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啮齿动物 的原始碼
←
啮齿动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啮齿动物</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89633e0f8528c92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71371&sid=6885211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啮齿动物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啮齿动物'''(学名:Glires)是一个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兔、[[野兔]]和鼠兔)的演化支。啮齿(niè chǐ)动物,英文名rodent,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指啮齿目。<ref>[http://slide.news.sina.com.cn/w/slide_1_2841_92049.html#p=2 “好奇号”传回火星照片 发现巨大啮齿动物]新浪</ref> == 基本信息 == 有关啮齿类的分类问题仍在激烈讨论,据估计,全世界共有1590-2000种,分属28-34科。对啮齿动物是一个单系群的假定,长久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尽管最近的形态学研究强烈地支持啮齿动物是单系群的。尤其是,基本成员新的[[化石]]发现填补了啮齿目和兔形目之间的裂缝。细胞核DNA的资料支持啮齿动物是灵长动物的旁系群,且两者组成灵长总目,但有些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得出的基因资料却对此论点较少支持。一份对逆转位子存在与消失的研究则自然地支持了啮齿动物的假定。 最古老的啮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的古新世地层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特别是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两次大分化,啮齿目动物在形态上已极为多样化。 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动物]],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除了少数种类外,一般体型均较小,数量多,繁殖快,适应力强,能生活在多种多样生境中,其中大多数种类为穴居性,从进化角度来讲,它们是现存哺乳类中最为成功的类群。啮齿类动物善于利用洞穴作它们的隐蔽所,以躲避天敌,保护幼仔,贮存食料,适应不良的气候条件。 有的种类还能传染多种[[疾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但也有不少种类具有经济价值,不仅可供肉、毛皮和科学实验用,而且对于人类的生产建设、卫生防疫、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自然界中啮齿类动物是许多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的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哺乳动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种都属于啮齿目,而且在除了南极洲的其他所有大陆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踪迹。 雌性具双角子宫,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 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门齿仅唇面覆以光滑而坚硬的珐琅质,磨损后始 终呈锐利的凿状;门齿无根,能终生生长。均无犬齿,门齿与颊齿间有很大的齿隙;下颌关节突与颅骨的关节窝联结比较松弛,既可前后移动,又能左右错动,既能压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纤维。听泡较发达,盲肠较粗大。雌性具双子宫,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该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40%-50%,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动物,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 == 特征 == 啮齿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们长着两对门牙--一对上门牙和一对下门牙。这两对门牙伴随它们一生,在不断的噬咬中,门牙尖端也变得像凿子一般。啮齿动物没有犬齿,许多种啮齿动物的门牙和臼齿间长着一块毛茸茸的软垫,可将诸如木屑等不能食用的东西阻挡在嘴壁和牙齿之间,防止它们进入口腔。很多啮齿动物长有颊囊,用来暂时储藏食物。 啮齿动物大多居住在洞穴中,也有一部分居住在树丛和水中。几乎所有的啮齿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但也有例外,比如松鼠就是一种既食草也食肉的啮齿动物。 '''牙齿''' 鼠类的牙齿高度特化。上下各有1对门牙,缺乏犬齿,留有齿隙,前臼齿消失或1-2枚,臼齿3枚。其门齿仅在前面有珐琅质,所以后面的软齿质比前面消耗快,结果形成总是尖利的凿刀形门牙;此外,门齿无齿根,能终生生长,所以必须磨损,以求得生长平衡。两个相对的门齿如不能相遇在一起,对它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一独特的磨牙特性,使其牙齿非常尖利、有效。这也是鼠类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牙齿的这一特性,不是鼠类特有的,实际上鼠类这一特性出现相对较晚。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目类群就有这一特性。多瘤齿类是一种相当小的、似乎是最早的,有些象鼠类的一种食草哺乳动物,出现于侏罗纪,其数量大概从来都不很多,并于始新世早期灭绝,其牙齿特点也与鼠类相似。现有的袋熊、岩狸、狐猴和兔类牙齿也具有这样的特性。但象鼠类这样极端特化的例子很少。 '''颌骨与咀嚼肌''' 鼠类另一重要特征是其发达的颌骨区域以及从此开始的、参与下颌运动的咀嚼肌。下颌骨窝位于鳞状骨颧突的腹面,是一个拉伸了的关节窝,缺少下颌窝后突,其作用是控制下颌的前后运动。颧弓位于颧骨的中部,其作用是连结上颌颧突和鳞状骨颧突。框后突变化较大,有些种类有,有的缺。乳骨突较大,多数可见翼蝶骨管,但有的很小,难以发现。其他特征还包括锁骨的结构,前后足的趾爪数量、结构变异,颞肌数量变化等。 '''咀嚼肌的类型''' 鼠类颌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附着在其表面的咀嚼肌,控制门齿的闭合,实现啮咬的目的。其原始咀嚼肌分为三种类型。这种模式称为始啮模式,在现存的啮齿类中,只有山河狸属此模式。 表层咀嚼肌 起于上颌骨颧突的咀嚼肌结,终于下颌骨底部的中后缘和角突。 侧面咀嚼肌 从表层咀嚼肌后面沿颧弓下缘开始,到下颌骨底部中后缘终止。 中层咀嚼肌 很小,沿颧弓中央内部开始,到下颌齿列后部结束。 '''下颌骨''' 咀嚼肌在上着生部位和结构也有变化。松鼠型中,下颌骨隅突与下门齿齿槽在同一垂直平面,冠状突发达。而豪猪型中,下颌骨隅突在下门齿齿槽垂直平面的外侧,冠状突退化。 == 生活习性 == 多数啮齿类在夜间或晨昏活动,但也有不少种类白昼活动。冬季活动量一般减少,在冬季到来前,或在体内贮存脂肪供蛰伏时用;或秋季开始储存食物。有些口中生有临时贮放食物的颊囊。生活在中亚沙漠区的细趾黄鼠有夏眠习性。 林区的种类常在树杈上、树洞内或树根下筑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两栖的个别种类在水边筑巢,部分洞口开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坝。 多数种类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动物性食物。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或复杂的齿纹;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啮齿类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 尽管威胁依然存在,啮齿动物们灭绝的可能性也不大。啮齿动物大多繁殖速度极快,这种繁殖速度确保了它们不会灭绝。 == 参考来源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啮齿动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