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八大关 的原始碼
←
八大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八大关111.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八大关]]] '''八大关'''(Eight Great Passes),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汇泉角景区北部。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的。此处是著名的别墅区,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中文名八大关外文名Eight Great Passes地理位置青岛市市南区汇泉角东北部(正阳关路南北两侧街区)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级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门票价格无需门票经济圈胶东经济圈所属国家中国所属城市山东省青岛市建议游玩时长3-4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八大关(Eight Great Passes),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汇泉角景区北部。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的。此处是著名的别墅区,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ref>[http://www.dianping.com/review/708769267 -大众点评网] </ref> 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中文名八大关外文名Eight Great Passes地理位置青岛市市南区汇泉角东北部(正阳关路南北两侧街区)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级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门票价格无需门票经济圈胶东经济圈所属国家中国所属城市山东省青岛市建议游玩时长3-4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 位置 == 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 == 历史文化 == 八大关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青岛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该市市南区海滨,西到第一海滨浴场,东到第三海滨浴场。 该地区包括超过8条以“关”命名的街道,其间布满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此处与通常的中国城市风貌大异其趣,到处是大片的草坪,行人稀少。此区的居民中有不少是退休的党政军官员。 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 清朝末年,此地隶属于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 1931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荣成路以东,北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 这一地区修筑了大约10条道路,均以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命名,包括纵向连接香港西路的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交织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俗称为八大关。 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包括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这些不同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树木,例如春天韶关路的盛开的碧桃,夏天正阳关路怒放的紫薇,秋天居庸关路金黄的银杏,既是重要的建筑文化博览区,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此一直都是游人如织之所 。 八大关是中国最大的婚礼摄影中心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对新婚夫妇在该区的海滨和绿地上留影。 == 建筑风格 ==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 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 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 面积:70余公顷。八大关是以8条关隘命名的路而得来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现已增为十条路,另两条为武胜关路、山海关路)。各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 景区特点 ==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 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 == 景区气候 == 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年中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在25.3摄氏度,但一年中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0.9摄氏度,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所以青岛还有“东方瑞士”的美誉 。 == 地理交通 == “八大关景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 青岛八大关公交:乘26路; 31路环线; 202路环线; 206路环线; 223路; 228路环线; 231路环线; 304路; 311专; 312路; 312路区间;316路; 317路; 321路环线; 370路环线; 604路环线; 605路在武胜关路站下车。 乘214,219路公交车在“正阳关路”站下车,或乘旅游观光1路公交车在“八大关”站下车。乘468路公交车在宁武关路站下车。 乘地铁M3号线在太平角公园站下车。 == 主要景点 == === 花石楼 === 花石楼,黄海路18号,1932年由一位俄罗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为欧洲古城堡式风格,有古罗马哥特建筑的遗风,室内有巴洛克、洛克克的痕迹。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如果按近代欧式建筑传统模式去套它,好像并不十分贴切。此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 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相传蒋介石曾在这里避过难居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 第二海水浴场 === 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德国占领青岛之初,德国总督常骑马到此狩猎,下海游泳,以后辟为海水浴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为第二海水浴场,因地处太平湾,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浴场东面的这个小凉棚,木栏、木柱、瓦顶,似有不合时代之拍的感觉 。 === 山海关路1号 === 文艺复兴风格别墅式,建于1933年,刘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设计。瑞典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和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先后在此下榻。 === 山海关路5号 === 山海关路5号大约在1934年前后落成,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占地1.688亩。日寇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建造了这座现代风格的日式住宅,它没有丝毫战争的阴霾,反而外型很别致,外墙用绿色的釉面砖镶嵌,每经雨水冲洗,格外碧绿,院内的植物是紫藤,整个院子十分幽静。 === 元帅楼 === 山海关路十七号,它是一座日本式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楼内设有四个房间,其中一个日式套间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的树龄,十分罕见。在巨额座楼有个别称叫“元帅楼”,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徐向前、彭德怀等6位元帅曾在该楼居住。 === 八大关小礼堂 ===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是“八大关小礼堂”,它是八大关宾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1959年,是一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这一幢建筑的工程代号为“505工程”,计划 建成国际会议中心。1962年,因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仅建成了地上,地下各一层的建筑,从而形成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貌。 === 贵宾楼 === 贵宾楼位于山海关路9号北门,1993年修建的一座新楼,按照五星级宾馆的标准装修,是接待最高政治性任务的重要场所。所以被俗称为“国宾馆”。新楼落成后,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万里等都在此下榻。 院内前边那栋别墅是山海关路9号。它是一幢美国式建筑。原为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所有,始建于太平洋战争以前,后被日军没收。日本投降后,该楼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其室内家具全部从美国运来。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因而柯克在青岛倍受国民党军政当局的恭敬和吹捧。柯克回国后,这里又成为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上将的宅邸,直到1949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白吉尔率美国海军撤出青岛。[[刘少奇]]、[[周恩来]]等都曾在此下榻。 === 公主楼 === 公主楼位于居庸关路10号 ,它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 关于公主楼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据说在1929年,有一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游轮来到青岛游览观光。他被八大观美丽的海滨风光所吸引。丹麦王子遂委托首任丹麦领事在八大观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 === 钓鱼台 === 山海关路9号,美式建筑,美七舰队将军柯克上将的宅邸,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在此居住。这里接待的宾客大都是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解放后,我们国家党和政府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在此下榻。 === 韩复榘别墅 === 山海关路13号,中西混合式别墅,建于1935年。韩复榘是中华民国时期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军阀。汪精卫、江青等在此住过。 === 居庸关路30号 === 曾是日本东亚制粉株式会社的职工宿舍,叫“青扇寮”,该社的山本常务住函谷关路6号,经理住函谷关路8号。“青扇寮”解放后也曾是青岛疗养院的疗养楼,1993年拆除改建了青岛贵宾楼,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 === 宋家花园 === 居庸关路14号,是美国式建筑,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中美国的家。 === 居庸关路11号乙 === 日本现代仿欧式建筑,同时具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风格,曾作为纪实性影片《风流女谍》中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在日本的家外景地。 === 朱德别墅 === 太平角一路1号,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筑,又称积善堂,朱德于1950年来青岛视察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时,下榻于太平角一路1号。1957年他再度来青岛,仍住在太平角一路1号。 == 人文价值 == === 建筑艺术 === 八大关是建筑融和环境的一部经典,中外建筑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建筑艺术宝库,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创造更是难能可贵。他们受过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已能娴熟地融汇各种建筑语言,完成有个性的艺术设计。八大关街区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的建筑艺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举凡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八大关的建筑中皆有所见。这些建筑整体上的协调性处理得恰到好处,细部上的表现精彩纷呈,那些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远追2000年前的罗马遗风,哥特式尖顶呈现了简洁与深奥的精神感召力,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大量运用的半木构装饰亦韵味独具,有拜占庭味道的山花和拱门隐含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和营造法式的闪现。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则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 === 园林景观 === 内在于宏大而高明的地理构思,八大关街区道路的最大特色表如今行道树上。