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可克达拉市 的原始碼
←
可克达拉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可克达拉市01.jpg|缩略图|[http://s1.sinaimg.cn/mw690/001LKHTHty6OK9TrwQw30&690 原图连接]]] [[file:可克达拉市02.jpg|缩略图|[http://s4.sinaimg.cn/mw690/001LKHTHty6OKa0UJnZ03&690 原图连接]]] [[可克达拉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东临[[伊犁州]][[伊宁市]],西接[[霍尔果斯市]],南靠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北脉科古尔琴山。可克达拉市总面积为979.71平方千米。 ==名称由来== “可克”是哈萨克语,意为“绿色”,“达拉”是蒙古语,意为“原野”。“可克达拉”是综合哈萨克语和蒙古语后产生的地名,是“绿色原野”的意思。 ==历史沿革==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克达拉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灭西突厥置昆陵、蒙池都护府,可克达拉归于唐朝。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可克达拉归于清朝。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五军十五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在塞外边陲伊犁河谷屯垦戍边,成为伊犁垦区的先驱者、创建四师的开拓者。 2010年0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为加强新疆稳定及加速兵团城镇化建设,决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建13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确立以66团和68团组建城市,主城区设在66团。 2012年12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2015年03月1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可克达拉市的批复》(国函53号):一、同意设立县级可克达拉市。可克达拉市人民政府驻幸福路1号。二、可克达拉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管理方式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同年04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克达拉市政府挂牌成立。可克达拉市实行兵团城市“师市合一”模式,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管理。这是新疆兵团的第八座城市。全市总面积979.71平方千米,市域规划面积199.09平方千米,建设规模21平方千米。由兵团四师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全部区域和六十六团、六十七团部分区域组成。 2019年7月23日,可克达拉市榆树庄镇、苇湖镇、长丰镇揭牌仪式分别在63团、64团、68团举行。 ==行政区划== 2015年,可克达拉市由兵团四师63团、64团、68团全部区域和66团(清伊高速公路以南)、67团(都拉塔分场以北、都拉塔口岸以东)部分区域组成。现辖63团榆树庄镇、64团苇湖镇、66团、67团、68团长丰镇。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兵团六十三团8793人,兵团六十四团23586人,兵团六十六团(中心团场)25158人。兵团六十七团8361人,兵团六十八团9088人。(均为常住人口数据)。截至2014年,可克达拉市区域内总人口7.5万。 可克达拉市聚集了22个民族,[[汉族]]为全市主体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交通== 可克达拉市区距伊宁机场30余千米,312、218国道及中哈国际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城区规划建设“七横六纵”主干道系统,通过北部立交与清伊高速相连,可克达拉跨河大桥连通伊犁河两岸,形成与伊宁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都拉塔口岸互通互联的交通网络体系。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可克达拉市位于中国最西端边境,距伊犁州约25千米,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700千米。城市中心在北纬44°7′34″、东经80°37′20″。辖区总面积979.71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可克达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夏热少酷暑,冬冷少严寒,春温回升快但不稳定,秋温下降快;降水相对丰沛;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5.2℃;年日照时数为2700-2900小时,积温为2900-3500℃,无霜期为150-180天。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毫米。 ===地形地貌=== 可克达拉市区域地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中部,伊犁河贯穿其中。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尔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哈尔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 ===水文条件=== 可克达拉市境内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有3条自西向东逐渐收缩的山脉,全流域处于迎风面,降水丰富。集水区内山地面积占68%,是径流的重要原因。由于伊犁河的大多数支流均由外伊犁河套流出,有利于径流的形成。在右岸支流中,能流至伊犁河的只有霍尔果斯河,其余的河流都在中途消失了。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补给外,同时还因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山体高大,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计有各类大小冰川1600多条,总面积2100多平方千米。初估净储水量23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同等体积的永久固体水库。