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哈里 馬丁松 的原始碼
←
哈里 馬丁松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哈里 馬丁松.jpg|thumb|right|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f/Harry-martinson-gullers.jpg 原圖連結] [https://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gBmWa80BeKRUAqWBXNyoA;_ylu=X3oDMTE0ZTIyaGNhBGNvbG8DZ3ExBHBvcwMxBHZ0aWQDQjkzMjFfMQRzZWMDcGl2cw--?p=Harry+Edmund+Martinson&fr2=piv-web&fr=uh3_news_vert_gs#id=10&iurl=http%3A%2F%2Fupload.wikimedia.org%2Fwikipedia%2Fcommons%2F1%2F1f%2FHarry-martinson-gullers.jpg&action=click「images 哈里 馬丁松」] ]] '''哈里·埃德蒙·馬丁松''' Harry Edmund Martinson,(1904年5月6日-1978年2月11日),生於瑞典南部的朴洛金。作家、詩人。<ref>[https://www.kekeshici.com/shige/waiguomingshi/117382.html 可可詩詞網 - 外国名诗《哈里·埃德蒙·马丁松》鉴赏]</ref> 馬丁森的詩,語言抒情,奔放,創新,常有快速的聯想,豐富的想象,易于激動的感情和可愛的幽默感。一般不押韵,格律也很自由。 他的形象,感性;他的風格,通常是完全現實或表現主義的。 他的哲學,自然的原始主義,富有深刻的哲理,被誉为“一颗颗小小的珍珠,反映了整个世界”。 1974年,與[[艾溫德·約翰松]]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早期== 1909年,父親過世。 1910年,母親離家移居美國。[[哈里]]即成為各教區輪流收養的孤兒。 1919年,十五歲當海員,跑遍南美及印度,漂泊無定,浪跡天涯。幾年後,由於肺部疾病,他不得不在瑞典上岸,在那裡他沒有穩定的工作,有時在鄉間小路上流浪漢。在馬爾默市,年僅21歲的他因流浪被捕。 1926年,以海員生活為題材,創作出版第一本詩集 《鬼船》。<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603917/ 豆瓣讀書- 哈瑞·马丁松 Harry Martinson]</ref>马丁松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他的文学天才是在流浪生涯中生发的,因此被称为“文學界的流浪兒”。 1929年,他與[[阿圖爾·隆德克維斯特]](Artur Lundkvist),[[古斯塔夫·桑德格倫]](Gustav Sandgren),[[埃里克·阿斯克倫德]](Erik Asklund)和[[約瑟夫·凱傑格倫]](Josef Kjellgren)共同撰寫了《五個年輕人》選集,介紹了瑞典現代主義。名聲始著。 [[哈里]]早期的經歷在兩本自傳小說中和旅行素描描述: 1935年,《開花的蕁麻》 1936年,《出路》 1932年,《無目的旅程》 1933年,《開普告別》。 ==哈里·馬丁松經典語錄== 可憐的內向的靈魂其實他的最深處總是對那些沒有能夠親自去過的地方懷着一股如饑似渴的情愫。 而幾千年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并沒有把人們的那種有牧民族的沖動統統仰制住了。 時而不實它會像飄忽不定的鬼火一般從心中竄了起來,那是一種因為害怕個性人格被大地之蒼茫所以掩沒的恐懼感,一種不甘心於株守家園而想要出去見見世麵的掙紮。<ref>[https://www.mingyantong.com/writer/542979 名言通- 哈里·馬丁松經典語錄]</ref> ==詩作== ===出海=== 你覺得春天或夏天僅僅像一陣微風 漂流的佛羅里達海藻有時在夏天開花 春夜裡一隻鵜鶘朝著荷蘭飛去 (北島 譯)<ref>[http://www.mifang.org/wx/w4/p20.html 哈里·馬丁松, 瑞典著名詩人1974年與雍松共獲諾貝爾文學獎。其詩內容青春, 閃爍著現代光澤.]</ref> ==著名詩作== 1945年,《帕薩德》(“貿易之風”),這是一本詩集。 ==著名小說== 1948年,《路》,這本小說同情地研究了流浪漢和其他社會流浪者的生活。 ==史詩歌劇== 1956年,《阿妮亞拉》(Aniara),一部關於太空旅行的史詩。該航天器在穿越太空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隨後便無目的地漂浮。 1959年,由[[卡爾·比格·布隆達爾]](Karl Birger Blomdahl)創作為一部成功的歌劇。被描述為人類脆弱和愚蠢的史詩故事。 ==家庭== 1929年,與瑞典著名的作家[[莫阿·馬丁森]](Moa Martinson)結婚。 1940年,莫阿因對他缺乏政治承諾的批評而離婚。 1942年與[[英格麗·林德蘭茨]](Ingrid Lindcrantz)結婚。 他們育有一個女兒[[伊娃(Eva)]],三個兒子。 ==榮譽== 1949年,獲選成為瑞典學院成員的第15席。是第一位當選的自學成才,工人階級作家在瑞典皇家科學院(1949年) ==輓歌==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悲劇性=== 1978年2月11日,[[哈里·馬丁松]]在卡羅林大學醫院以剪刀剖腹自殺。<ref>[http://wwwc.aftonbladet.se/nyheter/0008/31/harakiri.html 雅虎新聞 - 諾貝爾獎獲得者哈里·馬丁森死亡。]</ref> 2004年,在瑞典各地慶祝了馬丁森誕辰100週年。 ==爭議== 1974年,[[艾文德·約翰遜]](Eyvind Johnson)和[[馬丁森]](Martinson)共同入選諾貝爾獎,這引起了極大爭議,因為兩者都是諾貝爾獎評委。[[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索爾·貝婁]](Saul Bellow)和[[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都是當年最受歡迎的候選人。 敏感的馬丁森(Martinson)獲獎後,很難應付1970年代的批評,並試圖用一把剪刀自殺。 [https://www.mingyantong.com/writer/542979 名言通 - 哈里·馬丁松經典語錄]</ref> ==主要作品== ===詩集=== 《現代抒情詩集─詞華集》 《流浪者》 《信風》 ===小說=== 《麻花開時》 《外出遊歷》 《道路》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瑞典人]]
返回「
哈里 馬丁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