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圭 的原始碼
←
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圭.jpg|280px|缩略图|右|<big>汉代玉圭</big>[http://www.rn-hswh.com/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10/11101116414b437b97b2c1da65.jpg 原图链接][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52286-1-1.html 来自 任南红山文化网 的图片]]] '''圭''',为[[中国]]古代用来[[祭祀]]之[[玉器]](上尖下方)、瑞器、[[礼器]],为官位最高者所执。在玉器中,主祭东方。皇帝的圭称为镇圭,正面刻有描金四山纹,分上下左右排列,象征东南西北四镇之山,表示“江山在握,安定四方”之意。[[朝鲜半岛]]、[[越南]]、[[琉球]]也有以圭为礼器。 ==玉圭==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但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朝|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5a0cfe0102yl16.html 极品珍玉~绝技重现神古辉映的玻璃光青白玉圭],新浪博客,2019-04-24</ref>。 [[周朝|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省|山西]][[侯马市|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朝|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朝|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ref>[https://www.sohu.com/a/257683463_100201564 罗斯柴尔德解密北川王玉圭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搜狐,2018-10-05</ref>;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视频== ===<center> 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不可多的汉白玉圭 </center> <center>{{#iDisplay:h0617953sgq|560|390|qq}}</center> <center> 名家鉴宝-汉白玉武灵王上圭</center> <center>{{#iDisplay:o0862zgm3yp|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