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地壳运动 的原始碼
←
地壳运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地壳运动1.jpg|350px|缩略图|<big>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形成</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27/0ffc1403c9324d8f8b965ce9ec46da48.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56425881_50019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地壳运动'''(crustalmovement)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ref>[http://www.sohu.com/a/156932631_827946 地理知识丨地球的“设计师”——内营力和外营力] ,搜狐网,2017-07-13</ref>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基本定义== [[地壳]]及组成物质岩石相对某一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叫做地壳运动。 固体地球坚硬的外层叫做地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地壳及组成物质岩石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位置变化以及[[风化作用]]对地壳及岩石的剥蚀、搬运等作用都属于地壳运动。地壳及组成物质岩石的变形及海拔高度的变化是由地壳运动作用形成的。 ==形成原因== 地壳运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形成原因不同。 ==运动分类== ===按照方向===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按照速度===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 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地壳运动的分类,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地壳运动成因== 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其成因是不同的。 ===以黄道面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地壳]]及其组成岩石以黄道面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是最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本类地壳运动分为三小类: 一是,地球自转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 二是,地球公转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 三是,地轴倾角变化,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 本类地壳运动引起昼夜、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引起太阳、[[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变化,进而引发其他类型的地壳运动。 本类地壳运动的成因:由[[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所致。 ===以地轴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地壳及其组成岩石以地轴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其规模次于第一类地壳运动,引起地极、磁极位移。相对于地轴发生的变化,即地极发生了移动。此类型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及地面地理坐标的变化,也引起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引起地日、地月引力平衡的变化。 本类地壳运动成因:层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外球发生了转动而形成的。 ===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20"> File:火星上的瓦利斯·马里纳斯峡谷长达3000公里,深达8公里.jpg|<big>火星上的瓦利斯·马里纳斯峡谷长达3000公里,深达8公里</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5/64acc23cf9cd488e82dc59e62dcce7e4.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6009321_41416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熔岩.jpg|<big>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熔岩</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5/c6a43f5e847444ef8e6b1916659b5800.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6009321_41416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冰岛的西弗利亚裂隙.jpg|<big>冰岛的西弗利亚裂隙</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5/8b842ba217b6482ba416e8b459d3017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6009321_41416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gallery> 地壳及其组成物质岩石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本类地壳运动形成大规模的地壳抬升隆起和凹陷沉降,形成山脉、高原,形成平原、盆地,形成峻岭、沟谷。 本类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以下: 一、水、风的剥蚀和搬运及沉积作用 本类地质作用不仅形成规模大小不等的地壳运动,而且所形成的沉积物与沉积岩是形成[[山脉]]、[[高原]]的物质基础。 水的剥蚀与搬运及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壳运动,降低了地壳的相对高度,剥高填洼,使地壳趋向平衡。 风的剥蚀与搬运及沉积作用,风对岩石的剥蚀及搬运与沉积作用特点: 风蚀发生在少雨干旱地区,不仅对高山高原进行剥蚀,而且对沟谷洼地也进行剥蚀<ref>[http://www.ufo-1.cn/article/201512/519.html 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的原因],外星探索网,2015-12-17</ref>。 风的搬运作用,其搬运距离远近不等,近的只是离开剥蚀原地,远的可以达上千上万公里。其沉积面积大小不等,大的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 风的沉积,可以在陆地,可以在水域;可以在洼地与平原,可以在山脉与高原;即能形成准平原沉积,也能形成山脉沉积。 风成地势易改变和迁移。风成沉积,可形成产状为高倾角的碎屑岩,可形成沉积[[褶皱构造]]。 风的沉积可以和水的沉积同时或交替进行。 二、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 关于地壳物质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地球赤道方向运动的试验,地质力学已做了模拟试验予以证明。 三、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时,地壳不同质量区块产生由东向西运动。在没有其它星球引力作用下,地壳各部分物质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太阳、月球的引力作用下,由于地壳各部分组成物质的不均,产生沿纬向的差异运动,形成挤压和分离。 地壳在大区域或小面积上其组成物质是不均匀的。 在大区域上,陆地有欧亚、[[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等大区块,海洋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等几大区块。这些大区块在地势、物质组成、面积大小、几何形态、地理位置、质量、构造等都不一样。在大区块内有众多的小区块。地壳上这些大小区块,受太阳、月球的引力不同,在地球自转时,它们的运动速度慢不一。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地壳上这些大小块体形成自东向西的相对运动。 ===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地壳组成物质岩石相对运动距离小,属于小范围的地壳运动。除大范围的地壳运动能引起本类地壳运动外,[[地震]]、[[火山]]、塌陷、[[陨石]]撞击、生物的一些活动等等都能引起本类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产生裂缝、断裂,并留下永久形迹,这样就形成了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的形迹(结果)。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质构造的原因,地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我们知道地壳内部是一个炙热的流动的状态。而地壳的结构不是平均的。