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后沟古村 的原始碼
←
后沟古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后沟古村.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41f000001gp7ppCED4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16570-111354294.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后沟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19年,古村浓缩了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其农耕文化,生产和生活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 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凭借有效证件即可免门票游览景区。 中文名:后沟古村 外文名:Hougou ancient village 位 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 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人 口:251人 最高海拔:974米 最低海拔:907米 ==村庄特色==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仓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文化遗产== 2002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民俗学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先生,民间文化学才向云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先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潘鲁生先生,民居摄影家李玉祥先生,民俗摄影师樊宇先生、谭博先生一行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榆次后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这是浓缩保留了千百年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俗民风,保留了中国,特别是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在后沟古村,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2003年元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 ==景点== ===观音堂=== 观音堂坐落于后沟古村西南方向的半崖之上,坐南朝北,与村中玉皇殿隔河相峙,俗称南寺。全寺占地面积490.17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20间;依次由山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耳殿和南大殿三大部分构成,为长方形四合院堂式寺庙,是一座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砖木结构建筑寺院。观音堂大殿面阔五间,主祀观音及送子、财神等塑像;其斗拱木雕龙首凤喙为民间寺庙所少见,檐板真金贴绘龙纹和梁间龙纹彩绘为明清两代盛世佳作,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观音堂始建年代不详,唯据寺内壁龛大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碑记载:“有古刹一座,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陆续又经大清康熙、乾隆、道光和清末民国等年代数次扩建维修,始成今日之规模。 ===真武庙=== 玄天宫(真武庙)坐北向南,坐落于后沟村北高阜处,为村中最高建筑,和观音堂子午相对,与村南山岗上的魁星楼遥相呼应。玄天宫原称[[玄武庙]],是北方正神安天玄武大帝的宫阙。中国道教中,玄武乃龟蛇结合的形体,传为玄武大帝的胃、肠所化,故玄武帝神通广大,道法无边。宋时因避帝祖名讳而改“玄”为“真”,故后世又称真武庙。玄天宫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大清康熙五十年(1711)补修,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清末民国时期亦曾维修,毁于文革“大破四旧”中,2005年5月重建。 ===古戏台=== 古戏台古称乐楼、乐亭,是酬神娱人的场所。这是一座前棚后殿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其前后衔接自然和谐,造型稳重大气,吊柱暗悬,斗栏明纹,檐角平缓,耳墙朴实,砖、石、木三雕俱精,卷棚顶弧线极美。