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国共内战 的原始碼
←
国共内战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国共内战</big> ''' |- | [[File:Rdn 5044451173e85.jpg|缩略图|居中|[http://y2.ifengimg.com/958dcda298b573f7/2012/0903/rdn_5044451173e85.jpg 原图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gaoqing/detail_2012_09/03/17306542_0.shtml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及其武装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争夺全国政权的战争。国共内战最终以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而结束。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 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的解放战争。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党统治当局及其军队(“国民革命军”以及1947年行宪后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国军”)。 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中国国民党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以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迁往台北而结束。 =='''目录'''== '''历史背景''' '''两个阶段''' '''历史过程''' '''历史影响''' =='''历史背景'''== '''民国国情''' 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底层人民生活艰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70万人死于饥饿,而人口的平均寿命则不足45岁。 毛泽东认为,民国时期的阶级剥削,人民生活负担加重,附属于各帝国主义势力的各个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民国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殖民地状态等问题,是中共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支持革命,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力量能够在艰难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并将必然获得最终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 而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被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 =='''内战根源'''== 中国传统的王朝更迭模式进行到1840年~1911年的时候,因为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入侵而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帝制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呼唤中灭亡,但是封建的旧势力旧思想在中国却远没有灭亡。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以袁世凯为首的一大批清朝旧官僚参加革命,才最终迫使清帝退位,建立了北洋政府。虽然革命党人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这个政府进行西方现代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但是并没有成功。尽管如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依然坚持着他们对西方式的民主形式的痴迷。而过于理想的革命党人无法使用选票等和平手段来说服手握兵权的军阀首脑。这一切让革命党人认识到,没有军事力量就不能达到目的。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国民政府,创建“[[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发动北伐战争,讨伐北洋军阀。与共产党和苏联的合作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同时孙中山从苏联引进的党掌握军队的模式。这样中国就出现了党控制的军队。孙中山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本意是:“军政~训政~宪政”。可是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掌握了军队之后,革命阵营发生了分裂,国民党率先破坏了与共产党原本牢固的政治同盟。 1927年马日事变和四一二政变之后。大量共产党人被拘捕或屠杀,共产党人的活动也转为地下。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镇压,利用手中控制的少量的国民革命军武装反抗。1927年,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而原本的国民革命军,大多数被国民党控制,继续北伐统一全国。从此,军队为党的事业而战,国共两党都有了自己的武装,内战爆发。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为了对抗中国国民党政权的镇压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来武装夺取政权。后来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0年至1934年间 ,国民政府先后调集兵力重点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转移至陕西延安。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的七七事变更是加剧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国共合作期间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断。 =='''抗战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发动战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毛泽东]]同月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于10月10日,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并取得苏联赠予的日军遗留在东北的武器,与国民党统治者进行全面的斗争。在历经了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 =='''两个阶段'''== '''十年内战时期''' 十年内战是1927年至1937年间的第一阶段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而中国国民党则称之为“剿匪”。共产党认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将没收的地主资产分发给农村的贫雇农,从而改变农村贫富极度悬殊的经济状况而产生的战争。 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动用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步步为营及共产党领导人战略错误,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战略转移至陕西延安,损失惨重。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阶段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方面统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逃往台湾。 =='''历史过程'''== '''国民大革命''' 自从兴中会展开联合中国各地革命势力,成立同盟会共同进行反清革命之后,便面临着不断的改组与整合问题,同盟会在经历国民党、中华革命党时期后,于1919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亦简称为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其著作中主张国民党应为一个列宁式政党,此举引起甫创立的苏联注意。苏联认为中国国民党走的左派路线与苏联的主张类似,当时又同为国际孤立的状态,因此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一直维持相当的外交与军事援助关系,甚至往后1925年以及1926年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申请加入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被拒绝,但第三国际仍承认中国国民党为“准共产党”。但是第三国际在马日事变后怀疑国民党(以及后来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和革命坚决性。 1923年1月,基于中国北伐与突破孤立外交的需要,原本就主张外交上与苏联接近的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两人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联俄容共全面展开,成为当时国民党的主要路线。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第三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透过苏联的援助,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蒋介石担任校长,这是“国民革命军”的正式建军,也是首支国民党嫡系的部队,但国共两派政治力量在学生之间的较量,可说是决定了日后整个中国的命运。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之后,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7月1日于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以全票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继续执行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鲍罗廷被任为政治顾问,后又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顾问。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戴季陶、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反对汪精卫左倾,被称之为“西山派”,是当时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1926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4月1日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重申联俄容共三大政策。5月11日,中山舰事件之后,由于和蒋介石的政见分歧,汪精卫离开广州前往法国马赛。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左右派正式分裂,国民政府各拥山头,鲍罗廷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7年2月汪精卫自法回国,途经苏联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回国后就任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反对蒋的排共建议,坚持容共。