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吴素秋 的原始碼
←
吴素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素秋 | 圖像 = [[File:吴素秋5.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gywb.cn/main/pages/sortid/attachement/jpg/site2/20160331/722290180946573936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3/31/content_4760802_all.htm 來自贵阳网]]] | 圖像說明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出生日期 = 1922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吴玉蕴 | 職業 = 京剧表演艺术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孔雀东南飞]]》</br>《霸王别姬》</br>《[[二进宫]]》</br>《[[四郎探母]]》</br>《苏小妹》。 }} '''[[吴素秋]]''',女,1922年出生,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演员。山东省蓬莱县人。原名吴玉蕴、丽素秋。 吴素秋成名很早,她曾跟四大名旦中的两位学戏,先拜[[尚小云]]为师,后来[[荀慧生]]收她为义女。上世纪30年代末,她曾与金少山合作《霸王别姬》,并因《[[孔雀东南飞]]》一剧走红。 亲传弟子有于淑敏、张云、朱虹、王慧娟等人。 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二进宫》、《四郎探母》、《苏小妹》、《柜中缘》等。 == 人物生平 == 1922年,吴素秋出生在烟台,后移居北京。自幼喜爱京剧,先学武生,后改旦角,7岁就在北京哈尔飞戏院粉墨登场成功演出了《[[贺后骂殿]]》。 1932年,考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因嗓哑退学,在家继续学戏,先后从师李凌枫、何佩华、赵桐珊、魏莲芳等。后曾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十三岁挑班演出,担任"秋文社"主演。先后与[[马连良]]、谭富英、[[孟小冬]]、杨宝森、盖叫天、姜妙香、叶盛兰、[[尚小云]]、裘盛戎、张君秋、萧长华、[[叶盛章]]、袁世海等同台演出。与许多名家同台,她虚心请教,学戏认真,又颇有天赋,技艺大进。因酷爱荀慧生的荀派花旦艺术,荀慧生也很喜欢她,但她已拜了尚小云,荀慧生便认她为义女。 1938年与[[金少山]]合组松竹社,赴东三省演出《[[霸王别姬]]》,赢得"大霸王、小虞姬"的美誉。接着,吴素秋又在上海以《孔雀东南飞》一炮打响 ,从此红遍大江南北。其间,她也几次来过青岛演出。 1940年2月26日,李鸣盛搭吴素秋剧团 。 1942年拍摄故事片《十三妹》,用实影、骑真马,开创京剧演员拍摄故事片之先河。她曾经常在京、津、沪、宁、汉、鲁及东北一带演出,获得很好的声誉。 1943年她脱离舞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又重返舞台,排演了新编历史剧《节烈千秋》。后受聘为北京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并与评剧的[[李再雯]](小白玉霜)、曲剧的[[魏喜奎]]一同,在北京建立"戏曲界妇女联谊会",为同业分忧解愁。在抗美援朝时,她们组织"捐献飞机大炮义演",工作十分出色,被誉为"[[舞台三姐妹]]"。 1952年参加北京京剧四团,任团长,该团与[[李万春]]的一团,[[谭富英]]、[[裘盛戎]]的二团,[[张君秋]]的三团成为四大民营公助剧团,与梅、尚、程、荀的四大流派剧团共同成为北京市属京剧团的主力。 1956年9月1日-3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三天。 1958年3月21日,李玉茹拜荀慧生为师,在北京举行拜师典礼,吴素秋到现场致贺。 1960年,吴素秋响应支边号召,率团支援辽宁,调任辽宁京剧院院长,两年后调回北京,与尚小云剧团联合演出。 1964年,担任北京风雷京剧团前身的新燕京剧团团长、主演。 1979年转入北京京剧院二团,并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八十年代以后,她一面总结自己的表演经验,一面努力参与教学工作,在她的培育下,一批青年旦角演员迅速成长。 1984年12月20日上午,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在新侨饭店大宴会厅举办,吴素秋是来宾之一。 