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冯胜 的原始碼
←
冯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冯胜]]''' | 原名 = 冯国胜 | 圖片名稱=[[File:冯胜1.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redocn.com/sheying/20150717/fengshengdiaoxiang_4677534.jpg 原图链接][http://sucai.redocn.com/yishuwenhua_4677534.html 来自红动中国]]] | 圖片大小 = | 圖片說明 = | 最高職務 = 太子太师 | 屆數 | 國家 = 大明 | 前任 = | 繼任 = | 爵位 = 宋国公<br />追封宁陵王 | 籍貫 = | 族裔 = 汉族 | 法號 = | 字號 = | 諡號 = 武壮 | 出生日期 = 約1330年 | 出生地點 =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定远县]] | 逝世日期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 逝世地點 = [[应天府]] | 墓葬 = | 配偶 = 何氏<ref>《[[明太祖实录]]》(卷131):“癸巳,宋国公冯胜夫人何氏卒。遣使赍敕至汴梁,谕胜曰:“五月三日,尔夫人何氏以疾终。今命使驰驿往报,其安葬之道何如,或可自归议之。””</ref> | 親屬 = 父亲[[馮文質]]<br />哥哥[[冯国用]]<br />义女[[冯秀梅]]<br />女儿[[冯文敏]]<br />侄子[[冯诚]] | 經歷 = | 著作 = }} '''[[馮勝]]'''(約1330年-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定遠([[安徽]][[定远县|定遠]])人,汉族。[[明朝]]開國功臣,封宋国公。 馮勝早年结寨自保,后随兄长投奔[[朱元璋]],追随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后随[[徐达]]北伐,平定[[甘肃]],又率军进攻辽东,降服[[纳哈出]]。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在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惧罪自尽。 == 生平 == === 早年经历 === 古史宣称,馮勝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朱元璋]]到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ref>《[[明史]]》(卷129):“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ref>。至正十三年(1353年),破滁州、和州,拔[[采石]]。冯国用去世后,冯胜袭其官职,统领亲军<ref>《[[明史]]》(卷129):“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ref>。至正二十年,[[陈友谅]]进逼[[龙湾]]。朱元璋率军抵御,战于[[石灰山]]。冯胜攻其中坚,大败陈军,又继续追击,败陈军于采石,于是收复[[太平路|太平]]。冯胜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长驱直入[[江州]],晋升为亲军都护。至正二十三年,冯胜又随军解[[安丰]]之围,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冯胜随军参加[[鄱阳湖之战]],下[[武昌]],克[[庐州]],然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ref>《[[明史]]》(卷129):“陈友谅逼龙湾。太祖御之,战石灰山。胜攻其中坚,大破之,又追究破之采石,遂复太平。从征友谅,破安庆水寨,长驱至江州,走友谅。进亲军都护。从解安丰围,迁同知枢密院事。从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移兵取江西诸路。”</ref>。 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徐达]]围攻[[高邮]]不下,回军支援[[宜兴]],而命冯胜督率所留军队。高邮守将诈降,冯胜命指挥[[康泰]]率数百人先行入城,吴军关闭城门,将他们全部杀害。朱元璋大怒,将冯胜召回,责罚十大杖,然后命他步行回高邮。冯胜既惭愧又气愤,拼力进攻。徐达也自宜兴返回,增兵攻克高邮,然后攻取[[淮安]]。安丰城陷,在旧馆擒获吴将[[吕珍]]。此后攻占[[湖州]]、[[平江]],冯胜功劳仅次于[[常遇春]],再升为右都督。此后,冯胜跟随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ref>《[[明史]]》(卷129):“与诸将收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徐达围高邮未下,还师援宜兴,以胜督军。高邮守将诈降,胜令指挥康泰帅数百人先入城,敌闭门尽杀之。太祖怒,召胜决大杖十,令步诣高邮。胜惭愤,攻甚力。达亦自宜兴还,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安丰破,擒吴将吕珍于旧馆。下湖州,克平江,功次平章常遇春,再迁右都督。从大将军达北征,下山东诸州郡。”</ref>。 === 南征北战 ===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罪而被贬官,任都督同知。随后,冯胜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梁]]、[[洛阳]],攻下[[陕州]],直趋[[潼关]]。守将夜逃,于是夺潼关,取[[华州]]。返回汴梁之后,被授为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随即跟随徐达进攻山西,由[[武陟]]攻取[[怀庆]],越过[[太行山]],克[[碗子城]],攻取[[泽州]]、[[潞州]],于[[猗氏]]擒获元右丞[[贾成]]。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等,俘获将士五百余人<ref>《[[明史]]》(卷129):“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贬一官,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陕州,趋潼关。守将宵遁,遂夺关,取华州。还汴,谒帝行在。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寻从大将军征山西,由武陟取怀庆,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泽、潞,擒元右丞贾成于猗氏。