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双雄记(大仲马) 的原始碼
←
双雄记(大仲马)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198/23010d6a85e93b5f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212829/4978574836/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双雄记》是大仲马1857年发表的一部历史小说,他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执政府时期,以路易十八为首的保王党人和以拿破仑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所展开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的焦点是复辟与反复辟。这本小说的法文版名字叫《[[耶户一帮子]]》。作者以“耶户一帮子”来比喻在路易十八支持下以卡杜达尔为首的那批在叛乱中打家劫舍、对抗革命的保王党人。大仲马在这部小说里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为其历史背景,以旺代叛乱的某些真人真事为基础,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有声有色、夺人心魄的故事,描绘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里各有一名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干将,他们是罗朗和摩冈。在作者心目中,这两位年轻人都是在各自阶级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小说所描述的,也就是罗朗和摩冈这两位英雄屡次交锋、斗志斗勇的全部过程。 从小说发表的年代看,《双雄记》应当属于大仲马的晚期作品,他不仅在艺术上显得更加成熟,而且在如何利用真实的历史事件来编写故事上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他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即“小说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小说化”。《双雄记》在展现历史事件所表现出的深度,在故事安排、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出的艺术匠心,都丝毫不低于——某些地方甚至还要高于——作者的其他作品。 ——摘自《双雄记》译林版译本序 == 作者简介 ==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在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蒙梭罗夫人]]》中大仲马曾这样说到:历史事件有这样一种特性,那就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重要性表现在先于它而出现的环境中。这体现了作家重视历史叙事小说文本中对于历史大背景的描写力求逼真化的原因。因此,尽管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常常由于为所欲为的随意改变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遭受非议,但是众多的外国读者了解法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体会法国历史的交替变更是从阅读大仲马的历史叙事 … == 内容预览 ==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那皎若灿烂星汉的文学家、艺术家群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比不上巴尔扎克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梅里美那样犀利明快,他既没有雨果那样的磅礴气势,也缺乏司汤达那样的批判锋芒,可是,他的作品数量之多,也许要超过上述四位作家的总和,可以说在法国到处都有人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他的作品。他的名字不仅风靡整个法兰西,而且传遍了全世界。―他,就是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的小说家”的亚历山大·仲马,而在中国的读者中间,他还有一个更为流行的名字:大仲马。大仲马(一八〇二―一八七〇)的祖父是一位名叫德·拉·帕埃德里侯爵的贵族,他同一位黑色皮肤的女奴结合,生下儿子取名亚历山大,受洗的时候用的是母亲的姓氏仲马。亚历山大长大成人即将入伍时,侯爵不许儿子 …… <ref>[https://www.shutxt.com/gudai/27269/ 下书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双雄记(大仲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