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地藾草 的原始碼
←
地藾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t12.baidu.com/it/u=742393739,3511809473&fm=173&app=49&f=JPEG?w=312&h=208&s=61B876D8DA65CEDC1A844722030030D7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9%A6%99%E9%99%84&src=tab_www&correct=%E9%A6%99%E9%99%84&ancestor=list&cmsid=2aed6ec4a3795254cfbe8f4601460e35&cmras=6&cn=0&gn=0&kn=40&crn=0&bxn=20&fsn=120&cuben=0&pornn=0&manun=34&adstar=0&clw=249#id=ca2456761e3109d113f3a35050fa505d&prevsn=0&currsn=120&ps=149&pc=57 来自网络 的图片]</small> |} '''地藾草'''又名香附(学名:Cyperus rotundus),别名[[莎草]]、[[大香附]]、[[土香]](台湾和闽南一带)、[[水香棱]]、[[地藾草]], 为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三棱形,高40厘米; 叶近基生出,细长,呈线形,略比茎短,约20厘米。叶脉平行, 中脉明显,春夏开花抽穗。莎草多生于山坡草地或水边湿地上,在中国广大地区都有分布。 '''基本信息''' 别称:[[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ref>[https://www.zysj.com.cn/zhongyaocai/xiangfu/index.html 香附- 中药材- ],中医世家</ref> 界:植物界 科:莎草科 分布区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 中文名称:香附 外文名称:RhizomaCyperi '''基本简介''' 香附,原名“[[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并云: “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 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 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毛, 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暴干货之”。 《植物名实图考》有香附的播图。现今所用香附及其加工习惯与历代本草所载相符。 '''中药属性''' ==基本介绍== 名称 :香附 学名:Rhizoma Cyperi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 [[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 [[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东香附]],[[毛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 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归经: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宜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纲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 ②《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 ③《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用法用量:6-9g 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中医传承''' ==经典选方== ① 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 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1600克,缩砂仁400克,甘草(爁)200克。 上为细末。每服10克,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 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500克,甘草(炒)50克, 香附子(去皮毛,焙干)1000克。上为细末。每服10克, 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 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100克,蕲艾叶25克。 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④ 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 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50克,白矾末25克。 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⑥ 治偏正头痛:川芎100克,香附子(炒)200克。 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ref>[http://www.39kf.com/cooperate/cmdic/d/2006-01-11-142957.shtml 澹寮集验方》 | ],39康复网| </ref> ⑦ 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⑧ 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 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⑨ 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10克,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⑩ 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⑾ 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⑿ 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10克,海藻5克。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⒀ 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10克。(《中藏经》铁罩散) ⒁ 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 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250克。醋煮 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⒂ 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 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⒃ 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50克,麝香二分。 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100克,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 (《医学心悟》香附饼) ⒄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10克,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⒅ 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⒆ 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100克,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200克, 甘草(炙)50克。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七分, 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10克,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⒇ 治跌打损伤:炒香附20克,姜黄30克。共研细末。 每日服三次,每次服10克。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 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25克。 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 用法:一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 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 二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葡萄糖、果糖、淀粉、挥发油。 挥发油中主要为香附子烯(Cyperene)、香附醇(Cy- perol)、异香附醇(Isocyperol)、 并含β-蒎烯(β-Pi- nene)、莰烯(Camphene)、1,8-桉叶素(1,8-Cineo- le)、 柠檬烯(Limonene)、芹子三烯(Selinatriene)、β-芹子烯(β-Selinene)、 α-香附酮(α-Cyperone)、β-香附酮(β-Cyperone)、 香附醇酮(Cyperolone)、莎草薁酮(Rotundone)、 环氧莎草薁酮(Epoxyguaine)、考布松(Kobusone)及异考布松(Isokobusone). 亦含三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等.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地藾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