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古戏台始建年份不祥,但从其遗存的部分构件工艺看,当不晚于清乾隆朝,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文革初期“大破四旧”中曾遭部分损坏,2005年5月重修。 ===山神庙=== 山神,原由远古先民自然崇拜衍化而成,为管理一方(座)山域之神,司山固脉灵、林丰草茂之职。古时,狼狐较多,经常出没山村,伤害幼儿及猪羊家畜,故当地民俗祭 中对山神祈求又多了一项职能:镇山巡径,驱兽护民。 后沟山神庙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移址重修于[[嘉庆]]十九年(1814),毁于公元1963年间,2005年5月重建。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 古村排水系统从高处起,经地下暗道,勾连各家各户和拐角,最后排入村外河中。古村之所以保存地如此完好,与这个张家氏族修建的古排水系统有很大关系。 ===九曲黄河阵=== 山西省汾阳市后沟村每年正月十五摆的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古为姜子牙所传,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求婚灯、长寿灯、步步高升灯等十八灯,为民间祈福求财、祛邪去病的游乐灯阵。据悉,晋中盆地地区的祁县、太谷等地也有摆此灯的风俗。而汾阳市后沟村的九曲黄河阵已被列为山西省、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美食== 晋中小吃风味独特,著名的小吃有:平遥碗托、剔尖、油糕、擦面、榆次灌肠油面、猫耳朵、珍珠粥、、刀削面、豆腐脑、拉面、刀拨面、臊子面、揪片以及各种具有山西当地民俗特色的食物。 ==民居建筑== 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32处和七八处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每个院落中都有窑洞式居室,而且土穴土窑洞比较多,选址上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对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坏性改造。古村落中几乎所有的院落正屋都是窑洞,但都要建筑出厢房,再下又盖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构成了恬静安详、和谐优雅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开门多在“离”位,在“巽”位开门的院落,有的门对面是随墙影壁,影壁中间是砖雕的土地神龛,在“离”位开门的院落,门内有仪门,整体构成三进院,院落的正屋是两孔或四孔窑洞,再加一个天地堂神龛,符合“三间吉”或“五间吉”的建筑风水。 古村的选址的大风水方面据说是占据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象。村谚讲:“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在风水学中看得见的依据就是山脉和河流,也就是山和水。风水师认为,“得水为上,避风次之”,要得水就离不开河流,要避风就得依靠山势而有所靠阻。山讲究“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后沟村背依太行山支脉要罗山脉,其主峰海拔1342米,山势连绵起伏,如水波荡漾,似万马奔腾,渐行渐远,好像争饮于潇河岸边。龙门河发源于要罗山腹地,顺山阳之势而下,进入潇河。龙门水在后沟古村之处形成四灵之地,北边要罗山脉如玄武垂头,南面军坪如朱雀翔舞,东边青龙蜿蜒,西边白虎驯服。后沟古村的先民将村东的黄土梁叫做黑龙,村西的梁叫做黄龙,村对面军坪又形成蜘蛛,整体形成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境,形成了喜庆吉祥、红火热闹的村落选址创意。历来,两条龙山和蜘蛛山上都是村民心中的禁山和圣山,禁耕、禁牧、禁火。 ==驴友心得== 过检票口,首先到达村口的关帝庙,内塑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小巧玲珑的庙里有一株300多年的丁香树。南侧高地上是坐南面北的观音堂,精美的钟鼓两楼飞檐高挑,东西对峙,很有气势;正殿梁架上的彩绘虽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但透过尘埃浮土,依稀可见其当年的光彩。院内一株800多年的古柏虬枝纵横、绿叶茂盛。告别观音堂,东行便是进古村的龙门石桥,下面是龙门河环村流过。过桥后,上斜坡是一块相对平坦的场地,近处有一座古老的楼阁厅堂,附近挺立着几棵苍老的古树。大树下一些村民在出售水果、鲜枣,说是卖东西,倒不如说是大家聚会更合适,他们有的一边聊天一边纳鞋,有的边打扑克边招呼客人,所售东西的价钱也好商量,我们居然按六毛钱一斤的出乎意料的便宜价把一位老乡带来的枣都包了,简直就像白送的一样,那位大嫂还高兴地说:卖完算了,早点回家做饭去。 导游带我们到左手边的村庄中心地带,面前有座已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侵蚀的古戏台,红红的丝绒幕布在阳光照射下十分夺目,据说前些日子第二届中国抢救保护开发民间文化遗产县(市)长论坛在后沟村拉开帷幕,繁华过后,眼前的古戏台略显孤独。戏台前棚后房,土木结构,形制优美,2014年夏日刚刚被修缮过。