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叶北华 的原始碼
←
叶北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30/223921937.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00/1e1oo4bn74.html 叶北华]</small> |} '''叶北华'''(1909—1987),惠阳县人。出生于香港。13岁开始踢足球。17岁入[[香港南华足球队]]。21岁入广州警局足球队,与冯景祥等[[称霸南粤足坛]]。民国19年(1930)、民国23年、民国25年,作为中国足球队主力队员,分别参加第九、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第十一届粤运会足球赛。建国初期,任中南军区、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1957年任越秀山体育场青少年业余体校总教练。1959年任广东工学院体育教师。1973年被选为省足球协会副主席。1987年12月5日逝世。 == 人物简介 == 叶北华是惠阳县人。 13岁开始踢足球。 17岁入香港南华足球队。 21岁入广州警局足球队,与冯景祥等称霸南粤足坛。 他擅长快速运动中倒地传中和抽射凌空球,被誉为“飞将军”、“穿花蝴蝶”。 作为中国足球队主力队员,分别参加第九、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第十一届粤运会足球赛。 建国初期,任中南军区、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 1957年任越秀山体育场青少年业余体校总教练,培养出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如杨子璇、廖德营等。 1959年任广东工学院体育教师。 1973年被选为省足球协会副主席。 1987年12月5日逝世。 综述: 叶北华原籍广东惠阳。从小在香港大坑村与李惠堂、李天生等参加足球运动,1927年入选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队。曾作为中国足球队左边锋,参加1930年、1932年第九、十届远东运动会,出席1936年奥运会。抗战时期,不甘为敌伪服务,到曲江、梅县、柳州、成都各地组织《建航足球队》,举行百多场足球义赛,筹款支援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广州担任广州强华队、业余队、坡臣队教练。解放后,先后出任广州市队、中南军区和武汉体院足球教练,后转至广东工学院任教师。曾任第六届全运会足球竞委会委员、广东足协副主席、广东南海县政协委员等职。1987年因病在广东南海县逝世,享年78岁。 叶北华13岁开始足球生涯。民国19年(1930)来穗,与冯景祥、李天生、谭江柏4人参加警局足球队,时人称为“四骑士”。警局足球队从此称霸南粤足坛。叶北华被选为我国足球队主力队员,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1934年又被选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队蝉联冠军,为祖国争了光。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我国派遣一支规模较大的体育代表团,其中足球队员22人,叶北华被选为主力队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北华在韶关与李惠堂、邹文治、谭均干等足球名将组织“建航”足球队,转战桂林、柳州、四川成都、重庆、内江举行足球义赛,宣传抗日救亡。得到大后方同胞的热烈赞扬。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已届中年,仍未挂靴,往来于港、澳、穗之间,组织省港足球队伍,交流比赛,为恢复广州足球运动和培育新苗、扶掖后辈,不遗余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和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为推动中南地区的足球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7年回广州任越秀山体育场青少年业余体校总教练,培养出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如50年代杨子璇、廖德营、黄福孝、冼永泉等足球名将,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广东足球队在全国赛事取得辉煌战果,与叶北华当年播下的种子是分不开的。 