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四声八病 的原始碼
←
四声八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ecbceafc/72daf775893f72b6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9B%9B%E5%A3%B0%E5%85%AB%E7%97%85&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四声八病'''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518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ref>》(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ref>[https://www.sohu.com/a/500696857_121089534?_trans_=000019_wzwza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f>,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指平、上、去、入四声和八种声律弊病。自觉运用四声原理并避免八种声律弊病,是齐梁时期的文人从声律学[[角度]]提出的[[诗歌]]创作规范。上古时期的汉语声调,学界争议较大。至南朝齐梁时,周颙(yónɡ)、沈约(441—513)等人最先确定了汉语的四声,用平、上、去、入表示四种声调。沈约还提出用五音配合四声。此后文人创作诗歌积极运用四声,以使诗歌声情更加完美。沈约还发现四声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八种弊病,创作时应当尽量避免。“平头”是指五言诗的一联两句中,第一字与第六字、第二字与第七字,不能同声调,如果违反了此[[规则]],就是犯平头。“上尾”是指五言诗一联两句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调。其他几种“病”也都是诸如此类的声韵[[问题]]。“四声八病”的提出,是汉语声律论的重大进步,但同时因为限制过多,在创作中实际很难把握。到唐代时,文人将“四声八病”说提炼为平仄律,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二声,化繁琐为简便,更易掌握,至此形成完美的近体诗诗歌格律。 引例1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tiǎo)、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南史·陆厥传》) (当时盛行创作诗文,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意气相投,彼此推许称赞,汝南周颙擅长分析声韵。沈约等人的诗文都运用宫商音律,并根据平上去入确定声韵,沈约还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弊病。一句诗中五个字的音韵各不相同,两句诗之内角徵的音律要有差异,规则不可增减。时人称他们创作的诗体叫“永明体”。) 引例2 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 ([ 日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沈约《答甄公论》) (创作五言诗的人,如果善于运用四声,就能为世人讽咏而广为流传;如果能通晓八种弊病,就能使作品色彩华丽而用词洁净。)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四声八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