克平阳、绛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获将士五百馀人。”</ref>。洪武二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然后渡过[[陇水]],攻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又回军跟随徐达围攻[[庆阳]]。[[扩廓帖木儿]]遣将进攻原州,声援[[庆阳]]。冯胜扼守[[驿马关]],打败其将,于是攻克庆阳,生擒[[张良臣]]。陕西全部平定<ref>《[[明史]]》(卷129):“二年渡河趨陝西,克鳳翔。遂渡隴,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李思齊。還從大將軍圍慶陽。擴廓遣將攻原州,為慶陽聲援。勝扼驛馬關敗其將,遂克慶陽,執張良臣。陝西悉平。”</ref>。九月,朱元璋召徐达回京,命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而冯胜却认为关陕已定,擅自率领全军返回。朱元璋大怒,对冯胜加以切责。念其功大,赦免了他,未予治罪。但所赏金币,未及徐达的一半<ref>《[[明史]]》(卷129):“九月,帝召大將軍還,命勝駐慶陽,節制諸軍。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賞賚金幣,不能半大將軍。”</ref>。 第二年正月,冯胜以右副将军的身份与徐达一起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虏兵马数万。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进攻[[略阳]],擒获平章[[蔡琳]],然后进入[[沔州]]。另外派遣其他将领自[[连云栈]]攻取[[兴元]],调兵[[吐蕃]],在西北征讨[[哨极]]。班师之后,冯胜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参与军国大事,并封为宋国公,年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丹书铁券]]。铁券中谓冯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天下。所以对冯胜称赞备至<ref>《[[国朝献徵录]]》(卷6):“俄复为右都督,再以征虏右副将军同大将军出西安,捣定西,大破王保保之师,卤其士马数万。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也,分兵自秦州南一百八渡,徇略阳,禽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又遣别将由凤翔入连云栈,合攻兴元,克之,蜀地大震。移兵平西,薄征哨极于西北,凯还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赐券,予告以胜兄弟亲同骨肉,痛切肢体。又谓胜十馀年间内,则除肘腋之患,外则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称扬甚至,赐文绮帛八十疋。”</ref>。洪武五年,因冯胜效力四方,因而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分别被赐给[[彤弓]]<ref>《[[明史]]》(卷129):“明年正月複以右副將軍同大將軍出西安,搗定西,破擴廓帖木兒,獲士馬數萬。分兵自徽州南出一百八渡,徇略陽,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遣別將自連雲棧取興元,移兵吐番,征哨極於西北。凱旋,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誥詞謂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稱揚之者甚至。五年,以勝宣力四方,與魏國公達、曹國公文忠各賜彤弓。”</ref>。 洪武五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即[[明太祖第二次北伐]]。命冯胜为征西将军,率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从西路出击,攻取甘肃。到[[兰州]]时,傅友德率领骁骑为前锋,再败元军,冯胜复败之于[[扫林山]]。到达甘肃,元将[[上都驴]]出迎投降。到达[[亦集乃路]]时,守将[[卜颜帖木儿]]也降。冯胜军驻扎[[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逃走,冯胜率军追击,并俘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ref>《[[明史]]》(卷129):“擴廓在和林,數擾邊。帝患之,大發兵三道出塞。命勝為征西將軍,帥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肅。至蘭州,友德以驍騎前驅,再敗元兵,勝複敗之掃林山。至甘肅,元將上都驢迎降。至亦集乃路,守將卜顏帖木兒亦降。次別篤山,岐王朵兒只班遁去,追獲其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馬駝牛羊十余萬。”</ref>。这场战役中,[[徐達]]的中路軍為[[擴廓帖木兒]]大敗於[[嶺北]],死傷萬餘人,[[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輕敵冒進[[阿魯渾河]],與[[元代|元]]將[[哈剌章]]激戰,后因粮草不足而还<ref>《[[明史]]》(卷125):“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时文忠军亦不利,引还。独胜至西凉获全胜,坐匿驼马,赏不行,事具《文忠》、《胜传》。”</ref>。唯独冯胜斩俘甚多,全胜而返。但当时有人说他私藏驼马,因而未获赏赐。此后,冯胜多次前往临清、北平练兵,率军出[[大同]]征讨[[北元]],镇守陕西及河南。其女被册封为周王妃<ref>《[[明史]]》(卷129):“是役也,大將軍達軍不利,左副將軍文忠殺傷相當,獨勝斬獲甚眾,全師而還。會有言其私匿駝馬者,賞不行。自後數出練兵臨清、北平,出大同征元遺眾,鎮陝西及河南。冊其女為周王妃。”</ref>。 === 进攻辽东 ===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冯胜为总兵官,挂征虏将军印,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率南雄侯[[赵庸]]等步骑兵共二十万前去[[金山]]征讨[[纳哈出]]。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都随行。朱元璋又派所俘纳哈出部将[[乃剌吾]]携带玺书前去谕降。冯胜军出[[松亭关]],分别修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在大宁驻扎两个多月后,冯胜留下五万军队驻守,而率全军进逼金山。