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原国 的原始碼
←
原国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周朝诸侯国之原国</big> ''' |- | [[File:楚国1.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806/0CE50A4644CB2987B8D6FD6392D843657F009920_size60_w580_h487.jpeg 原图链接][https://feng.ifeng.com/ 来自 大风号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分封君主''' :[[周武王]] '''国 都''' :原 '''建立时间''' :前11世纪 '''建国之君''' :周武王的第十六个弟弟 '''亡国之君''' :[[原伯贯]] '''灭亡时间''' :前635年 '''史书记载''' :[[左传]] |} '''原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伯爵]]爵位,国君为[[姬姓]][[原姓|原]]氏,建国者是周武王的第十六个弟弟于原,后来被[[晋国]]灭亡。 ==原国历史== 原国,又名原城,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之一,夏代曾迁都于原。 周武王灭商,封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国域在今河南省济源市。<ref>《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ref>。" 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原墟。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 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晋国国君晋文公围攻原国。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围攻原国,原国人因晋文公守信而主动投降。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国国君[[原伯贯]]迁往冀(今山西省河津市)。<ref>《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 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 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ref> ==典故——守信降原== 公元前635年冬季,[[晋文公]]包围了原国,晋文公之所以包围原国可能是因为平定[[王子带]]作乱有功,周襄王便将原国封地赐给了晋国,当晋国去交割时,遭到了原国的拒绝。 晋文公本是个政治高手,不硬抢,只是包围原国,按兵不动,并定下规矩,限三日之内拿下原国,仅带三天粮草。但没想到原国与晋军耗了三天,毫无投降之意。无奈,三日期限已到,晋文公为了守诺准备下令撤离。这时,间谍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原国将准备投降,请稍等。”晋文公说:“寡人已下军令,如今三日期限已过,必须要撤离,信誉乃国家重器,民之所庇,若不讲诚信,即使得到了原国,又拿什么去统治原国臣民?”然后退兵一舍(三十里)。晋文公的这个装模作样的举动果然比利箭大炮还利害,感动得原国人唏哩哗啦的,原国人开城投降,心服口服的归顺晋国。晋文公便把原国国君原伯贯迁到翼地(在今山西河津市)。<ref>《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ref> 这即是晋文公“守信降原”的故事。 ==视频== <center> ===春秋战国疆域变化=== {{#iDisplay:f0369krrrlv|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返回「
原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