路旁栽植了各具特色、绝不雷同的品种树木,大多是珍稀树种,在山海关路,是法桐;在居庸关路,是银杏;在临淮关路,是龙柏;在正阳关路,是紫薇,在嘉峪关路,是五角枫;在韶关路,是碧桃;在宁武关路,是海棠和枫树;在紫荆关路,是雪松。花树缤纷,四季轮回,于是就有了些“看花辨时,闻香识路”的味道;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数十处大大小小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的环境空间,产生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奠定了“海上花园”的基调。在此氛围中营造的建筑,也就自然具备了一份先天美感,往往成为空间布局中的点睛之笔。 “尊重自然、契合地景”是一个基本法则,由此而形成了八大关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美感。建筑与园林一体化表现得非常精彩,在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范本。建筑不仅没有破坏“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地理环境质量,形成一种“新地景”,实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深度融通,契合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理想期待。 === 历史名人 === 八大关别墅曾经为一些著名人物所拥有,如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和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中华民国青岛市市长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岐,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诞生于青岛的著名音乐家谭淑真设计的别墅至今保留。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大关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主席也光临过八大关,在此畅游大海。1957年夏天在青岛居住期间,毛主席在第二海水浴场的红亭内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元帅楼”。 八大关本身即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诞生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在这里形成投射。除了这个大背景之外,这里还浓缩着一些颇具研究价值的微观事象,比方说外交领事文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成为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其中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丹麦领事官邸旧址以及德美两国领事馆使用过的别墅均是八大关建筑的代表之作。 == 保护简况 ==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将八大关街区确定为风景区和疗养区,长期坚持街区的基本性质,发展观景旅游和休养度假,但不容改变为商贸区和娱乐区。八大关是青岛人民的掌上明珠,从市领导到普通百姓,对保护八大关的重要性都有着充分且共同的认知。几十年来,八大关的魅力已深深植根于广大市民的内心。青岛市的文化和文物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八大关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文物建筑及环境风貌进行整体性保护,历届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 科学规划,依法保护 随着1994年青岛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2001年“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青岛市就八大关的保护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将八大关街区列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十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编制了包括八大关街区在内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了《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保护规划》和《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8年8月,青岛市文物局与规划局着手进行新一轮规划工作,特邀有国家文物局核准资质的专业单位进驻八大关街区进行现场专题勘察与调研,编制了《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待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八大关区域房屋租售管理工作的通知》。青岛市文物局向八大关居民和驻在单位发放了《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须知》、《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手册》;充分利用世界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力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依法严格行政审批;定期举办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并且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文物行政执法巡查。 原貌修复,综合整治 2000年前后,为适应青岛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对八大关区域环境进行整治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坚持“原貌修复建筑,综合整治环境”的原则,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八大关和小鱼山风貌保护区范围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及《青岛市八大关和小鱼山风貌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搬迁补偿标准有关规定》,成立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并邀请加拿大设计公司与德国著名设计师为房屋修复总设计,特聘德国文物建筑专家为顾问,由青岛房产置业集团在试点基础上认真科学实施综合整治。根据八大关大部分建筑存在着年久失修的情况,市财政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建筑修缮、拆除违章建筑、搬迁居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修建了太平角公园。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集资,累计筹集2亿余元资金用于八大关建筑的修缮保养和环境改造,最终实现了八大关街区传统风貌得以延续和完善的总目标。 