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园叶舞草 的原始碼
←
园叶舞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园叶舞草</big> ''' |- | [[File:7aec54e736d12f2e0c1024bc41c2d562843568d1.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2.baidu.com/-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s=500/sign=9d1c8b770d3b5bb5bad720fe06d2d523/7aec54e736d12f2e0c1024bc41c2d562843568d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C%86%E5%8F%B6%E8%88%9E%E8%8D%89&step_word=&hs=0&pn=1&spn=0&di=667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245908541%2C2382904500&os=4061385254%2C2349779919&simid=4204291271%2C680427606&adpicid=0&lpn=0&ln=756&fr=&fmq=161605004687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2.baidu.com%2F-v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s%3D500%2Fsign%3D9d1c8b770d3b5bb5bad720fe06d2d523%2F7aec54e736d12f2e0c1024bc41c2d562843568d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l%25bD%25Am%25Ec%25l0%25l0%25Ec%25BD%25BE%25El%25l8%25Bb%25E0%25bd%25Bm%25Ec%25B9%25bFAzdH3F8dlbln0&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m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圆叶舞草(学名:Codariocalyx gyroides (Roxb. ex Link) Hassk.)是豆科舞草属植物。直立灌木,高1-3米。茎圆柱形,多少具条线,幼时被柔毛;嫩枝被长柔毛,老时渐变无毛。叶为三出复叶;托叶狭三角形,长12-15毫米,基部宽2-2.5毫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6-9厘米,中部以上有密集的花。荚果呈镰刀状弯曲,长2.5-5厘米,宽4-6毫米;[[种子]]长4毫米,宽约2.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和新几内亚;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平原、河边草地及山坡疏林中。 圆叶舞草饲用部分主要是叶片和嫩枝芽,鲜干料均无寿性,无异味。[[鲜嫩]]枝叶为牛、羊、兔和草鱼所喜食。冬季多数草木枯黄后,由于圆叶舞草仍保持着一定量的新枝萌发与长叶能力,因此采种和割后的残茬地可作为冬季优质放牧场。圆叶舞草含有较高和较全面的营养。圆叶舞草鲜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为其鲜嫩茎的4倍以上。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圆叶舞草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族;山蚂蝗族 * 亚族;山蚂蝗亚族 * 属;舞草属 * 命名者及年代; (Roxb. ex Link) Hassk.,1842 * 中文学名; Codariocalyx gyroides (Roxb. ex Link) Hassk.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产地生境 3 繁殖方法 4 栽培技术 5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1-3米。茎圆柱形,多少具条线,幼时被柔毛;嫩枝被长柔毛,老时渐变无毛。叶为三出复叶;托叶狭三角形,长12-15毫米,基部宽2-2.5毫米,初时具白色丝状毛,后渐变无毛,边缘有丝状毛;[[叶柄]]长2-2.5厘米,疏被柔毛;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5-5厘米,宽2.5-3厘米,侧生小叶较小,长1.5-2厘米,宽8-10毫米,先端圆钝,有时略凹入,基部钝,上面被稀疏柔毛,下面毛被较密,侧脉每边7-9条,不达叶缘;小托叶钻形,长4-6毫米,两面无毛;小叶柄长约2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6-9厘米,中部以上有密集的花;苞片宽卵形,长6-9.5毫米,宽4-5.5毫米,外面有白色疏柔毛,具条纹,边缘有缘毛;花梗长4-9毫米,密被黄色柔毛;花萼宽钟形,长2-2.5毫米,萼筒长1.2-1.7毫米,上部裂片2裂,长约1毫米,下部裂片长0.8毫米;花冠紫色,旗瓣长9-11毫米,宽与长几相等,翼瓣长7-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耳,[[瓣柄]]极短,龙骨瓣长9-12毫米,瓣柄长约5毫米;雄蕊长9-11毫米;雌蕊长12-14毫米,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呈镰刀状弯曲,长2.5-5厘米,宽4-6毫米,腹缝线直,背缝线稍缢缩为波状,成熟时沿背缝线开裂,密被黄色短钩状毛和长柔毛,有荚节5-9;种子长4毫米,宽约2.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和新几内亚;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平原、河边草地及山坡疏林中。 ==繁殖方法== 选地:各类土壤均能种植,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沙壤土中最适宜生长。 整地:①全垦法。一犁一耙,耕翻深度25-30厘米,[[耙碎]]、平整、起畦、[[开沟]],作好墒,墒沟深25-30厘米,宽40厘米。坡地宜横向作畦。②重粑法。播种地用重耙耙地1-2次,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地表。 施基肥:施用尿素10千克/亩、钙镁磷肥10-15千克/亩、氯化钾10千克/亩,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亩或复合肥10千克/亩作基肥。 种子处理:①种子准备。选择饱满度、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等达到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提高发芽率。播前可掺些沙子碾磨300-500次,磨破种皮,或用80℃的温水浸泡4分钟,使种皮软化、胶状物析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凉干后[[播种]]。 ②接种根瘤菌。新植地接种按0.5%根瘤菌剂与处理过的种子拌匀,并拌以钙镁磷肥、土灰等。接种根瘤菌注意避免太阳光直射,不与其他药剂、生石灰接触。无根瘤菌剂时,可用种过豆科牧草的湿润土壤拌种。 播种: ①直播。2-6月均可播种,中国桂南地区2-3月、桂中、桂北地区3-4月为适宜。刈割草地的播种量为1.5-2千克/亩,收种子草地的播种量为1千克/亩,与禾本科混播的播种量为1千克/亩。播种方法分条播、撒播和穴播3种,可根椐地形采用。一般平地以条播为好,沙滩地多用撒播,坡地则以穴播为好,每穴2-3粒种子。条播播种深度为2-3厘米,撒播于地表,穴播为2-3厘米。播种后盖土2-3厘米。条播行距40-50厘米,穴播行距和株距50厘米×50厘米。作种用草地行距80-100厘米,种子产量高,质量好。 ②育苗栽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近水源的地块翻耕、平整、除净杂草后起畦,畦幅为(2-3)米×(5-6)米。畦面上撒施腐熟农家肥1000-2000千克/亩、钙镁磷肥20-25千克/亩。播种时间为2-6月。 播种量为1千克/亩。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于畦面再盖一层肥沃的表土,淋水保墒。苗高15-20厘米,有3个分枝即可移栽至大田,选择下雨或雨后阴天带土移栽,株距、行距为40-50厘米,根部埋土2-4厘米。<ref>[http://www.zhiwutong.com/latin/Leguminosae/Codariocalyx-gyroides-Roxb-ex-Link-Hassk.htm 圆叶舞草Codariocalyx gyroides (Roxb. ex Link) Hassk.],植物通, 2019-12-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园叶舞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