1986年吴素秋应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邀请到天津为青年演员说艺,即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百日集训。 1988年4月28日,侯喜瑞艺术专场演出举办。 1988年5月,荀派花旦短期进修班成立,结业后,吴素秋提携学生,同台演出《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金玉奴》等剧,受到社会各界首肯和各级领导的表扬。 1990年3月14日晚上,演出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第一场,在《游龙戏凤》中饰李凤姐。 1995年7月16日,北京市首届"燕京杯"少儿京昆大赛开赛,吴素秋是评委之一。 1996年1月11日,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举办,吴素秋携于世文、[[谭元寿]]、王金璐等名家做评委。 1997年,吴素秋出席在长安大戏院进行的第二首届北京市少儿京昆"韶山杯"大赛以及"戏迷联谊会暨庆祝北京文艺台《戏迷乐俱乐部》开播两周年"活动。 1999年2月15日,吴素秋和其他八名艺术家为春节戏曲晚会当场作画《共绘吉祥图》。 2002年,中国剧协和中国戏曲学院还举办 了吴素秋80华诞祝贺演出。 2005年8月29日,吴素秋收朱虹为徒、张学津收穆宇为徒,李慧芳、梅葆玖、王蓉蓉、迟小秋等众多京剧名家前来道贺。 2011年1月11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主办的"[[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在梅兰芳大剧院多功能厅举行,吴素秋名列荣誉榜。 2016年3月30日,吴素秋在京去世,享年94岁。4月5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京剧界名家叶少兰、刘长瑜以及吴素秋的众多学生和梨园同仁前来送行。 == 主要作品 == [[File:吴素秋6.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www.gywb.cn/main/pages/sortid/attachement/jpg/site2/20160331/405170250145669295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3/31/content_4760802_all.htm 來自贵阳网]]] '''早期经常演出剧目有''' 《孔雀东南飞》、《二进宫》、《[[四郎探母]]》、《红娘》、《奇双会》、《虹霓关》、《小放牛》、《棒打薄情郎》、《[[拾玉镯]]》、《红鬃烈马》、《玉堂春》、《大英杰烈》、《[[十三妹]]》、《金山寺》等。 在北京京剧四团期间先后排演了新剧《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苏小妹》《[[柜中缘]]》《团圆之后》《辞郎洲》《司棋》《武则天》《人面桃花》《杨娥传》、《节烈千秋》、《武松与潘金莲》、《宝莲灯》等。 1964年后参加演出了现代京剧《[[南海长城]]》、《六号门》、《[[红嫂]]》等。 1978年后恢复上演了《苏小妹》、《柜中缘》、《红娘》、《拾玉镯》、《十三妹》等。并排演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 吴素秋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代表剧目有:《[[柜中缘]]》、《[[四郎探母]]》等。 == 艺术特色 == 吴素秋女士自幼拜[[尚小云]]先生为师,认[[荀慧生]]先生为义父,承袭这两派艺术;又经博学广纳,融会贯通,有所变革。从自己女性出发,在演唱方面再做处理,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达到"似与不似"的境界。她演出的《[[十三妹]]》、《[[红娘]]》既不失两派风貌,又有自身特色。"文革"后,有些人称之为"吴派"。 吴素秋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尚"、"荀"两派的戏都学了不少,既按尚先生的路子唱青衣为主的戏,也按荀先生的路子演花旦、闺门旦的戏,不过根据她的条件、年龄、成角以后,所演"荀派"戏多于"尚派"戏,并融合这两派的特色于戏中创成自己的新戏。吴素秋的特点在于极善于刻画剧中人,反应出剧中人物内心,达到感人至深的地步。她自己虽是女性,但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年龄相仿的,使演出的女角色更为逼真。吴素秋既能体现出唱腔之优美,又能结合剧中人的身份,时而能显示才女的高傲之气,时而又立马转换成伟男的男子气概。