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嗣王 的原始碼
←
嗣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嗣王'' [[File:T01fb0e0b3e8c8952d3.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97%A3%E7%8E%8B&src=tab_www&correct=%E5%97%A3%E7%8E%8B&ancestor=list&cmsid=75e48fe01ffa4ed618a25ef740e2a16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594a1268f0f1964d65d2e5074d66d1a0&currsn=0&ps=54&pc=54 原图链接]]] 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嗣王 ||性质 || 爵位的一种 |- | 拼音 || siwang ||朝代 || 唐代 |} == 简介 == 唐代爵位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公、××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 历史记载 == 虽然北宋设置了嗣王这一爵位,而且规定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而事实上,如同虚设。这是宋代封爵制度又不同于前代之处。 前代亲王之子有一人承袭亲王或嗣王,除非国除,否则世世相承。宋代的情况则是,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亲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继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现了"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 因此,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第一次下诏封十王之后,十王指的是宋太祖弟赵廷美、宋太祖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宋太宗的7个儿子。当时,按照十王子封郡王、孙封国公的原则,封了郡王、国公、郡公共10人,仍无嗣王。直到宋神宗时,有感于其父宋英宗以外藩入继仁宗,将其本生叔父赵宗晖封为嗣濮王并规定世袭。立嗣王例一开,之后以宗室子入继的宋孝宗、宋理宗沿袭此例,相继设立了嗣秀王、嗣荣王两个爵位,加上后来的嗣沂王,整个宋代只有四个嗣王,而且他们又并非普通亲王之苗裔,而是皇帝生父或养父的后代。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3640411014318219.html?fr=iks&word=%CB%C3%CD%F5&ie=gbk 唐朝嗣王的儿子是什么爵位?]</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嗣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