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的原始碼
←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ic.quanjing.com/t1/bv/QJ6256646615.jpg@!350h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quanjing.com/tupian/jidujiao_shizijia-4.html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small> |}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英文名:Hwa Nan College,1908年~1951年),是美以美会(1939年以后称卫理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学校原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今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是民国时期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 美以美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是1844年-1939年在美国北方的卫理公会所使用的宗派名称。该会属于基督新教的一个较大的宗派—— [[卫斯理宗]]<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18/11/39749676_1031899772.shtml 卫斯理宗],个人图书馆,2022-05-18</ref>。 英国[[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年-1791年)创立了基督新教卫斯理宗(Wesleyans)。教会主张圣洁生活和改善社会,注重在群众中进行传教活动。在美国独立後,美国卫斯理宗脱离[[圣公会]]而组成独立的教会<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IJK655A05434E62.html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八:美国革命与基督教2],网易,2020-07-28</ref>。其后教会分裂为[[美以美会]]、坚理会、美普会、循理会和圣教会等。1939年,美以美会、坚理会和美普会合并成现今的卫理公会。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发展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吕底亚女士(Miss Lydia Trimble)为校长。学院预科先租赁仓前山倪厝弄的一处房子为宿舍。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地址奠基。由Mr.Fred H·Trimble负责。为纪念J·D·Payne所捐的经费,先建造一座办公楼命名为彭氏楼。尔后,妇女外国布道会[[哥伦比亚]]河分会为纪念前任分会主席Mrs.Laura granston也捐了一万美元建造一座宿舍楼命名为谷氏楼。 1914年还得到Mary.Kester捐了八千美元。Dr.J·B·Trimble抵押了他的田地将价款四千美元也捐献给华南,使谷氏楼的基建工作能如期完成。当年秋华南学院迁入新址后便着手招收本科生。 1916年共有5名本科生在华南学院完成二年学习课程后,转到美国、[[加拿大]]、上海等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业。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因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于是在学生及校友中发起募捐建楼运动,共收到捐款国币2万元,超过了预定的金额。为纪念程吕底亚女士将该楼命名为程氏楼。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王世静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本科学习两年后,转入美国晨边学院(Morningside College)继续学习。她学习成绩优异再进入[[密执安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攻读硕士学位。她在该校得Barbour奖学金,是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个中国女性。1923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于厦门大学。 1924年王世静响应母校的召唤,放弃厦门大学的优厚待遇,回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任化学系系主任。1925年7月程吕底亚女士经美国托事部(Board of Trustees in America)同意辞去校长职务。院董事会(College Board of Directors)任命卢爱德博士(Dr.Ida Belle Lewis) 继任校长。 1927年7、8月间在我国反对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中,卢爱德博士和华惠德女士(Miss L.Ethel Wallace)分别辞去校长和教务长职务。院董事会准备聘请陈叔圭为院长,王世静为教务长,但是陈叔圭婉言谢绝。于是院董事会决定成立一个由5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陈叔圭任主席,王世静任教务长,李美淑任会计,黄惠贞任附中校长,黄惠珠任秘书,卢爱德和华惠德任院委员会顾问。 任命王世静为院长 1928年6月27日院董事会再次酝酿院长人选,院董事会最终任命王世静为院长。因王世静回国后对华南学院办学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又获密执安大学1928—1929年Batbour[[奖学金]]。经院董事会批准,她推迟了上任时间,再次赴美深造。 1929年7月王世静回国,1930年1月18日举行王世静院长的就职典礼,从此她担任院长到建国初期。 中央教育部立案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请立案。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5年余宝笙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辞谢导师即著名生物化学家、维生素ABC的发明者[[麦卡伦]]教授的挽留,于1937年8月毅然离美回到华南学院,继续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嗣后,吴芝兰、刘永和、陈佩兰、邓锦屏、魏非比、魏秀莹等去美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也纷纷相继回国到山城南平为母校服务。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当时,学院的行政机构采取集体领导制,在院董事会下设院务委员会,由王世静院长、陈叔圭、许引明、吴芝兰、王淑娟等教授共9人组成。在南平时期,华南学院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她们深入城乡开展三个月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组织了三百多名农村妇女参加急救训练;公演[[话剧]]、歌剧,举办音乐会,将收入均用于慰劳前线战士。 1941年神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闽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华南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大湖之役胜利了。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周贞英博士1946年从美国返校担任生物系系主任。 1947年美国董事会召开战后复兴会议,王世静院长应邀出席,校务工作由教务长许明引代理。王世静去美国向董事会报告了华南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办学的情况,会后又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演讲,备受赞扬。王世静这些活动扩大了华南学院在美国的影响,使许多美国友好人士及华南在美国的校友纷纷表示乐意资助华南学院办学。中国教会学校联合理事会拨五万美元给华南学院重建彭氏楼。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的学位。 院系调整归并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与福建省研究院、福建学院等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至今。 改革开放后复校 1984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旅居海内外的老华南校友在[[余宝笙]]的带领下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暨附中校友会的名义复办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办学规模== 1949年,设6个系:教育、文史、外国语、[[化学]]、生物、数理,学生163人,教职员21人,当年毕业27人。 ==历任校长== 程吕底亚(Miss Lydia Trimble):1908年—1925年 卢爱德博士(Dr.Ida Belle Lewis,1887年—1969年):1925年—1927年 王世静:1928年—1951年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