无论与旧有的戏"似与不似之间",还是在借鉴前人演唱后的创新,都能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 吴素秋善于表演,戏路广博,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戏均能演出,刀马旦也有光彩,还常串演小生。吴素秋扮相秀丽,台风绮丽,做工细腻,嗓音甜润,行腔动听,有很好的基本功,她博采众长,善于创新,以精湛的艺术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 [[File:吴素秋7.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y1.ifengimg.com/a/2016_14/89d91e566c27122.jpg 原图链接] [http://js.ifeng.com/a/20160401/4421376_0.shtml 來自凤凰网]]] == 荣誉成就 == 1952年9月吴素秋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玉堂春]]》获得演员一等奖。 1954年参加北京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柜中缘]]》获表演一等奖。 2011年,吴素秋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ref>[http://www.lzrb.com.cn/2016/0331/23205.shtml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去世 享年94岁], 兰州日报, 2016-03-31 </ref> == 人物轶事 ==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吴素秋曾与[[言慧珠]]、[[童芷苓]]在上海互打擂台,红极一时。京剧史专家[[柴俊为]]介绍,吴素秋这一代京剧艺术家广拜名师,博采众长,戏路广博,吴素秋本人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戏均能演出,也十分善于创新,编演了不少新戏,实为一代大家。<ref>[http://sh.people.com.cn/n2/2016/0331/c137167-28055823.html 京剧艺术家吴素秋逝世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人民网, 2016-03-31</ref> 吴素秋曾多次来上海演出。1939年她在上海以 《孔雀东南飞》 一剧博得美誉。柴俊为说,吴素秋戏路宽广,同时也十分善于把握市场潮流,她曾为上海观众带来过当时题材猎奇、热闹的《[[大劈棺]]》 与 《[[纺棉花]]》 两出京剧。这两出京剧曾在上海轰动一时,而吴素秋则与言慧珠、童芷苓等京剧艺术家在上海互打擂台,一时间她大红大紫,名利双收。<ref>[http://sh.people.com.cn/n2/2016/0331/c137167-28055823.html 京剧艺术家吴素秋逝世 曾与言慧珠童芷苓打擂台], 人民网, 2016-03-31</ref> == 人物评价 ==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因为吴老师小时候学过武生,有童子功,前半部也特别有女才子的气质。《苏小妹》在香港演出的时候,台下观众叫好不绝。吴老师非常认真,连我化装,拍定装照,什么角度面对镜头,都教给我。吴老师早年红的时候,受到日本侵略者特别残酷的迫害,搜身、扣押她的道具和演出服,吴老师这一辈子真是很不容易。 [[荀慧生]]先生:男演员演女角色必须深入体察所有女性的言、行、坐、卧,吃透了才能演的逼真。有些女演员自认为是女的,而不再去体察生活中各种女性的言行,只仗着本能去演,演出来的妇女形象反而不真实。吴素秋不然,虽然她自己是女性,也按照荀先生的做法,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年龄相仿的。 京剧表演艺术家[[温如华]]:吴素秋老师不愧为梨园界最讲信义之人。‘文革’时,其师父尚小云回京治病,亲朋好友,怕受牵连,无人理会。素秋师大胆接纳,留住在家,这是何等气魄?吴素秋老师每次演剧,后台放满中华烟、巧克力,请剧团人员随意享用,这又是何等豪爽!梨园中人,有几人能如此? 吴素秋的徒弟[[张云]]:平常生活中老师的性格很好,我跟她学过《游龙戏凤》几个戏,她年龄大了不能亲自示范,但讲得细。她跟我说,《游龙戏凤》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能演成‘凤戏游龙’。 == 视频 == {{#ev:youku|XNjExMDk1MDcy|640|inline|京剧 柜中缘(吴素秋录音主演)|frame}} {{#ev:youku|XNzA4OTU0NjI0|640|inline|吴素秋苏小妹|frame}} == 参考资料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吴素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