1959年叶北华调到广东工学院任教,以其几十年从事体育工作的丰富经验,对学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极受学生爱戴。1973年退休,仍被选为广东省足球协会副主席、南海县官山镇政协委员。他还经常来穗关心足球事业,同时提供大量近代体育文史资料。1987年12月5日晚,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东对辽宁足球决赛,最后广东队荣获冠军,他观看电视兴奋过度,猝然逝世。 == 纪事本末 == === 13岁开启足球生涯 === “宗师从13岁就开启了足球生涯。”冼永泉对记者说,宗师随父亲去了香港大坑村谋生,非常喜爱和同伴玩小皮球,在少年时代便显露出超人的天赋。那时老一辈都没有正规的足球玩,只有比成人拳头大点、用橡胶皮制作、内部充气的小皮球。不过,宗师和伙伴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据向勤写的《二三十年代广州足坛的“四骑士”》一文中记载,叶北华在香港与李惠堂、李天生是左邻右里。13岁他与冯景祥组织了尚武街道足球队。1924年14岁的叶北华在李惠堂的推荐下参加了香港童子军足球队。由于球艺进步迅速,后被选入南华会乙级足球队员。从此,他认真进行身体全面训练,加重速度、耐力的锻炼、掌握控、传、盘、带、过人等足球基本技术、一年后擢升甲级队员。每比赛就与右边锋曹桂成密切配合,互相默契,形成“双翼齐飞”,发挥他的快速跑动特长。 === 率队出师首届奥运 === 冲锋国人的首届奥运,叶北华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这也是惠州出师奥运第一人。据2008年1月28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刊登《1936,中国足球队首征奥运》一文介绍,1936年,中国足球队在柏林奥运会上首次亮相世界赛场。中国队抵达柏林之前,被人称为“中国铁军”,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除第一届获亚军外,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当时是一支让欧美足球强国摸不透底细的“神秘之师”。叶北华当时就被选为主力队员之一。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图为球队与英国队交锋的上场首发阵容。前排左起:曹桂成、冯景祥、李惠堂、孙锦顺、叶北华。 记者从该文章获悉,国家非常重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特地成立了足球选拔委员会,考察全国各地的顶尖足球选手。经过3个月选拔,1936年4月,中国足球队的名单正式对外公布,“无畏将军”叶北华、“亚洲球王”李惠堂、“铜头”谭江柏(香港歌星谭咏麟之父)等22位知名球员悉数入选,他们肩负起中国足球首次征战奥运会的使命。1936年8月6日,中国队与英国队在柏林康姆逊球场狭路相逢,当时观看比赛的球迷多达万人。尽管下半场开始,中国队球员逐渐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告负,就此结束了中国足球在奥运赛场的“首演”,但虽败犹荣赢得尊重,中国队的表现引起欧洲各足球强国的关注,这也成为中国足球史上耀眼的一笔。 === 培育新苗扶持后辈 === 1957年,叶北华调回广州市体委,组建了广州市青年足球队和广州大学生足球队,为广州地区建立专业足球队打下了良好基础。1959年,他又受聘为广东工学院体育教师。 冼永泉对记者说,宗师一生孜孜不倦为祖国培养人才,桃李满园。其中,有苏永舜、陈颂扬、龙仕君、廖德营、程洪森、杨子旋等人。还有第一代学生冯荣灿、莫振华、莫七、李文俊、梁利生、李锦根、龚伯强等,后来都成为广东足球队或广州市足球队的成员,有的还成为教授和专家。如李珉、罗伯平和黎国尧等,为广东足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西湖说稗 == === 球坛四大天王 === 之一叶北华、谭江柏、冯景祥和李天生,是上世纪30年代雄霸广州球坛的四大天王,他们效力于市警足球队。对此,很多人评价说,跟市警足球队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广州球坛其他足球队的悲哀。1930年叶北华由港回穗,拟入中山大学攻读。此时队友冯景祥、李天生已在广州市警察局工作,并在市警足球队效力。冯、李二人力邀叶弃学效劳,其时谭江柏亦由港来穗,于是四人均参加市警足球队,并任督察员。 黎国尧表示,警局把他们四人委派为交通督察员,实际上是增强足球队实力,并各配以电单车(摩托车)一辆,负责在市区马路上巡逻。执行取缔公共汽车违章滥载及查缉搭霸王车等任务。每天早上他们穿着全套警服,威风凛凛,驾着摩托车纵横在市区干线。当时广州摩托车凤毛麟角,十分引人注目。而实际上他们以踢球为主,每天下午均骑车到东较场运动场或惠福东大佛寺球场练球。从此警察局足球队参与比赛,所向无敌,威震省港澳足坛,更因此被广大球迷冠以“四骑士”的雅号。