全面普查,深入研究 青岛市文物局、市南区文物局自2007年以来,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认真组织文史、规划、建设、房产和文博专业人员,全面开展了八大关近代建筑普查工作,通过现场勘测、拍摄照片、走访住户及单位、查阅建筑档案等形式,对1949年以前形成的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认真的调查,形成调查数据近万条,并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整理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理清了绝大部分保护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结构、建筑及占地面积、建筑师、原业主等原始数据,对重点建筑的艺术风格及人文脉络进行了深入考证,编纂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融合万方——八大关》一书。正是这些通过大量、细致、严谨的工作而获得的科学成果,为八大关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制,联合保护 针对八大关“三多”现象(即使用单位多,街区内现有居民近5000户,驻在单位近百家;房屋数量多,共721栋各类建筑,67万平方米,房屋产权及用途情况复杂;维修资金需求多),各有关部门积极合作、联合保护是保护利用好八大关街区的重要举措。青岛市规划、公安、国土、旅游、环保、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以及市规划执法大队、市南区城管执法大队等单位,不仅做到了协同合作、群策群力,而且探索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行政审批通报等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办事处通过聘用八大关保护义务监督员等办法实施有效管理,海滨风景区认真负责街区内景观管理,为八大关街区保护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 所获荣誉 == === 为荣誉而生 === 1891年青岛建置后,旋于1897年落入德国人之手,1914-1922年又被日本人所统治。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末期,这座城市虽已声名远播,但它所展示的却只是德日殖民者的“治理能力”,而非国人之功。1922年,经过“五四”运动及其后若干年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政府终于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然而,从这个被异国统治了太久的城市回归中国的第一天起,质疑国人能否治理好青岛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甚嚣尘上。国人从未如此迫切地欲给世界一个证明。“八大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可以确认,即便建设八大关别墅区的初衷不是为了给世人一个证明,即便一个八大关无法尽展国人自青岛回归后的所有作为,但一个八大关却足以向世人证明:中国人能治理好青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八大关绝对是一个为荣誉而生的地方。 进入21世纪以来,八大关因为在近现代史上的特殊价值和以建筑艺术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而屡获殊荣: 1994年1月4日,青岛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八大关特有的历史文化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6月25日“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23日,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青岛八大关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这一个个荣誉既属于八大关,也属于青岛。 === 为尊严而生 === 与庐山牯岭别墅区尚未开工即失于国人之手不同,八大关的命运从开发之始即被牢牢掌控在中国人的手中。史料记载,从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期,八大关渐渐成为政界、商界、军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高级居住地。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民国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歧,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皆曾在此居住。但八大关的土地开发、建设施工及居住权并不能轻易获得,其所有的地产都只能通过参加当时青岛市财政局的竞租方能获得,且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内开工建设,否则政府有权收回地产。或许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大关曾经是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但所有这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亦必须缴纳足额的租金后方能在此居住。 同北戴河海滨和厦门鼓浪屿别墅区的随性设计不同,八大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1929年,国民政府将八大关一带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同时成立了青岛市建筑审美委员会,负责对建筑师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审定评比,奖励优秀的建筑设计。1932年青岛市特别区域放租地树株处理规则,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砍伐树木。确需砍伐应要把建筑图上报,审批后才可以。同年颁布的《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设专章对特别规定区域的建筑标准作详细规定,内容涉及这一区域的范围、建筑的位置、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房屋式样、绿化、围墙、屋檐、浴室、厕所、外部装饰色彩、外观设计等内容。 同时规定其建筑本身还要保持与入住者相应的国籍、种族、爱好的完美统一。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大关是如此的错落有序。 === 为建筑而生 === 八大关为后人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参与八大关建设的外国建筑师来自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国家,它们带来了众多国外的建筑思想和实践。但八大关的设计中并不乏国人的杰作。花石楼、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东海饭店等,皆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融合多元文化、展现现代主义艺术风范上的高深造诣。19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八大关成为以刘耀宸、王云飞、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苏复轩、王屏藩、黄佳模、张景文、陈瑞庭、赵诗麟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试验场”,他们不仅仅吸收了西方的古典主义,而且继承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流行的新建筑风思潮。