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台灣林鴝 的原始碼
←
台灣林鴝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台灣林鴝001.jpg | thumb | 300px | '''台灣林鴝''' <br> [https://kknews.cc/travel/lkpvrr9.html 原圖鏈接] ]] '''台灣林鴝'''<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travel/lkpvrr9.html |title=台灣特有的二十四種鳥類|time=2018-02-10|work=每日頭條}}</ref>別稱[[栗背林鴝]]、[[阿里山鴝]]、[[領林鴝]],分布於[[台灣]],在島內主要出現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區,棲息於林下低矮灌叢和草叢,尤其喜歡在採伐跡地疏林灌叢以及[[林中路邊灌叢]]和[[林緣灌叢]]中活動和覓食。以[[昆蟲]]為主。 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森林中,地栖性,栖息于林下低矮灌丛和草丛,尤其喜欢在采伐迹地疏林灌丛以及林中路边灌丛和林缘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多单独活动,有时也上到林边小径上和大路上活动,休息时多停立于地面突出处或灌木枝头。鸣声单调,为连续的单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玉山]]。 ==形态特征== *雄鸟:整个头全为黑色,一道长而宽阔的白色眉纹从眼先上面向后一直延伸到枕部两侧。头至背为黑色,背中部和颈侧带灰,腰黑色、有的具橙黄色羽端,两翅黑褐色,外翈羽缘橄榄灰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下体颏、喉黑色与头部黑色连成一体,上胸橙红色形成一宽带由两侧向上延伸至后颈和两肩,十分明显而辉亮,下胸橙褐色,两胁橄榄褐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沾灰。 *雌鸟:上体暗橄榄色或暗灰色,腰沾橄榄色,眉纹白色、但较窄而不显著,前额缀有皮黄色,眼先较暗,同时也沾有皮黄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飞羽黑褐色,羽缘灰色,尾黑色。 颊、耳羽等头侧黑色具淡色羽干纹,颏、喉皮黄灰色具白色羽干纹,上胸有一橙色胸带,下胸和两胁皮黄灰色或黄橄榄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暗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大约120毫米;嘴峰9~11毫米;翅长69~77毫米;尾长50~62毫米。 ==栖息环境== 繁殖季节栖息于海拔2600至3550米的山区,针、阔叶混合林和针叶林下浓密的矮丛中,非繁殖季节出现于海拔1650至2820米的阔叶树林和针、阔混合林,有垂直迁移的情形。 ==生活习性== 不与它种鸟类混群,常单独出现在林缘、小径或灌木的枝头上,不喜开阔地区。 *食性:食虫性。在可辨识的 102次喂食中,动物性的食物占98%,其中又以蠕虫类占54.9%,最多;植物性的果实只见过2次。 *迁徙:留鸟,不迁徙。 *鸣叫声与白眉林鸲相近,通常是尖锐的单音“披、披、披”,其后接较低哑的“咯、咯、咯”类似石头撞击声;求偶期雄鸟有尖而急的短哨音,一般在3至5音节,感觉比白眉林鸲的声音结实。 ==分布范围== 全世界仅分布于台湾,在岛内主要出现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 ==繁殖方式== 配对方式为一夫一妻。繁殖期在3 月下旬至8月中旬,筑巢于路旁的土墙或石壁缝隙里。筑巢全由雌鸟承担,巢离地1~5米,巢呈碗状,高65至130毫米、外径143.2×149.8毫米、内径61.1×70.1毫米、深30~45毫米,巢材为苔藓、蕨类、草类的根、动物毛发和偶尔有塑胶绳等编织而成。一窝产卵3枚,青蓝色,无斑点,卵重2.21±0.54克,大小平均为20.1×14.9毫米(刘良力 1990,1994)。另据太鲁阁和玉山国家公园的调查,大部分(81.3%) 的巢筑于道路附近7米范围内。窝卵数2~4枚(采样n=43枚),平均3.1枚,其中以3枚最为常见。雌鸟每天产1枚卵,在产完最后1枚后开始孵卵;卵由雌鸟伏窝负责孵化,雄鸟担任警戒工作。孵卵期平均为14天(范围在13至17天),孵化率78.8%(采样n=132枚)。一窝孵出雏鸟数平均为 2.8只(罗柳墀 2002)。 雌雄亲鸟共同喂食,最初第1至2天雌鸟大部分时间留在巢中,喂食工作大部分由雄鸟担任,雄鸟有时直接喂雏鸟,有时将食物交由雌鸟喂食。白色粪囊在最初2天由亲鸟吞食,此后逐渐减少吞食次数,而将粪便衔至巢外丢弃。巢内喂养平均18天(范围在15至20天),成功离巢率为57.7%(采样n=104次),繁殖成功率为59.3%(采样n=81次)。幼鸟离巢时羽毛尚未丰满,雌雄亲鸟都在附近照顾。在观察的567次喂食中,雌鸟喂292次,雄鸟喂275次,雌雄亲鸟的喂养次数大致相等,雏鸟早期(3至5天)的喂食每小时2至8次,后期(11至13 天)的喂食每小时最多可达19次,离巢2周后,喂食逐渐减少,并逐渐离开亲鸟的领域。亲鸟在繁殖成功后,同一繁殖季仍能在同一巢位中继续第2窝的繁殖(罗柳墀、谢复兴 2002)。繁殖时期亲鸟多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有领域性,雄鸟对领域的维护负担较大的责任,次年还会回原栖地活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纲 第443项 台湾林鸲)。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该种在原产地属极普遍或数量丰富的鸟种(del Hoyoet al. 2005)。台湾约有1万~10万繁殖对(Brazil 2009)。 台湾林鸲种群数量局部尚较丰富。但随着工业发展、森林开发、环境污染,对其种群数量也有所影响。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YkVfp7sv0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栗背林鴝(2018 04 20)}}<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台灣林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