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叶北华是与“亚洲足球王”李惠堂齐名的中国足球队左边锋。因球技卓越不凡,能快速移动,灵活穿插,使对方难于捉摸,又具备协调能力,他被世人称为“穿花蝴蝶”(又一绰号为“飞船”)。新中国成立后,叶北华是当年这批足坛精英中唯一留在内地,为新中国足球事业继续发挥光和热的开拓者。 === 无畏将军偷师洋军 === 据《中国足球奥运首秀:“中国铁军”的战斗》一文记载,由于踢球果敢,叶北华被称为“无畏将军”。叶北华踢的位置是左边锋,他发现当时香港海军队的左边锋(洋人)有一手高速倒地传中的绝招十分厉害,就决心把它学过来。于是,每逢海军队出赛,叶北华便掏腰包买两张门票,坐在最靠近那个洋将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观看。下半场换另一张门票,到球场对角再仔细端详这个动作。看完就回去和他所在的香港南华队的队友冯景祥一起配合练,练不好再去看,终于把这招“底线传中”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后,“南派”足球的边路打法,实际上就是受叶北华的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930年远东运动会上,中、日两队争夺冠军,终场前两分钟,中国队仍以2比3落后,眼看冠军将要落入日本人手中。中锋戴麟经对叶北华说:“华仔,该你出手了!”随即,戴麟经学冯景祥的样子,得球后就往左边空当直传。而叶北华心领神会高速插上,在球即将出底线的一刹那,转身用左脚将球扣向中路,自己则摔出底线几米之外,而球则正好越过对方门将,被包抄而到的戴麟经轻松敲进球门。最后双方战成3比3,并列冠军。 === 球战刺激梦中发病归西 === “宗师与足球结缘创下事业,也因足球而发病归西。”徒弟冯荣灿对记者说,听他家人说,1987年11月16日晚,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决赛在广州举行,广东电视台现场转播广东足球队与辽宁足球队争夺冠军之战。当晚上场的广东队队员大部分是叶北华的“徒孙”,他特别关注这场比赛,两眼盯住电视屏幕。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媒体报道称为“东北虎对华南虎”之战。屏幕上战况激烈,变幻莫测,叶北华聚精会神,不时喃喃自语,看到紧张镜头,竟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喊,挥手跺足。他忘情地进入了当年自己在绿茵场上指挥作战的角色。 比赛结果,广东队获胜,取得了第六届全运会足球冠军。叶北华看见自己的“徒孙”们不负众望,兴奋不已,老怀畅慰。但瞬即感到十分疲倦,于是上床就寝。岂料这一睡,竟长眠不醒。他是因球战刺激后在睡梦中突发心肌梗塞而逝世的。天亮时其妻才发现老伴已与世长辞。 == 名门家乘 == === 冯荣灿 === (叶北华第一代学生,是上世纪50年代广州足坛的顶尖球员,现年82岁) “他上课时不能开玩笑” 记者:您什么时候成为叶北华徒弟的?对他印象如何? 冯荣灿:叶北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和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这期间我跟随他学了一段时间。他好像特别喜欢我,每次上完课后,都会叫我留下给我开“小灶”。这个时候,他往往会教我学他的绝招“底线传中”。并说不要怕受伤,胆小怕事的球员是永远学不会的。但由于这招实在难度很高,很有学问,要找准力度和平衡感。还没有学生能百分百学到他的绝招。我练了很久,才学到教练的几成功力,“底线传中”也没能很好地施展开来。现在回忆起来,都有辜负教练的期望。生活中的教练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喜欢喝茶,特别是普洱,很少见他抽烟、喝酒。 记者:叶北华当时是怎么给你们上课的? 冯荣灿:印象中的教练比较严格,衣着朴素。他上课时不能开玩笑,不能讲粗口,训练时一定要根据比赛的规则来踢球。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很有耐性,时常说:“不行就再来过,练多几次,就会了。”由于他比较擅长打左边锋,在他严格的训练下,我的左边锋技术也大有长进,多年以后,还混出个名堂,和教练当时的有心训练是分不开的。 === 冼永泉 === (解放后由国家培养的第一批专业足球运动员,叶北华徒弟,现年75岁) “绿茵宗师,德高望重” 记者:您也是叶北华的徒弟,能否说说您对他的了解? 冼永泉:我从小就喜欢看球赛。1947年就认识宗师,那时他担任警队教练和运动员,常看他踢球。记得有一次,他到广州市起义路足球场参加比赛。那个足球场能容纳6000多名观众,我们小孩子没钱买门票,就踩到用竹棚搭起的建筑物上看他踢球,每到精彩之处,就一片欢呼,印象很深刻。直到1953年成立中南军区战士足球队后,宗师担任教练动员年轻人参加足球队,才在业余时间跟随宗师学踢球。