4月5日和共产党领袖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表讲话,痛斥蒋介石的武力清党行为,表示“反共即是反革命”,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一个新的国民政府,是为宁汉分裂。 5月中,经过李宗仁及朱培德居中斡旋,武汉及南京避免开战,决定暂时分头继续北伐。月底,共产国际决议改变中国共产党方略,准备武装工农成立新军、彻底进行土地改革;但仍然留在国民党内,使国民党及武汉国民政府成为工农革命机构。与此同时,共产党在湖南进行的流血土地改革,斗争地主,使国民党内不少军官不满,终与何键发生冲突;何键、朱培德等亦开始清共,是为“马日事变”,其事变的共党及倾共民众死亡人数在数百到一千余人。1927年7月13日中共公开发表宣言因武汉广东之复杂关系共党党员应退出国民党。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停止职务。至此“容共政策”可说是完全结束。 =='''土地革命'''== 1926年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这个时期中共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并试图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建军,发动南昌起义。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贺龙(其时并非中共党员)等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8月4日,中共部队败退,放弃南昌,南下广东,这是中共首次建立正式武装部队、也是国共双方首次武力冲突。8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力夺取政权的方针,第一次国共内战条件已经全面成熟。8月8日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处死共产党人。8月14日蒋介石下野,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开始整合,史称“宁汉合流”。 9月,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南京政府,汪精卫下野。同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发动秋收起义。10月,汪精卫到广东否定南京政府,鲍罗廷经外蒙古回苏联。11月,蒋介石回到上海,邀汪精卫北上。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在叶挺、叶剑英的领导下发动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2日,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但随即广东军将领张发奎调各地军队反攻,1927年12月13日,共产党军队被迫撤离广州。1927年12月16日汪精卫辞职赴法国。 自1927年建军之后,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间,中国共产党于势力范围内(苏区)展开土地改革,斗争地主,并有多次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开武力冲突,这段时间的军事战斗,中国国民党政权蔑称为“剿匪”、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1年11月7日,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控制地区称之为“苏区”。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展开大规模对于红军的武力清剿,1934年中共撤离江西,开始转往陕甘苏区,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8] 。1936年,在长征后会师陕北延安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周恩来的计划之下,利用九一八事变后的地方实力派对蒋介石的不满和群众抗日气氛,联合东北军西北军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停止攻击共产党。大规模内战暂告结束,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终于进入全面抗战的状态。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名义上保持着共同对日的势态。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本(包括替日本人卖命的中国人伪军在内,俗称日伪军)发生22次大型会战和上万次中小战斗,由于在武器方面,以及官兵个人素质落后于日本士兵原因再加上汉奸之重伪军之多等中国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国民革命军伤亡高达300多万。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展开,中国共产党延安边区自愿地政府改组为中国国民政府下的一个直辖政府“陕甘宁边区”,陕北地区的红军(约4万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依抗战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与此同时,另有约8,000名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原地坚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集中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对日作战。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之间曾经爆发过多次流血冲突,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皖南事变]]”。 抗日战争结束在即,国共双方对于中国境内日军占领区的武装接收展开了争夺,而东北方面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由苏联负责接收。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苏联于1945年8月对日宣战,是为“八月风暴”行动,出兵日本在东北亚的占领区,灭亡伪满洲国、进入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朝鲜。苏联方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宣称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了步枪70万只,机枪12000~14000挺,各种炮4000门,坦克约600辆,飞机800余架。 而中共方面的记录则是:至1946年5月,东北野战军先后建立10个炮兵团及一个高射炮大队,共有火炮百余门。到1947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共装备战防炮、步兵炮、迫击炮1600余门,大口径山、野、榴炮和加农炮660门,高射炮116门。当时东北野战军总共只有两千多门,而且一部分是缴获自国民党军队。 坦克方面,据中共描述,1947年10月东北野战军只有坦克32辆,到1949年1月有坦克124辆(其中缴获接受之国民党军队60辆),装甲车37辆;到1949年11月全国解放军共有坦克375辆(内含美式水陆坦克68辆),装甲车272辆,其中很大部分是缴获自国民党的美式坦克。至于800架飞机,更无中共方面的记录作为佐证。由此可见苏联的数据是难以另人相信的,当然也可能是苏联把一些曾经是坦克飞机的废铁运到了东北,造成了统计上的错误。在解放战争中苏联向解放军转交的绝大部分是缴获自日军的轻武器。 '''抗战后的局部战斗'''<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国共内战&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国共内战],搜狗, 2018-07-15</ref>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即重庆谈判。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1946年1月,双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然而在这个时候双方因政协宪草问题和东北接收问题发生激烈政治摩擦。2月份出现了反苏运动,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同时,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逐渐扩大。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街击溃解放军相继占领四平街和长春,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紧急要求国共双方6月初停战。 停战期间双方因江苏北部政权问题互不相让,谈判未达成成果,随后双方在6月下旬在关内中原地区发生激烈冲突。随后的时间里,双方边谈边打。9月底,政府军进攻张家口,10月初,在马歇尔要求下,双方再度停战十天。然而谈判仍然未果,10月中,政府军占领张家口。马歇尔和第三方面在此期间反复斡旋,但国共始终未能在改组政府名额问题,东北问题上达成一致。在斡旋无效的情况下,国府决定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引起中共坚决反对。 1946年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在1948年“行宪国民大会”上”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内战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发行的货币面额高达六十亿。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开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新华社在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历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 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1949年4月初,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中共要求“国民党政府逮捕”包括蒋介石和李宗仁在内的四十三名战犯,遭到李宗仁政府拒绝。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并向长江南进军。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终结。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广州,李宗仁飞往重庆。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在大嶝岛之役后欲夺取金门,因种种原因失败,被俘三千人,渡海登陆部队在三日之内全军覆没。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复发,出现十二指肠出血,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转往香港。12月5日,与夫人郭德洁,两名儿子及随从又从香港飞美国纽约就医。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历史影响''' 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的国共内战,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共计歼灭和收编国民党军队500余万。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全胜,并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布于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终结了国民党民国在中国大陆的实质统治和管辖权力;而以中国国民党人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则迁往台湾。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国共内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