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四號戰車 的原始碼
←
四號戰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四號戰車'''<br><img src="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603/mobile01-e814d447b30c020b8329be4cfe146c6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5384529 圖片來自mobile01.com]</small> |} '''四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或稱'''IV號坦克''')為[[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且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四號戰車逐漸成為裝甲師裝備的主力車種。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較為容易改裝,既有改造為[[突擊砲]]<ref>[http://www.mdc.idv.tw/mdcww2/research/r11.htm 突擊砲],mdc.idv.tw</ref> 、[[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從投产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就數量、服役時間來看,這型戰車才是德國裝甲兵的主力,因此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四號坦克除了由德國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國家,甚至二戰結束後仍有國家將其投入戰爭。 == 歷史 == === 發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迫簽訂《[[凡尔赛条约|凡爾賽條約]]》,其中協約國禁止其發展與生產[[坦克]],然而到了1920年代中期,德國軍方已體察到未來建立裝甲部隊的需求,故機動兵總司令部參謀[[海因茨·古德里安|海因茨·古德林]]於1930年成立了一個工作組。1934年1月,[[陸軍武器署]]提出了由三號與四號两種坦克搭配組成裝甲部隊,前者作為主力,而後者則定位為支援型戰車。除了主炮之外,四號坦克皆與三號坦克相似,同樣有五名乘員,並配搭[[无线电|無線電]]系統以便於溝通,同時總重量限制在24噸左右。 為規避條約,四號坦克最初研發時有著「中型拖拉機」的代號,後來德軍改以「營長用車」(Bataillonsführerwagen,BW)為代號繼續研發。1934年年底,陸軍武器署交予[[克虜伯]]、[[莱茵金属|萊茵金屬]]及[[MAN集團|MAN]]開發。雖然當時流行[[多砲塔坦克]],但它們僅設計了幾款單炮塔戰車。 萊茵金屬交付的原型車重約18噸,並配備320馬力的引擎,最高時速為30公里/小時。原型的引擎艙位於車身後方。駕駛員與無線電操作員分別處於戰車左前及右前方,無線電操作員同時兼任機槍手。砲塔方面,坦克指揮官坐在車頂艙口下方,而炮手位於炮膛左邊及裝載機右邊。炮塔比底盤中心線向左偏移了66.5毫米,而引擎則向右移動152.4毫米,以清除扭矩軸與轉動砲塔的電動馬達間的阻隔物,同時讓扭矩軸連接到駕駛員與無線電操作員之間的變速箱。由於非對稱佈局,坦克右側留有大量空位,這裡後來用於放置彈藥櫃。陸軍武器署後來要求懸掛系統使用新設計的扭力桿,以允許負重輪能垂直偏轉得更大,借此提高越野性能及乘員的舒適性。但後來,由於對新型坦克有迫切需求,陸軍武器署放棄使用扭力桿,改以技術成熟的彈簧式懸掛。1935至36年,所有原型經過各種測試後,陸軍武器署最終選擇克虜伯公司的方案,並賦予編號「第622號試驗車」(Versuchskraftfahrzeug 622,簡稱「Vs.Kfz.622」),指定由其進行生產,1937年10月,克虜伯於[[马格德堡|馬德堡]]的工廠開始生產四號坦克。四號坦克即成為德國於戰前開發的最後一款坦克。 ==補充== 德軍原預想四號戰車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大,故列為武器生產順位較後者,這亦是戰爭初期四號戰車只由一個廠商負責生產的原因。1940年初期,只有約少量工人在克虜伯於馬德堡的工廠中工作,生產能力只達契約中約定的35%。1941年,F1型開始生產,此時[[沃瑪格]]、[[尼伯龍根]]工廠亦加入參與生產。1942年,當三號坦克的升級潛力用盡後,德軍開始大規模生產四號戰車,其裝甲鋼板、底盤和炮塔主要由克虜伯的埃森廠房供應,引擎為邁巴赫製,變速箱則來自[[采埃孚]],總造價剛好不超過10萬[[國家馬克|帝國馬克]],若不計算武器、無線電等設備的情况下,每造一輛四號戰車需要下列原料:39,000公斤[[铁|鐵]]、116公斤[[橡膠]]、238公斤[[铝|鋁]]、63公斤[[铅|鉛]]、195公斤[[铜|銅]]、66公斤[[锌|鋅]]及1.2公斤[[锡|錫]]。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四號戰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