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吴梅生 的原始碼
←
吴梅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吴梅生 == [[File:吴梅生.jpg|缩略图|吴梅生]] [[吴梅生]](1895年~1984年),[[苏州]]人。1905年进[[上海]]集成纱厂当童工。1925年到支秉渊创办的新中工程公司工作。1949年3月,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争取“应变费”的斗争。解放后,任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吴淞制造厂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一起试制成功5马力的柴油机。1951年4月,与工程师余承业设计搪排自动走刀成功。曾先后二次赴淮河工地,进行现场安装和技术指导,并主持攻关,解决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的难题,受到中央水利部表彰,并荣获治淮劳动模范称号,列席全国政协会议。195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工程师。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并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1966年5月退休回苏州。在古稀之年,还担任苏州市机械学会顾问,[[苏州市]]退休科技工作者学会荣誉顾问等职。 == 生平简介 == 吴梅生,机械制造工艺和内燃机制造专家。 柴油机早期从事机械维修,在上海新中工程公司内燃机制造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参与组建了上海柴油机厂,使该厂成为高速柴油机制造基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成功的完成了水库 水闸关键设备的制造安装工作,一生为中国柴油机制造工业作出了贡献。 1895年12月1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塘街,6岁入私塾,9岁失怡,其 母带着他和年迈的祖母以及三岁的妹妹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其母进入集成纱厂当 摇纱工,他也进厂当了名童工。以后吴梅生先后进上海公隆机器厂、公兴造船厂、老怡和纱厂、洋商大飞汽车机器厂、慎昌洋行等十多家机器厂,当过 车工、 钳工、汽车修理工等各种技术工,学成一手精湛的 机械制造技术。为他日后研制内燃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1月,吴梅生在中国著名机械工程师支秉渊开设的上海公勤机器厂搞内燃机装配工作。1925年至1937年同中国著名实业家魏如、支秉渊一起创办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新中工程公司并担任机械技师。 抗日战争时期,吴梅生不愿留在上海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与支秉渊一起到内地,在[[湖南]]、[[昆明]]等地的中央机器厂重机械组担任副工程师。以后,又转香港保世实业公司担任工程师。 ==='''建立柴油机生产基地'''=== 1946年10月,吴梅生应中国农业机械公司总经理支秉渊之邀,担任该公司虬江厂锻工场主管。1947年12月又转任该公司吴淞制造厂工程师、制造组组长。这时候的吴梅生对内燃机动力的原理和制造技术已有较深的研究。20年的南北辗转使他目睹了中国内燃机动力技术的落后,他立志要为中国的内燃机动力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1948年初,吴梅生开始参与研制、生产小功率农排汽油机和12马力单缸柴油机,使该厂成为中国第一家能批量生产小功率国产内燃机的企业。所产5.5马力农用汽油机建国初被广泛用作农业排灌水泵的动力。还曾配装小型发电机,用作抗美援朝战地报话机电源。 50年代初,国外对中国经济封锁,大批军舰、汽车用柴油机急需维修配件,急需生产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心脏,喷油泵和喷油嘴偶件则是柴油机心脏里的重要部件。都是技术要求极高的产品。当时,该厂没有加工喷油嘴喷孔的设备。在接受生产燃油系统任务后,吴梅生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制订了研制方案,他与电工朱增荣一起经过反复试验,用电火花加工,终于解决了喷油嘴制造的关键工序,生产出第一批国产喷油嘴偶件。同时,克服困难试制了喷油泵。喷油嘴偶件和喷油泵的研制成功,为国产柴油机用燃油供给和调速系统的生产打下了基础。 1952年至1966年5月,吴梅生担任上海柴油机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期间,是他一生中对内燃机动力研制工程的辉煌时期,也是上海柴油机厂初创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高速柴油机制造基地的关键时期。他先后参与领导研制了51/2马力汽油机、12马力单缸柴油机、FM110系列柴油机、135系列柴油机和海军军舰用12V180型高速大功率柴油机。 ==='''研制135系列柴油机'''=== 吴梅生参与领导研制的135系列柴油机是该厂1957年开始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较高水平的高速中等功率柴油机,1961年通过国家鉴定,1964年荣获国家新产品一等奖。经几代柴油机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改进提高,至今135系列柴油机依然盛销不衰,仍是该厂的主导产品,年产柴油机24000台,发展了300多个变型品种,功率范围30~300千瓦、转速1500~2200转/分,广泛用于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发电机组、船舶舰艇、农业机械和通用机械等的动力配套。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4%以上,其中10%的产品出口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柴油机厂由此成为中国中等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为治淮作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除从事柴油机研制、生产外,在其他机械制造上也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较突出的有1950~1951年参加治理淮河工程。1950年第四季度,党中央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上海柴油机厂接受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系统的加工和安装工作。淮河水闸需要控制机构22套,油缸50套。油缸内径300毫米,长达3米多,技术要求较高。当时,国内没有大型设备。