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土佐藩 的原始碼
←
土佐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土佐藩'''是[[日本]][[廢藩置縣]]實施之前於[[土佐國]](位於[[四國島]]南部的太平洋側的[[高知縣]])一帶的統稱,屬於[[外樣大名]]的屬藩,正式稱呼是'''高知藩''',藩廳(類似該地的首府)為[[高知城]]([[高知市]])。<ref>[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27589461 坂本龍馬的故鄉-令人刮目相看的土佐(高知)],blog,2019/07/25</ref> == 藩史 == 土佐藩一帶過去在戰國時代末期是由[[長宗我部氏]](氏:家族的意思)所統治。[[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時,[[長宗我部盛親]]以西軍身份參戰,戰後遭貶並去除領地權力,改由[[山內一豐]]接替,山內一豐是[[德川家康]]的愛將,原有的領地是[[遠江國]]的[[掛川城]](現在的[[靜岡縣]][[掛川市]]附近),掛川的石高(領地的穀物年產量,是衡量受封賞賜多寡的量化依據)為6.9萬石,改封土佐國則擁有20萬石,獲得大幅提昇,如此[[山內氏]]一直統領該地到明治時代為止。 領主的家族姓氏雖然替換了,但由於土佐過去施行[[一領具足]]制度所以有許多長宗我部氏的舊臣,為了防止舊臣抗拒新統領,高知城內的核心高層為山內系的武士(藩士、上士),而舊臣則被打入外圍低層(鄉士、下士),這種雙層性的治理結構使上下少有往來互動,一直到幕府末年才有了中層接續性。 一開始,山內一豐先在長宗我部氏的舊城:[[浦戸城]]發展城下町及沿海狹窄地區,此處成為今日高知市市中心與城外商店街,而藩政的確立大體是從第2代的[[山內忠義]]開始,山內忠義採行[[野中兼山]]的新田開發政策,然第3代的山內忠豐繼任後,過往不滿野中兼山過度強嚴的政敵對其提出彈劾因而失勢,之後身故。 土佐藩的財政一直到[[江戶時代]]的中期才逐漸安定。[[宝历 (桃园天皇)|寶曆]]期(1751年 - 1764年)之後因農民拒繳重稅、高利貸而發起[[一揆]](團結的意思,指農民武裝起義、武裝暴動)使人民向外地逃散,財政因而動搖。 之後,第9代的[[山內豐雍]]提倡以節儉樸素為主的藩政改革([[天明]]的改革)使藩政稍有好轉,然而到了第13代的[[山內豐熙]]因為任用「おこぜ組」的[[馬淵嘉平]],以其為中心的改革派來進行藩政改革,但結果失敗。 到了幕府末年,第15代的山內豐信([[山內容堂]])上任,他任用[[吉田東洋]](佐幕派)來進行強勢的藩政改革,但此舉受到保守派門閥(攘夷派)與鄉士的反感,而[[安政大獄]]時山內容堂被下令閉門隱居,這時以[[武市半平太|武市瑞山]]為首的[[土佐勤王黨]]暗殺了吉田東洋,之後山內容堂重新掌政對勤王黨展開報復,將武市瑞山(藩士)及相關黨員進行處決,其中武市瑞山被賜予切腹,經此鎮壓後勤王黨因而解散。此外,吉田東洋門下的[[後藤象二郎]](藩士)、乾退助(之後改名為[[板垣退助]])(藩士)、[[岩崎彌太郎]](浪人、三菱財閥創辦人)等都成為明治時代的代表人物,還有武市瑞山的知己鄉士:[[坂本龍馬]]及[[中岡慎太郎]]也都是傑出人物。 最後,由坂本龍馬最先發想出[[大政奉還]]構想,之後由後藤象二郎透過前土佐藩主山內容堂向第15代的幕府大將軍:[[德川慶喜]]提勸,此後結束[[德川幕府]]時代,在這個時代轉換中土佐藩成為關鍵性的一角,與另外三個關鍵影響性的藩合稱「[[薩長土肥]]」,即是指[[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以及[[肥前藩]]。 [[明治]]4年(1871年)開始實施「[[廢藩置縣]]」政策,土佐藩被改為高知縣,而山內家族在明治17年(1884年)被受封為[[華族|華族令]][[侯爵]]。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土佐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