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公庄镇 的原始碼
←
公庄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781x.jpg|thumb|right| [http://www.huizhou.cn/news/newsc_counties/newsc_cbl/201901/W020190124414771443176.jpg 原图链接]]] [[公庄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镇域面积299.5平方公里,距县城[[罗阳镇]]60多公里,地处半山区,四面环山,中间是面积5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山水秀丽,生态良好。东邻河源,北接[[龙门]],南濒[[东江]],距[[惠州]]60公里,素有“小天府”之称,东邻河源,北接龙门,是惠州市中心镇。下辖2个社区、22个村会共218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数54721人,外来人口1700多人。 <ref>[http://www.huizhou.cn/news/newsc_counties/newsc_cbl/201901/t20190124_1268244.htm 博罗县公庄镇工作人员上街宣传扫黑除恶] </ref> 中文名: 公庄镇 外文名: Gongzhua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地理位置: 博罗东北部 面 积: 309.7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獭子圩,桔子圩 政府驻地: 獭子圩 电话区号: 0752 邮政区码: 516151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 50448人(2017年) 著名景点: 秋枫寨景区 火车站: 博罗站 车牌代码: 粤L ==区域概况== 公庄全境属半山区,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50多平方公里的平地。公庄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全境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无霜期高达340天。有耕地53459亩,其中水田41106亩。山地面积20多万亩,林木覆盖面积10多万亩。农产水稻、花生、甘蔗、豆类等;土产茶叶、木耳、蜂蜜等;水果有柑桔、黄皮、荔枝、龙眼、枇杷、大蕉、柚等,是全县较大的水果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山牛、山鹿、穿山甲、山羊和野猪等。 ==名字由来== 相传明永乐年间(约1424年),莫屋由爷孙俩,爷捞鱼虾交其孙赴显村出售,买者问从何来?孙以为问鱼虾从何来,答曰:我公装来(爷爷捞来)。因“装”、“庄”谐音,故名公庄。 ==资源== 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磁铁、石灰石、粘土等,初步探明金属矿产储藏量达2900多万吨;石灰石蕴藏量达6000多万吨,是全县唯一的石灰石产地,石灰生产历史悠久。水力资源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当充沛,公庄河自北向南由镇中心开阔地带贯穿而过,年均流量达每秒13立方米,水质优良。筑有水东陂等5宗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达8千万立方米。 ==水电== 公庄供电、供水充足。建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2775千瓦。镇内建有11万伏和22万伏输变电站两座,工业用电线路为双回输电线路,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电。有日供水量达3万吨的自来水厂一间,能满足我镇工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硬件== 公庄邮政储蓄、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等邮政服务一应俱全,方便快捷。通讯建设达国际先进水平,开通DDN、LAN、ADSL,程控式电话机容量达2万门,互连网服务进入千家万户。镇内有多家移动通讯服务网点,移动电话信号稳定。 ==旅游== 公庄山水秀丽,物阜景胜,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大小水库5座,有省级生态旅游公园一个,古村落、古文化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饮食享誉全市。镇内建设有宾馆、酒店、中心市场、购物中心等,非常适合休闲度假。 ==交通== 公庄镇交通便利。县道218线、杨平路、金龙大道以及正在动工和计划动工的广河、粤湘、澳龙等三条高速公路纵横穿过,构成镇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能源充足,通讯便捷。镇内公路干线路均为柏油或水泥路面,超一级的水泥公路金龙大道(小金至龙门)贯穿镇区腹地 16km,与国道连接,距深圳市 120km,广州 135km。 ==文化教育== 公庄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截至2008年底,公庄镇有公办中学两间:公庄镇第一中学和博罗县三乡中学(完中),公办小学8间,教学点4个,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小学一所。