8B%E6%8B%89%E7%B6%AD%E7%92%B0%E5%BD%A2%E5%B1%B1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br> '''緯度''' 58.62°S<br> '''經度''' 14.73°W<br> '''月面座標''' 日出時15°<br> '''命名來源''' 克里斯托佛·克拉烏·克拉維斯</small> |} </div> '''克拉维斯环形山'''(Clavius)克拉維斯環形山(Clavius)是[[月球]]正面南部山區一座巨大的古老撞擊坑,位於第谷隕石坑的南面。它也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貌結構之一,約形成於39.2億年-38.5億年前的酒海紀代,其名稱取自十六世紀[[德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耶穌會修士克里斯托佛·克拉烏·克拉維斯(1537年-1612年),1935年該名稱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 <ref>[https://baike.baidu.hk/item/%E5%85%8B%E6%8B%89%E7%B6%AD%E6%96%AF%E7%92%B0%E5%BD%A2%E5%B1%B1/23756373 克拉維斯環形山],百度百科</ref> ==概述== '''克拉维斯环形山'''該環形山直徑230.77公里,深度4.9公里,為月球正面第三大撞擊坑,即使裸眼也可直接看到。它的東北坐落着馬吉尼環形山、西北鄰近隆哥蒙塔努斯環形山。 隕坑中心月面座標為58.62°S 14.73°W座標:58.62°S 14.73°W。 儘管其地質齡悠久,但隕坑保存較為完好,坡壁上佈滿小撞擊坑,外觀呈複雜的多邊形外觀,整體略高於周邊地形。其中東南側壁最高(較坑底高出5.2公里),坑壁平均高度較周邊地區高2070米。坑壁寬窄不均,南側坡呈階地結構。坑底分佈着大量隕坑,地表稍有隆起並相對平坦;中心處為低矮的中央山丘殘跡;低矮的中央峯和較平坦的底表反映該隕坑內部已被熔岩覆蓋。 該隕坑的南側壁上坐落着直徑近50公里拉瑟弗德隕石坑、東北壁上則是直徑51公里曾被稱為衞星坑克拉維斯 B的波特環形山、小衞星坑克拉維斯 L橫跨它的西側壁、而克拉維斯 K則打破其西南壁。從盧瑟福環形山開始按逆時鐘方向,環狀排列着直徑逐步遞減的隕坑:盧瑟福環形山(50公里)、克拉維斯 D(28公里)、克拉維斯 C(21公里)、克拉維斯 N(13公里)、克拉維斯 J(12公里)和克拉維斯 JA(請查看LAC126圖和衞星隕石坑欄中的照片)。這一有趣的排列經常被天文愛好者們用作檢驗望遠鏡角分辨率的標準。 該環形山另一有趣的撞擊坑排列位於坑內西側北緯59.5°處,這是一組相重疊的三座小隕坑,位置出奇地協調,並且其直徑從西到東按比例增大。第一座撞擊坑最大,最後一座明顯最小。 <ref>[https://baike.baidu.hk/item/%E5%85%8B%E6%8B%89%E7%B6%AD%E6%96%AF%E7%92%B0%E5%BD%A2%E5%B1%B1/23756373 克拉維斯環形山],百度百科</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克拉維斯環形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