纳哈出见到乃剌吾后大惊道:“你还活着吗?”乃剌吾向他述说朱元璋的恩德。纳哈出很高兴,便派遣其左丞[[探马赤]]等前来献马,并且侦察冯胜军军情<ref>《[[明史]]》(卷129):“久之,大將軍達、左副將軍文忠皆卒,而元太尉納哈出擁眾數十萬屯金山,數為遼東邊害。二十年命勝為征虜大將軍,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帥南雄侯趙庸等以步騎二十萬征之。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皆從。帝複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出松亭關,分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大寧逾兩月,留兵五萬守之,而以全師壓金山。納哈出見乃剌吾驚曰:「爾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納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馬,且覘勝軍。”</ref>。 此时,冯胜军已经深入,翻越金山,到达[[女直苦屯]],降服纳哈出部将全国公[[观童]]。明军突然到达,纳哈出感到寡不敌众,便按[[乃剌吾]]所说,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前往受降。蓝玉用酒招待纳哈出,饮得正欢时,蓝玉脱下衣服给纳哈出穿。纳哈出不肯穿,并对左右咄咄而语,企图逃跑。冯胜的女婿[[常茂]]当时在座,他突然跃起向纳哈出的手臂砍去。都督[[耿忠]]将他拥去见冯胜。纳哈出的将士及妻子儿女十余万人驻扎在松花河,听说纳哈出受伤,大惊而溃。冯胜派遣[[观童]]将他们招降,获得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及辎重绵亘百余里。冯胜军回至[[亦迷河]]时,又俘获其残兵二万余人、车马五万。而都督[[濮英]]殿后,被杀<ref>《[[明史]]》(卷129):“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剌吾請降。勝使藍玉輕騎受之。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勝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擁以見勝。納哈出將士妻子十余萬屯松花河,聞納哈出傷,驚潰。勝遣觀童諭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互百餘裏。還至亦迷河,複收其殘卒二萬余、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后,為敵所殺。”</ref>。 师还之时,冯胜将捷报上奏,并将常茂激变的情形也一起奏上,率领投降的二十万人全部入关。朱元璋大为高兴,派遣使者前去迎接慰劳冯胜等,而将常茂套上械锁。当时有人揭发冯胜藏匿了许多良马,派门人向纳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异宝,王子才死二天便强娶其女,因而丧失降、附之心,又损失[[濮英]]三千骑兵,而常茂也趁机攻击冯胜之过。朱元璋大怒,没收冯胜的大将军印,命他在[[凤阳]]建宅居住,定期上京朝见,诸将士也无赏赐。冯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统率过大军<ref>《[[明史]]》(卷129):“師還,以捷聞,並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入關。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于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ref>。 === 晚年经历 === 洪武二十一年,冯胜奉诏调遣东昌番兵征讨[[曲靖]]。番兵中途反叛,冯胜镇守[[永宁]],进行安抚。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朱允炆|皇太孙]]册立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均听其节制<ref>《[[明史]]》(卷129):“二十一年奉詔調東昌番兵征曲靖。番兵中道叛,勝鎮永甯撫安之。二十五年命籍太原、平陽民為軍,立衛屯田。皇太孫立,加太子太師,偕潁國公友德練軍山西、河南,諸公、侯皆聽節制。”</ref>。当时所诏列的德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朱元璋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朱元璋的心意。[[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ref>《[[明史]]》(卷129):“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ref>。 馮勝平時在打谷场的地底下埋了许多个大腹小口的瓦瓮。「[[藍玉案]]」發生一年餘以後,其亲戚向朱元璋控告馮勝私埋兵器。此后,朱元璋召冯胜饮酒,说:“我不管这件事。”冯胜返回后自杀身亡<ref>《[[国榷]]》(卷10):“上予勝酒,曰:“我不問。”勝歸,遂自殺。”</ref>。{{fact|其義女、女兒馮秀梅、馮文敏同時被害}}。[[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馮勝祠」<ref>清[[光緒]]《祥符縣志》載:“宋國公馮勝祠在新昌坊,祀明朝功臣馮勝。[[成化]]十一年建。有功於汴故祀之。明末[[黃河|河]]水沒”</ref><ref>《[[明史]]》(卷129):“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而國用子誠積戰功雲南,累官至[[五軍都督府|右軍左都督]]。”</ref>。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追封他为宁陵王,谥“武壮”<ref>清·[[李天根]]《[[爝火录]]》(卷6):“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傅友德赠丽江王,谥“武靖”。冯胜赠宁陵王,谥“武壮”。”</ref>。 ==注釋== {{Reflist|2}} [[Category:明朝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Fac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amespac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冯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