有的地方坚固,有的地方薄弱。流动在地壳中的物质还有巨大的压力,当他们在地壳中遇到相对薄弱的地方,由于高温高压的岩浆就会从这些薄弱的地方涌出,涌出后冷却形成火成岩。这些新的岩石不断的积压周围的岩石和地层,不断的把他们象两边推开。这样就造成了地壳的缓慢运动。比较典型的有大洋中脊,以及[[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ref>[http://www.earthsciences.hku.hk/shmuseum/chi/earth_evo_08_2.5.2.3.php 板塊碰撞 3. 距今3500萬年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香港大学许士芬地质博物馆</ref>。 ==运动结果== ===褶皱===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ref>[http://www.doc88.com/p-9691333128427.html 2018年1月22日+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道客巴巴</ref>等,都是褶皱山脉。它们是由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这叫做断层。 断层有地垒和地堑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凸起,两侧陷落的叫地垒,相反,中间陷落,两侧相对凸起的叫地堑。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地堑)、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地垒)等。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在工程建设方面,如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历史== ===分析方法=== 对缓慢的地壳运动,可根据[[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貌学和古地磁学的考察,参考古[[天文学]]、古气候学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例如,大陆漂移学说是从古生物学、古气候学找到迹象,又通过古磁极的迁移得以确立的。现在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和岩石磁化反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地壳运动的演化。 ===研究方法=== 对于现代地壳运动,一般采用重复大地测量的方法,如用重复水准测量来研究垂直运动;用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复测来研究水平运动;用安放在活动断层上的蠕变计、倾斜仪和伸长仪等做定点连续观测来监视断层的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而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激光测月、[[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监测不同板块上相距上千公里的两点间的相对位移(精度可达2~3厘米),用以测定板块之间的运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海岸线的变迁,验潮站关于海水涨落的记录等,推断现代地面的升降运动。 ===表层移动=== 传统地质学最早发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升降运动,证据是在高山上发现海相的沉积岩,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贝类[[化石]]。这表明某些大陆地区的地壳在过去的地质年代中曾经是[[海洋]]。地质学中有所谓海进和海退之说,表明局部地壳是有升降变化的。但是传统地质学否认地球表层曾有过大尺度的水平运动。 ===总结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总结了一系列的地学研究成果,证明地球表层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陆的相对位置曾有过显着的变化。 最主要的证据是: ①全球地震带勾画出6大板块的轮廓,证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 ②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陆岩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极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据各大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磁性所绘制的极移曲线,在近代趋向重合于今地磁极位置。 ③[[大洋中脊]]两侧的磁异常条带,表明海底地壳在不断从中脊向两侧扩张,各板块所负载的大陆岩石圈随之发生水平漂移。 ===垂直运动=== 由于6大板块和其他小板块的互相镶嵌式拼合,板块的水平向移动必然在板块边界和板块内部产生次生的竖直向运动:①板块消减带上海洋。 ==外力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指的是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空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中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变得松软或破碎。 2、[[剥蚀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风化作用,可以使他们分解、破碎,在流水或风的作用下,将他们远离原地的作用。剥蚀作用在地表十分常见,它塑造了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如风蚀作用可以形成蘑菇石,流水剥蚀作用可以形成沟、谷等<ref>[https://www.doc88.com/p-7788646197523.html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道客巴巴</ref>。 3、由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各种沉积物最初都是松散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物逐渐堆积,较新的沉积物覆盖在较老的沉积物之上,沉积物逐渐加厚,早期沉积物深埋在下,由于上面的沉积物的压力,下部沉积物逐渐被压实;同时由于孔隙水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使颗粒互相胶结在一起;而且部分颗粒发生重结晶。最后,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为岩石。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地壳无时不在运动,但一般而言地壳运动速度缓慢,不易为人感觉。特别情况下,地壳运动可表现快速而激烈,那就是地震活动,并常常引发山崩、地陷、[[海啸]]。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升降运动是相邻地块或同一块块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得某些地区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成为盆地或凹陷。我国[[喜马拉雅山]]上埋藏着大量新生代早期的海洋生物化石,表明在几千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深海钻探发现,[[印度洋]]底有白垩纪的煤层,说明1亿多年前这里还是大陆边缘上的沼泽。世界上许多地区近期都表现为升降运动。例如,[[大不列颠群岛]]、原苏联的[[北冰洋]]地带、南美西部沿海地区,以及北美东部哈得逊湾的[[拉布拉多半岛]]等地区均为上升区。[[地中海]]、[[英吉列海峡]]、[[墨西哥湾]]等为下降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上升为主。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则以下降为主。水平运动是指地壳块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开,或相向靠拢挤压,或呈剪切错动。在剪切错动中相邻地块既不拉开,也不靠拢。现代水平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加里福尼亚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带。几年前,[[美国]]使用轨道卫星和激光束新技术来测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数据表明,该断层自中新世以后,水平运动距离已达260千米。 ==视频== ===<center> 地壳运动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3分钟看懂10亿年间的地壳运动史! </center> <center>{{#iDisplay:w03925undjp|560|390|qq}}</center> <center> 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动画模拟地壳运动形成山脉过程,很震撼 </center> <center>{{#iDisplay:v077444agsh|560|390|qq}}</center> <center> 地壳运动五分半 </center> <center>{{#iDisplay:q0567h5o21a|560|390|qq}}</center> <center> 地球地壳什么样?原来地球的结构就像一个鸡蛋</center> <center>{{#iDisplay:l0506ekooe6|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返回「
地壳运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