恰逢没多久广州成立青年足球专业队,我被选拔进去,就没正式跟随宗师了。不过,以后的一些比赛中,都会时常与他碰面,会找时间向他请教。亲身聆听宗师的教诲,受益匪浅。后来在参与编写《广东体育精英大观》一书,对宗师的事迹又进行梳理,得以抹去“记忆”风尘,还原历史真相。 记者:您对叶北华的足球运动生涯评价如何? 冼永泉:叶北华一生与广东足球结下不解之缘,是德高望重的南粤足坛一代宗师。首先从他的球技分析,由于基本功扎实,足球也踢得潇洒自若、技术出众。特别是他的绝招“底线传中”更出其不意。在底线传中,脚要包住球,在球出底线一霎那,利用向前的冲力把球用脚勾到禁区中路,穿过守门员,防守球员几乎就毫无办法了。他的绰号“无畏将军”则来自于他在场上的凶狠拼抢。从他的一生来看,无论是对广州足球或是对广东足球来说,都贡献很大,甚至被圈中人尊称为南派足球的“一代宗师”。 记者:叶北华除了球技好之外,他在其他方面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 冼永泉:宗师是爱国主义者,他众多的爱国事迹让我难忘。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甘为敌伪服务,宗师在韶关与李惠堂、邹文治、谭均干等足球名将组织“建航”足球队,转战桂林、柳州、四川成都、重庆、内江举行百多场足球义赛,宣传抗日救亡,筹款支援抗日,得到大后方同胞的热烈赞扬。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多运动员都往国外发展,但已届中年的他,仍未挂靴,仍留在国内开拓足球精神。他经常往来于港、澳、穗之间,组织省港足球队伍,交流比赛,为恢复广州足球运动和培育新苗、扶持后辈,不遗余力。直到看完广东足球队战胜辽宁队,夺得第六届全运会冠军的电视转播后,深感广东足球后继有人,含笑安然与世长辞。 === 鹅城浊议 === 《广东足球的老故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 刘根勤 相比于本土出产的武术,英式足球无疑属于舶来品。它与较早传入的钢琴、牛奶,同时或稍晚的自行车、乒乓球,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式学校等事物,成为西风东渐的文明符号。那时,在南方的骄阳和暴雨下,在球场的草坪和乡间裸露的红土地上,肤色黝黑身手矫健的青少年像练习他们世代传承的舞狮技艺一样,开始追逐这时尚的象征。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的大潮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国民竞争与协作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在于促进社会动员能力。电影《一个人的奥运》中,刘长春孤独征战美国的遭遇让人心酸。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规模就很齐整了。 尽管这次军团作战,还是交了白卷,在国内也广受诟病,其意义仍然非同小可:首先,它是国内广泛协作,软弱无能的国民政府、热情洋溢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外华人,都为出战作了贡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行动力;其次,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的一次大盘点,让中国人从另一种角度开眼看世界,而不只是整体水准低下的东亚或者远东,为以后中国的国际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中国代表团中,广东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最有人气的莫过于原籍东莞客居香港的“美人鱼”杨秀琼,来自惠州的“无畏将军”叶北华与佛山的“亚洲球王”李惠堂,杨是游泳选手,后两个爷们是足球选手。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广东,在全国体育事业中一枝独秀,这是近代文明演进的结果。 中国人的“奥运前史”,以失败告终,但中国的体育事业却在坎坷中一路前行。让人感慨的,是那些个体的命运。杨秀琼后来旅居加拿大寂寞终老,而那两位足球爷们,都回到地方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作贡献,叶北华在广州高校教学,李惠堂则回到佛山教中学,都得享天年。 不过,作为那个时代赤子精神代表的两位足球宗师对广东足球后来者的深耕密植式的培养事迹,却让我们在乏善可陈的当下中国足球背后,看到一些值得我们衷心赞美的现象!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叶北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