古戏台是往日后沟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见证过许多岁月沧桑,后墙壁上还留有一些上世纪五十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单。据说,这座古戏台过去每年正月里都要派上用场,有时还请来外乡人唱几出山西晋剧,至今村里偶尔也有人来古戏台上消遣娱乐一番。戏台前左侧的高台上是一家店铺商家,前店后院,与今日许多城市房地产业流行的“商住两用”概念不谋而合。戏台对面是雕梁画栋的菩萨殿,由左侧转弯沿曲曲弯弯的石径上坡步入村中一片开阔地带,一盘古石碾在叽叽呀呀的转动中碾米,从未见过此原始碾米器具的游客忍不住好奇,纷纷上前试着转推几圈。这里一些年代久远的老酒坊、老醋坊、古道茶舍、豆腐坊、饼子铺也在向人们诉说着后沟人从前自给自足的日子。 走过高大的老椿树,参观了导游小安居住的窑洞房,穿过原始的旮旯院,沿着石砌的幽径古道,先到村北高地的山神庙,然后到达全村最高处的真武殿,夕阳中的古村尽收眼底: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四合院、三进院等次第延伸,高低错落有致,建筑精巧的古庙戏台,风蚀斑剥的石阶小道,饱经沧桑的参天古树、人家的屋顶上晒着的刚刚收获的大片的红枣……历历在目。 后沟古村浓缩保存了千百年来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古建星罗棋布,自成体系,在古村中仪门院、将军院、吊桥院等颇具特色。将军院由于出过一位共和国将军——张小赤(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海军副司令员)而得名。吊桥院是后沟村西崖一个窑洞,设吊桥供出入,落桥而通,起桥而绝,故又称“吊桥院”。当今后沟村里的民居仍多为清、民国年间所建的山西特有的独立式窑洞。其中张先杰家颇为奇特,正房是上下窑式结构。一进门是下窑,空间较狭小,有灶台、水缸等,用作厨房;一直往里,有数级台阶通往上窑,上窑前壁高出下窑顶处开有一个很大的天窗,以解决上窑采光问题;而在下窑进门右侧平行位置,另有一窑和下窑相通,真有点现代“楼中楼”结构的韵味! 后沟村海拔大约900多米,虽上下落差百余米高,却家家户户都有井水可淘,古村设有地下排水系统,河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院中都留有分入水口,遇山洪不塌方,逢小雨不泥泞。其中奥妙至今也是个难解之迷。专家称:古村的排水系统可和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 古村得以保存至今,可以说和她所处的偏僻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更主要的是经济的相对落后,致使后沟村民对外来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接纳、模仿和吸收能力变弱。这样,后沟村内部产生的破坏力就无法形成气候,从而不可能对后沟村原有的文化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后沟能从尘封中出世,与原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耿彦波的大力推荐有关,2002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与众多专家受其邀请到后沟古村考察,被这里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所吸引。在随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民间文艺家们对后沟村的生态、农耕、工匠、交易、交通服饰、饮食、居住、家族、诞生、成年、结婚、拜寿、殡葬、信仰、医药、游艺等民俗活动以文字、摄影、摄像等形式制作成“后沟村民俗记录范本”,收录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2003年后沟古村被中国民协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从而引起轰动。 路经农耕博物馆来到张家大院,后沟的大姓是张,十几代人都是这座建在全村最高处的四合院里分支出去的。旁边的院落大门紧闭,主人已经到市区里工作了,院门上斑驳的门神画和墙脚稀疏的杂草,似乎向人们倾诉着古院悠远的历史。出张家下行数丈是张家祠堂,祠堂为窑洞式建筑,颇为罕见。东面十几米远就是仪门院,由此下行到达文昌阁,文昌阁为下洞上殿式石券建筑,与南侧的龙王庙隔河相望。龙王庙下有一眼旺泉,汩汩泉水涌动不息,泉水清冽无比,龙门河水就是从这里发源的。据说村里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挑担行走于崎岖的村巷里,与长年饮用此水有关。 由龙王庙前的小路东行五里便到寿阳县界,文昌阁西行就回到古戏台前的村口。在古村中漫游了两个小时,走马观花体验了古村淳朴善良的风土人情,聆听了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夜色降临,天上一芽新月挂在柳梢头,村口的牌楼亮起金黄的灯光,与古村中的红灯笼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画卷。 ==传统== 老子说,小国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后沟的人们生活也是平和的。大多数人家白天的家门是不上锁的,人可以随便进入屋内参观。