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大发散 的原始碼
←
大发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大发散'''<b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8/7c140daa05dc4f2a8f5b47ad3481c559.jpeg" width="280"></center> |} '''大发散''',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滇缅斑鸠菊VernoniaparishiiHook.f.的根。具有祛风清热,养心补虚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心慌心悸,风湿骨痛,肝炎。<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1115844#1 大发散]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大发散</br> 汉语拼音:Dà Fā Sàn</br> 别名:豆豉叶、大红花远志</br>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平;归心、肝经</br> 功能:祛风清热,养心补虚</br> 主治:感冒发热,心慌心悸,风湿骨痛,肝炎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大发散 拼音名:Dà Fā Sàn 英文名:Parish's Ironweed 别名:豆鼓叶、大红花远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parishii Hook. F. [V. uolkameriifolia (Wall.) DC. Var. lanata S.Y Hu] ===出处=== 始载于《云南思矛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滇缅斑鸠菊]]的根。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挖,鲜用,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滇缅斑鸠菊]] 小乔木,稀灌木,高2-3m。茎直立,基部立,基部径1-1.5cm,枝粗壮,圆柱形,被黄褐色或褐色密柔毛。叶厚纸质,互生;叶柄短而宽,长5-10mm,被密绒毛;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0-30cm,宽4-9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狭楔状,边缘具疏齿,稀近全缘,侧脉7-12对,细脉网状,上面除中脉被绒毛外,被疏柔毛或后多少脱毛,下面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两面均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径5-8mm,约有10个花,在顶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长达20cm或更长的具叶复圆锥花序;花序梗长2-5mm或近无梗,密被绒毛,基部具卵状披针形小苞片,总苞狭钟状或近圆柱状,宽5-7mm;总苞片紫色,5层,覆瓦状,卵形或长圆形,极不等长,外层短而钝,内层稍尖,长2-7mm,背面被白色长柔毛;花托平,具窝孔;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约7mm,具腺,檐部稍扩大,上部具5个线形裂片。瘦果长圆状圆柱形,长2.5mm,具多少明显的肋或无肋,具腺点;冠毛白色,2层,外层极短,内层糙毛状,长6-7mm。花期3-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60-1680m的山坡灌丛工杂木林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养心补虚。主感冒发热;心慌心悸;风湿骨痛;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甘、苦,性平。有祛风散瘀、益心的功能。用于重感发热、心慌心悸、产后体虚、风湿骨痛、肝炎。<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d/dafasan.html 大发散]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 414 中藥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发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