2008年,公庄镇投入2000多万元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完善了学校软硬件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并于2008年12月17日通过省创强专家组验收,成为博罗县第一个教育强镇。 ==饮食特色== 公庄镇是博罗县农业大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长在此地的蔬菜瓜果十分天然甜美,是百分百的绿色食品。勤劳聪明的公庄人善于利用当地食材,制作出公庄最出名的特产:甜豆角。 甜豆角以鲜豆角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晒干、脱青、脱盐、配料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特点:色泽金黄、肉质爽脆、酸甜可口。产品远销澳、港地区。 其它出产如腊肉、丝苗米、纯正花生油、柑桔、荔枝、龙眼等农产品也远近驰名。 官山大桔生长在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官山村。该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业污染,胜似世处桃源。这里出产的大桔清甜多汁,皮薄易剥,堪称“桔中之王”,是居家品尝和馈赠亲友的的佳品。 ===三黄鸡=== 公庄镇出产。因其羽黄、咀黄、脚黄而名。特点:粗食粗养、抗病能力强;肉质肥厚,皮脆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酥软而甘香,为宴客佳肴。 公庄菜的美味远近闻名。“不会吃辣的人不叫公庄人”,流传在公庄有这样一句话。公庄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辣,鲜,咸,香,足。此辣非四川湖南等地区的麻辣、酸辣,而是独特的鲜辣口感。公庄菜喜用新鲜辣椒作作料,主食材都是本土水灵灵的蔬菜或者家养的粗粮喂大的肉质细嫩爽滑的家禽、家畜,甚至是大山里野生的山鸡、山猪,野山塘里捕的鲜鱼虾等,又善用调料,火候掌握极为老到,所作菜肴无不鲜香味美,公庄人厚道好客,满满一盘分量十足,恰到好处的火候让盘中食物色泽诱人,让人食指大动,尝一口后欲罢不能,连呼过瘾,吃饱了仍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经济状况== ===概况===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2005年474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181万元,第二产业21101万元,第三产业13158万元;2006年5357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377万元,第二产业24956万元,第三产业15242元;2007年63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221万元,第二产业31360万元,第三产业16419万元。 ===农业=== 公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小麦、甘蔗、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412万元,农业增加值-392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8元。200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2086万元,农业增加值674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200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5224万元,农业增加值309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66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5元。 2005~2007年,镇委、镇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户尽快走上富裕道路。通过做大做强现有农业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和管理水平。2007年,协助官山村和维新村创立“官山柑桔协会”和“维新荔枝、龙眼协会”,为农民提供水果种植、管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技术与信息。协助有条件的村向省申报“一乡一品”项目,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生产效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2007年,引进粤东最大的胡须鸡育种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的惠州市荣耀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与市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平均每年培训农民600人次,培养农业专业户100户。 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0960万元,工业增加值11747万元。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9702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356万元,占29﹪;工业增加值8750万元。