每年可补给河川径流水量约为20亿-25亿立方米,占地表产水量的13.2%-16.5%。伊犁河通常在12月封冻,次年3月解冻。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地表水方面,可克达拉境内有大小河流23条,年径流量10.718亿立方米,伊犁河年平均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汛期最大洪峰流量2250立方米/单位流量,一般年份1600-1800立方米/单位流量,枯水期60-75立方米/单位流量。地下水方面,可克达拉可共开采的地下水容量为3.4亿-5.6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可克达拉市已发现的矿藏有[[煤]]、[[铁]]、[[金]]、[[铜]]、[[铅]]、[[锌]]、[[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磷]]等33种,占新疆已知138种矿产的23.91%,其中探明矿种为发现矿种的6.6%,尤以煤的储量最多,已探明储量22亿吨。 ===林业资源=== 可克达拉市有天然森林65.33平方千米、天然草场272.40平方千米。林地总面积达到了21万多亩,其中公有林地18.3万亩,私有林地2.7万亩,林地面积保存合格率、林权证发放率、建档率、管护率均为100%。团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0%。 ==经济== ===综述=== 2010年,可克达拉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010万元,比2009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191700万元,增长12.0%;第二产业234652万元,增长11.8%(其中工业197087万元,增长10.9%;建筑业37565万元,增长16.7%);第三产业119658万元,增长1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5.1:43:21.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48万元,比2009年增长10.4%。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2.08万元,增长14.1%;职均收入2.48万元,增长37.5%。 2013年,可克达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7亿元。 ===第一产业=== 2010年,可克达拉第一产业产值191700万元,增长12.0%。生产粮食48.88万吨,存栏牲畜93.10万头(只),肉类总产4.76万吨,牛奶总产4.90万吨,生产原煤74.11万吨、白酒2.27万千升、葡萄酒927千升。市区域先后建成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团场、新疆首家无公害大米质量追溯体系示范基地,2007年66团种植的制种玉米以924公斤的单产刷新全国最高单产记录。 ===第二产业=== 2010年,可克达拉第二产业产值234652万元,增长11.8%(其中工业197087万元,增长10.9%;建筑业37565万元,增长16.7%)。市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力、建材、能源(矿业)、生物工程、食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第三产业=== 2010年,可克达拉第三产业产值119658万元,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亿元,比2009年增长16.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5.51亿元,增长22.0%。2006年-2008年,旅游人数已连续3年保持在50万人次以上,旅游购物收入超过41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卫生=== 截至2014年,可克达拉市拥有医院和防疫机构5个、病床345张、卫生技术人员497人。 ===教育=== 截至2014年,可克拉达市域内拥有各类学校20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6所、中学8所,在校中小学生14272人,教职工1136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社保===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基建=== 截至2014年,中亚—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贯通送气,四师电网与国家电网并网发电,为城市高效运转提供能源保障。广播电视台5座,覆盖率达99%。 ==历史文化== ===惠远古城=== 68团团部所在地曾是新疆历史名城之一的惠远古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伊犁将军府设置于此,乾隆帝赐名“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在乾隆年间到光绪末年的一个半世纪里,惠远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 ===绿色的原野===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导演张加毅在时为可克达拉农场(后来的64团),执导拍摄反映新疆兵团军垦人艰苦创业的影片。纪录片于1959年6月下旬完成,取名为《绿色的原野》,作为新中国十周年庆献礼片公映。 《草原之夜》是《绿色的原野》的插曲,《草原之夜》里所唱的“可克达拉”是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4团。 ==风景名胜== ===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 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位于伊犁可克达拉草原西北,占地近500亩,前临312国道,后依伊犁河,距霍尔果斯口岸12千米。这里是《草原之夜》词作者张加毅骨灰安放地,是成吉思汗大军集结地和西征大本营,被欧洲人称为“中央帝国都城”和“中亚乐园”的阿力麻里古城--察合台汗国王宫故地。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9fa890102va2q.html 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 </ref>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11日,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荣誉。 ==视频== 可克达拉市宣传片 {{#iDisplay:r0505w99s2q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可克达拉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