正如后人所评论的:“青岛的建筑,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而同时又雄辩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即将诞生。这个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建筑上的丰收时代。” 正是这些“中国烙印”使八大关成为无数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成为见证青岛乃至国人“尊严”的地方。如今的八大关已更多地成为青岛人心中关于这个城市的象征。爱乡的情怀,也不断从对这些建筑的喜爱与怀念上得以抒发释放。 === 科学与文化 === 新中国成立后,八大关辟为疗养区,诸多文化名流和劳动模范在此疗养度假,就此,许多八大关老别墅成功实现了历史转型。1958年,第一次全国规划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八大关疗养区被当做一个范例,在梁思成先生主持编纂的中国建筑学会专题讨论会报告《青岛》中对此有专门分析。先后有数百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此疗养,进行研究和创作,其中包括李四光、郭沫若、茅盾、曹禺、孙犁、刘海粟等科学与文化巨匠。 === 影视艺术 === 八大关街区的异国风情得到影视人的垂青,长期以来,这里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视摄制基地。20世纪30年代,由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劫后桃花》在汇泉路22号别墅拍摄;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二马》在今太平角一路9号别墅拍摄;居庸关路14号别墅还因为拍摄过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而获得“宋家花园”之雅称;另有《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在此拍摄的。据统计,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摄取过自然风光和建筑内景,如今很多歌手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郭涛和梅婷的《父母爱情》开头很多地方也是八大关拍外景。青岛提出打造“影视之城”的目标,与此不无关系。 === 帆船与航海基地 === 青岛是中国最早开展帆船运动的城市之一,1903年,中国内地最早的游艇(帆船)俱乐部在八大关成立;1936年,俱乐部在今汇泉路5号建成的航海码头、瞭望塔、游艇仓库等设施至今保留,这是中国近现代帆船文化的一处重要史迹。新中国的第一所航海运动学校也坐落在八大关西临海湾——汇泉湾,在这片海湾举办过诸多有标识意义的航海比赛。上述史迹成为29届奥运会奥帆赛举办城市青岛打造“帆船之都”的有力支撑。 === 海誓山盟圣地 === 八大关极富浪漫情怀,被誉为海誓山盟的圣地,缘此而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海洋民俗现象: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普遍在此拍摄婚纱影像,这几乎成为青岛新人结婚盛典的必选项目。来,八大关的万种风情吸引了内陆许多城市乃至韩国、日本的新人前来借取一方美景。花开四季,一对对身着盛装的新人在阳光和海风中喜悦行进,与大海、建筑和花街相映生辉,构成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这是八大关街区的最新形态,也显示了文化的最新活力,见证着八大关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吸引力。 == 节日活动 == “八大关啤酒嘉年华”在每年的8月10日至25日在八大关太平角一路33号广场举办,啤酒大篷将搭建在临海的小广场上,每天都有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歌手演唱以及饮酒大赛、互动游戏等活动,每周末都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坐在海边,听着海浪声,吹着海风喝啤酒,更能体现青岛的城市情怀。 === 八条路 === 许多人认为八大关就是八条路,实际上,做为一个相对完整并且受到保护的街区,除了以中国著名的10个关隘命名的10条道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山海关路)之外,八大关还包括了荣成路、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正阳关三支路、黄海路等在内的其他多条道路,占地70多公顷。八大关,泛称而已。青岛人喜欢八这个吉利数字,其他类似称呼的片区还有团岛的八大峡、浮山所的八大湖等。 === 德国人建的别墅 === 青岛的确曾经沦为德国殖民地,但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1914年冬天德国人就被日本人赶跑了。八大关的规划建设从1927年开始到30年代中期基本成型。民国时期的事,和德国人无关。一般市民对这段历史不求甚解,看到小别墅就想当然地和德国人发生联想。有些职业导游也这么说,就不可原谅了。 === 私人别墅 === 八大关初建时的确是高官、富商、高级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的私人花园别墅。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没收、收购、代管等手段强制接收了300多座小楼(含八大关东侧的太平角片区);分配给了军队和地方工会、卫生等部门,成了宾馆和疗养院。最近几年,疗养院纷纷出租小楼,一些私人经营的餐饮、旅馆、美容、健身、休闲等商业业态进入了八大关。如今,八大关里面还有私人居住的别墅,但在400多座小楼中的比例很低。 === 海防要地 === 许多人把“关”和海防发生联想,误以为八大关是青岛的边防要地。其实,只是路名借用了长城的关口名字(青岛的路名大都以国内地名来命名),和军事并不相干;八大关里有几个隶属军方的疗养院,却没有驻军,也没有地道、岸炮等军事设施。 === 住着中央首长 === 解放后,中央政治局夏天在八大关开过会议,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短暂住过。如今,里面并没有长住的中央首长,只是夏天有一些已经退休离岗的高层领导人会来这里休假避暑。 === 住着很美 === 八大关做为城市海滨的高级居住区,规划和建设都相当成功,堪称经典。私家花园、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等,至今无人能敌。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个性十足,一楼多面,美轮美奂,每一幢小楼都不重复,都是建筑精品。但是,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未必好用。这里没有管道供暖,没有管道燃气,夏天蚊虫特多,因首长保安警卫而实施持续几个月的交通管制,因此,从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里其实并不太适合居住。 === 三万多一平方 === 许多人认为八大关的房子贵,猜测它的价格在三万以上。我所知道的最近的交易实例,达到了7万元/㎡,当然这包括了它很大的庭院以及几乎无法货币化估价的街区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 === 红灯区 === 八大关对青岛当地老百姓来说也颇具几分神秘色彩。有些人说那里面的小洋楼住着妓女,要价特高,八大关就是一个隐形的红灯区。