吴梅生与工程师余承业一起设计自动走刀搪排,成功地完成了油缸加工任务。这项工艺技术以后在中国专用机床设计制造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水闸启闭控制系统还需要15套双级叶片高压油泵作为液压动力。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工厂能生产这种油泵,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国能生产。吴梅生带人从厂内十几台美制油压床上拆下叶片式高压油泵,二次带队赴淮,将高压油泵装上水闸启闭系统进行调试,解决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技术问题,为全面完成治淮工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当时受到治淮工程总指挥水利部钱正英副部长的嘉奖,并荣获治淮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嗣后国家向该厂下达生产双级叶片式高压油泵的生产任务。该厂在50年代即成为中国第一家能批量生产国产双级叶片式高压油泵的企业。以后这种高压油泵又被广泛用作组合机床等的液压动力。 1958~1963年期间,吴梅生还参与组织该厂为[[中国科学院]]研制T7气象火箭加工制造燃烧室,阀门等机件的工作。 1953年7月吴梅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1954年以后当选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二届人民代表,1952年获中国劳动模范。1966年5月退休后担任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顾问,苏州市退休科技工作者学会荣誉顾问。 == 个人简历 == 1895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02年进私塾求学。 1905—1911年先后进集成纱厂、恒丰纱厂、华丰纱厂等八家纱厂铜匠间当领班。 1921—1924年先后在上海汽车行(外商)、龙飞汽车行(外商)、上海慎昌洋行等多家洋行内任汽车修理工、车工和领班。 1925—1936年上海新中工程公司任内燃机校车领班。 1937—1938年[[湖南]]、[[昆明]]中央机器厂重机械组副工程师。 1939—1940年[[香港]]保世实业公司工程师。 1941—1945年[[昆山]]电厂工程师。 1946—1947年中国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虬江厂(今上海机床厂)锻工场主管。 1947—1949年中国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吴淞制造厂(今上海柴油机厂)工程师、制造组组长负责全厂生产制造工作。 1952—1966年上海柴油机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并晋升为特级工程师。 1984年8月21日逝世于江苏省苏州市。 == 人物荣誉 == 吴梅生是自学成才的柴油机制造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理论造诣。195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工程师。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并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1966年5月退休回苏州。在古稀之年,还担任苏州市机械学会顾问,苏州市退休科技工作者学会荣誉顾问等职。 == 人物生平 == 吴梅生,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塘街,6岁入私塾,9岁失怡,其母带着他和年迈的祖母以及三岁的妹妹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其母进入集成纱厂当摇纱工,他也进厂当了名童工。以后吴梅生先后进上海公隆机器厂、公兴造船厂、老怡和纱厂、洋商大飞汽车机器厂、慎昌洋行等十多家机器厂,当过车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等各种技术工,学成一手精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他日后研制内燃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1月,吴梅生在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师支秉渊开设的上海公勤机器厂搞内燃机装配工作。1925年至1937年同我国著名实业家魏如、支秉渊一起创办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新中工程公司并担任机械技师。 抗日战争时期,吴梅生不愿留在上海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与支秉渊一起到内地,在湖南、昆明等地的中央机器厂重机械组担任副工程师。以后,又转香港保世实业公司担任工程师。 1949年3月,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争取"应变费"的斗争,与地下党员杨耀庭等赴昆山和无锡等地,用应变费采购大米运到上海,为解放前夕保护工厂备用。解放后,任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吴淞制造厂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一起试制成功5马力的柴油机。1951年4月,与工程师余承业设计搪排自动走刀成功,为治理淮河配套工程,完成了高难度的油缸加工任务。曾先后二次赴淮河工地,进行现场安装和技术指导,并主持攻关,解决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的难题,受到中央水利部表彰,并荣获治淮劳动模范称号,列席全国政协会议。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任华东工业部吴淞机器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职期间,主持制造了防滑链、打桩机、自动无芯万能绕簧机,改进了135型柴油机燃烧室结构,改善了柴油机性能,为研制和批量生产110柴油以后的主导产品135型、180型系列柴油机,作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为解决镗床设备的薄弱环节,支持工艺科副科长何杰研制EX-ell-0液压动力头,组织工装设计人员进行测绘,并于1958年制成功,配套组成110型柴油机机体的专用镗床,突破液压技术神秘之门,为推行液压驱动的专用设备奠定了基础,1959年1月,他按照国家经委布置,与赵世愚负责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T7型气象卫星火箭发射器。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技術工程師]]
返回「
吴梅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