这里的屋舍大多是依山而凿的窑洞,冬暖夏凉。后沟村有村民二百五、六十人,农忙时在村子里很少见到行人。当今旅游开发了,留在村子的人多了起来。这位老哥也乐意人们来他的村子里、院子里看看。花上30元的门票你就能进入后沟村,村子里有农家院可以住宿,当然吃的也是地道的农家饭。花上三五十元你就可以体验一下窑洞生活。后沟村家家都设有天地龛,无论家有几孔窑洞,龛位一定是在正房的中间位置。龛位的外型和民居外形一样,建造成窑洞式。龛位内里有砖雕,砖雕一般分为两层,下面一层形状似供桌,供桌的纹饰多为菊花、[[牡丹]]、[[梅花]]、动物图案,供桌顶端多为莲花座,莲花座上面是雄伟气派、层次分明、错落有序的天宫。砖雕精细,比例协调,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天地龛顾名思义,天地龛是用来供奉天地神的地方。对世代生活在黄土地上普通百姓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后沟村的村民对天地神的信任是一以贯之的。婚、丧、嫁、娶的仪式一定要在天地龛前完成,让天地神作见证。逢年节时,小辈看望长辈,行礼磕头,头也要磕给天地神。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小辈不用谢长辈,跪下给天地神磕头谢礼。天地神的供奉,最重要的日子是在年初一和十五。这两个节前村民们都要仔细地打扫天地龛上的杂物与尘土。平日里,神灵并不住在天地龛。只有[[春节]]、上元节的时候,他们才回到子民身边,暂时栖身在龛里,歆享着村民们虔诚的一柱柱清香,带走他们的种种祈望。 后沟有好多原始的东西,这屋顶上的烟囱在别处没见过吧?后沟里的生产方式仍然保存着农耕时代的作业方式,这里有最原始的醋访、油访、酒访、米店、豆腐房等,石磨、石碾到处可以看到。后沟的酒访里自制的酒有62度,又是以最原始的工艺制作,口味之烈可想而知道。这家豆腐房的主人讲,每天上午做出豆腐都被村里的人买去了,如果你住在村子里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后沟豆腐。这是用来磨豆浆在磨。后沟的路全部是石板铺成的,上上下下,层层叠叠。苦了那些穿高跟鞋爱美的女士。虽说现代通讯已非常发达,但村口这口老钟敲响时,村民们依旧会集中过来。村子里的戏台子前面是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聊天,拉家常,是村子里的信息发布中心。 【门票】 40元 ==人文== ===封建神权思想=== 后沟古村的寺庙遗存也相当完整,观音庙、真武庙、关帝庙、文昌阁、龙王庙、山神庙等十三座庙,将佛教、道教、儒家囊括为一统,这一现象在国内甚为罕见。 ===封建族权势力===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致的古戏台、防患未然的仓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当时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ref>[https://www.sohu.com/a/158508212_778413 导演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后沟古村] </ref>。 最令人惊奇的是家家户户的下水全部使用暗道,各户的分道通向总道,在大山里穿来穿去,最后下泄河中。为了防止雨水冲毁山道或积水淹垮山体,引发塌方,古村处处都建有疏导雨水的明渠,最高的排水沟竟在山顶上。明渠的水汇入暗道,兼可利用雨水冲洗暗道,排除淤塞。 ===小农意识=== 耧、犁、砘、耙的原始耕作工具和油坊、醋坊、磨坊、酒坊等生产作坊,展现了古村当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存、生产、生活景象。 ==线路提示== 自驾车: 高速版——太原出发上东山过境高速,转太旧高速,峪头站下,一直往南(榆次东外环),过一个铁路立交桥后遇红灯,左转,沿新修的大路前行,人字路口高速桥下是红灯,向左,继续前行数公里到东赵乡政府,不过桥,看到路牌指示后沟古村,左转走旅游路线到后沟村。路况最好,最快。 市区版——由[[太原]]市出发走榆太路直插榆次市区,在迎宾街交叉口灯下(左侧是中国银行大楼)左转东行走迎宾东街一直到东头在灯下右转上锦纶路南行,过一个灯,到第二个灯下左转(右转就上顺城街了)东行到头左转紧跟着(十米远)右转,一路东行出市区,在寿阳平顺交叉口左行寿阳方向后一路直行,看到东赵桥(不过桥)即左转过铁路桥洞北行6公里就到后沟村。路况很好,由太原市长风大街到后沟村约一个小时。 公共汽车:在榆次可乘坐18路公交车(开往后沟的班车每2小时一趟,8点40左右有一趟),到终点即到。18路可在颐景国际酒店门口乘坐。从太原可乘坐901支线到颐景国际酒店下车再转乘18路。 ==参考行程== 早上7:30分迎泽大街天一宫集合,乘车赴中国农耕文化的瑰宝、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示范保护基地——后沟古村(单程70km,车程约1.5小时):游览关帝庙、[[观音堂]]、[[龙王庙]]、古戏台、完整的排水系统、张家祠堂、龙门神泉、传统作坊(酒、醋的酿造)、农家屋窑中窑等。之后乘车赴榆次老城(门票自理60元/人)。参观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下午16:00左右乘车返太原回到温馨的家。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后沟古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