前几年八大关路口那里树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某领导人的形象画,竖着一根指头,于是好多人传说“每次不能低于1000块”。这是玩笑话。实际上,八大关里面并没有色情业,酒吧、茶楼、美容院、私人会所,都是正当的商业经营。 === 亚洲战场 === 青岛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的亚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远东的战场。 == 未来展望 == 展望未来,保护利用好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青岛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八大关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目标,坚持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兼容点与适宜的发展模式,特别要深入挖掘“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一既有形象内涵,适应青岛市建设博物馆城的发展趋势,努力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确保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公益性。为此,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成就。 促进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八大关的魅力是建立在人文与自然融合基础上的,并由此生发出了环境与人的亲和力。基于此,创立一种包容建筑及其环境的“景观遗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说,在“人文”的维度上,要在做好文物建筑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人文历史与艺术内涵,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围绕着前述八大关的人文价值体系展开系统研究,将这一体系不断导向纵深,对八大关建筑艺术、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深度阐释,建立“人文八大关”的完备形象,并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将其推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同时,不断培育新的人文亮点,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细微之处,实质性丰富街区的文化含量,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自然”的维度上,首先要倍加珍惜八大关的自然环境,保持海湾、沙滩、礁石及花树的天然生态体系,确立符合自然逻辑的园林思维,在深入研究八大关园林艺术与景观遗产之内在规律与独特个性的同时,合理整治园林和街道环境,悉心保护名贵花树,完善维护八大关的宁静状态。同时,要悉心体征自然情怀,将八大关所独擅其长的山海一体化景观视为一种艺术化的资源,予以艺术化的保护和浸润,坚决避免商业开发对这种珍贵格调的干扰和破坏,让一个花树缤纷、田园朗润、建筑精美的八大关更加神采奕奕。 彰显东方与西方的融合 八大关本身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在西洋风格别墅中可以发现不少借鉴中国传统营造法式之处,而这里的园林艺术则是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基调的多元文化合奏。中外建筑师共同创造了这部文化经典,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许多人对八大关有一个误解,认为它是一种殖民地时期的文化遗存,其实,八大关的大规模开发是在20世纪30年代,是在当时的民国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多数建筑也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着眼于此,八大关在发展过程之中,将不断培固其多元一体的文化气质,保护、研究与传播相结合,在更高意义上确立八大关“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形象,以此为主题组织人文旅游,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八大关的价值体系。 突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八大关建筑丰富多彩,特别是在别墅建筑形态上具有了某种集大成的色彩,复古思潮与现代主义风格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而且有代表20世纪30年代中国“摩登派”建筑成就的作品,古典与现代实现了融合。当然,这种融合不仅体如今建筑样式上,更主要是指一种精神风尚,从山海气象到花园别墅,从田园景观到人文脉络,无不渗透着这样的气息。无疑,城市越现代化,就越需要一个宁静传神、浪漫宜人的八大关。在八大关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古典与现代的关系,具体说也就是静与动的关系。不在现代逻辑中打破其古典宁静,保持八大关的优雅、闲适与浪漫格调。在此基础上,精心塑造古典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体,合理关照现代生活的需要,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复合价值。文物保护中积极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建立数字化保护体系,创新文物保护模式。结合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通过功能提升、文化整合、环境整治、市政配套、交通优化等措施,完善八大关街区的旅游功能与服务设施,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与环境融合无间,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东方与西方贯通一体,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也许这就是一个“八大关文化景观”的全景。每一所屋宇都是见证者,已逝岁月的音符在凝固,光阴之门敞开与闭合之间;所有记忆和遗忘都在相互隐现,在不断提醒我们有所思索、有所发现,以宏阔而精微的目力洞悉建筑本身的精神底蕴,开启建筑内外的恢宏视野,在多元文化对话中实现一种有效的“文化自觉”,这是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应有之义。 八大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路,也是城市精神气质的提炼过程。这有着精神魅力的街区已然成为城市记忆中至诚至美的一部分,维护好它们的原真性,也就是维护城市的记忆;尊重历史也就是尊重未来。在记忆之中,建筑、园林、海洋总是在默默诉说着人与城的意义。海德格尔所言“建筑并不仅仅是通向安居的一种手段和道路,建筑本身就是安居”显得清透如斯,虽然,言中所指为诗之屋宇,不受任何可见时空的限制,而纯然显现那些永恒的心灵之居。<ref>[http://www.dailyqd.com/image/2016-11/08/content_359693.htm八大关最美秋景上线 错过再等一年!] </ref>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00 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八大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