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3726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294万元,占40.9﹪;工业增加值27074万元;同时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用电量大幅攀升,全年全镇用电量达2.3亿度,同比增长92﹪。 ===第三产业=== 以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为主。2005~2007年,镇委、镇政府大力引进星级宾馆、酒店,大型房地产项目。到2007年底,已与一些投资商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其中较大房地产项目富庄花园已动工建设;全镇有运输车辆300多辆,成立有公庄镇运输协会。全镇第三产业总产值:2005年21691万元,同比增长43﹪,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32﹪;2006年15241万元,同比降低30﹪,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28.48﹪;2007年16418万元,同比增长8﹪,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26.06﹪。 ==乡村== ===蓝坪=== 明末清初年间,曾、叶、张等姓氏兄弟从兴宁迁入定居后,当 时靠种植蓝(染布原料,草木科)为生,人们以蓝而称当地为蓝坪。 ===鹊楼=== 原名亚鹊薮。明朝中期,叶氏兄弟从公庄下埔村迁入定居,因当地遍长木棉树,喜鹊(当地人称亚鹊)喜欢在木棉树上作巢,人们便以常见的亚鹊巢为村名,称亚鹊薮。1955年冬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人们认为此名不雅而改村名为鹊楼。 ===黄陂=== 原名黄陂围。元朝初期高氏兄弟从兴宁黄陂迁入定居,故而得名。 ===大陂=== 明朝中期,赖氏兄弟从五华迁入定居,因当地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是大坑口水源的头陂,故当地人取地名为大陂。 ===维新=== 原有维有墩和出头沥。土改时,黄陂、维有墩、出头沥合并设为维新乡府。1965年维有墩和出头沥合并为一个大队时,干部群众认为按原乡府名称为维新。 ===横岭=== 清朝期间,兴宁、五华人迁入定居,由于所居住的小山坡位于公庄南面,故称南岭,又由于小山坡东西走向,故又称之为横岭。 ===南梅=== 原名南坑。清朝乾隆年间邹、叶、赖、张等姓氏兄弟分别从兴宁、五华、和平等地先后迁入定居。因居住地是条坐北向南的长山坑,故取地名为南坑。后与杨梅水等村合并乡时改称南梅。 ===梅州围=== 明朝中叶,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有10多种姓氏兄弟先后迁入定居,由于当时此地一片荒凉,荒草丛生,当时定居人数不足百人,为预防人畜伤害,人们聚居于四甲圳边。因当地人姓氏较多,人称梅花姓,因称当地为梅州围。 ===溪联=== 清朝同治年间,高氏祖上从福建迁入定居,解放后公庄设区,当时溪口、三墩、墩子、焦坑等村合为一乡,故称为溪联。 ===溪口=== 明朝中期,王氏兄弟从惠州迁入定居,因当地有一弯弯曲曲的小溪直流入公庄河口,故取地名为溪口。 ===獭子圩=== 明朝明神宗初年,五华人迁入此地开设铁店,逐步成贸易集市。因该地当时地形貌似动物“獭”形而得名。 ===四家曾=== 清朝年间,五华长乐人迁入此地定居,因当时以张、苏、曾、杨四姓为多,故取名为四家曾。 ===寨岗=== 宋朝年间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人迁入此地定居。当地有一山似狮岭,人们在山脚扎寨居住,故取名寨岗。 ===松园围=== 清朝嘉庆年间,公庄桔子圩人迁入此地,因当地遍长松树,故取地名为松园围。 ===陂头神=== 清朝期间,当地开明绅士刘老爷修建八甲陂头和八早圳,解决了当地农业灌溉难题,人们为纪念他,在上黄屋处为他树碑立神,后人称之为陂头神。 ===桔子圩=== 雅称“小惠州”。明朝光字年间(1530年)成圩。因此圩所在地有数十亩桔树,且有公庄河环绕而过,故当地取名“桔水围”。每年桔子成熟季节,桔子多在此圩上市,得名“桔子圩”。明朝崇祯年间(1629年),此圩迁至河东侧地,仍沿用“桔子圩”。因此地处公庄河中游,当时水深河宽,水运便利,商船往返石龙、惠州等地频繁,颇有惠州景观,故又称“小惠州”。 ===坝子=== 明朝中期,有石氏、吴氏兄弟从兴宁迁入定居,后黄、许、骆、陈等姓氏兄弟陆续从龙川、兴宁等地迁入。为解决当时农业灌溉难问题,人们修建河坝,故取名坝子。 ===南溪=== 元朝末年,外地人迁入此地定居,因此地位于公庄南面,且有一条小溪绕村流过,故而得名。 ===蔼岗=== 原名矮江。相传原有江氏一书生,个子很矮,人称“矮江”。因其办事公道,村里凡有大小事情均叫“矮江”来办,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当地称为“矮江”。后因此地姓氏较多,为求和气,不用“江”氏,而改为“蔼岗”。 ===白沙岗=== 明朝中期,林氏兄弟从公庄下陂桔园迁入当地定居于一个小山岗上,因山岗上原住有白、沙两姓,故称之为“白沙岗”。 ===近石=== 清朝中期,朱氏兄弟从公庄老朱屋村迁至此地定居,因居住地石头较多,且临近一大石,故取地名为“近石”。 ===官山=== 明朝末年,吴氏从兴宁迁入定居,古传“没有官山,先有吴屋”。官山来由是因此地有一高山名叫“天子嶂”,相传山顶原有一座会出天子的坟地叫“天子坟”,当朝皇帝得知后,派出瞻天师给予毁掉。因出天子的地方附近的人较易做官,故人们称之为“官山”。 ==视频== 博罗县公庄镇李洞村黄氏文亮公重阳祭拜庆典 {{#iDisplay:a0567nv6fnw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公庄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