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大國崛起 的原始碼
←
大國崛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大国崛起'''<br><img src="https://pic.pimg.tw/mapleduh/1377695878-75694598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39564435 圖片來自pixnet]</small> |} 《'''大国崛起'''》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級[[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50[[分钟]]。 ==创作过程== 制片人[[任学安]]表示,自己在2003年开始反思[[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中国中心主义|天朝上国]]”等傲慢、愚昧观念。在“天朝美梦”被击碎,以及[[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应重新审视世界近五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并且探索和思考中国自身的复兴道路。由此自己便有了拍摄《大国崛起》的念头。<ref name="asdfasdf">[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20061127/102052.shtml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总编导 任学安:一次艰难的跋涉] {{Wayback|url=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20061127/102052.shtml |date=20171213045503 }},央视网.</ref> 该片于2004年初正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立项。制作团队在撰写解说词时耗费了大量时间,如[[俄罗斯]]部分的剧本花费了一年时间才完成。2005年4月,《大国崛起》通过了中国中央电视台高层的审查。 该片由7个摄制组在9个国家进行取景和采访,于2005年10月完成全部拍摄。 ==评价== 播出后,[[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对此片进行了报道和分析。《[[纽约时报]]》评论说该片的播出意味着中国不再“虚伪地谦虚”,而是鼓励人们讨论[[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崛起]]的前景。<ref>Joseph Kahn [http://www.nytimes.com/2006/12/09/world/asia/09china.html?n=Top%2fReference%2fTimes%20Topics%2fPeople%2fK%2fKahn%2c%20Joseph&pagewanted=all "China, shy giant, shows signs of shedding its false modesty."] {{Wayback|url=http://www.nytimes.com/2006/12/09/world/asia/09china.html?n=Top%2fReference%2fTimes%20Topics%2fPeople%2fK%2fKahn%2c%20Joseph&pagewanted=all |date=20170110013119 }}《[[纽约时报]]》2006年12月9日2006。</ref> 该片采访嘉宾之一的学者[[资中筠]]评价这部纪录片:“值得欣喜的是,总体而言,历史的主线在其中得到相对客观、综合的表述,脉络清晰,对“软实力”的重要性也给予一定的观照,在我国目前的处境下,已属难能可贵。有许多珍贵的镜头,精彩的表述,无法一一列举。遗憾和缺陷当然是有的,估计大半不是由于创作者不知和不能,而是形格势禁,只能有所不为。 ” 《[[天下杂志]]》发表专文评论称,《大国崛起》意在给当代的中国一些历史的借镜:思想文化渗透力、国家凝聚力、技术创新、合理的制度以及国民教育素质,才是形成大国主宰力的关键。任何大国只要漠视历史教训,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片中涉及到的[[宪政]]、平等、法治和思想自由等敏感话题,亦给观众以古讽今的政治联想。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汉光]]指出,《大国崛起》对于唤醒中国对于世界历史的重新检视是成功的,但没有很深刻的探讨大国衰落的因素,是该片的一大遗憾。 [[刘晓波]]认为,《大国崛起》代表着中国自由派知识精英的观点:中国崛起的正路,只能是融入世界主流文明。<ref>[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l6UcXYwuO5SFvNIyQipeLSyjeQtqnHdeJVpRy7Mw4E/preview# 刘晓波:找不到方向的胡温政权] {{Wayback|url=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l6UcXYwuO5SFvNIyQipeLSyjeQtqnHdeJVpRy7Mw4E/preview |date=20170505051938 }},《观察》.</ref> 《大国崛起》也遭到了中国左派人士的强烈抨击,如“对[[帝国主义]]列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历史‘隐恶扬善’”、“右派‘主流精英’们忽悠老百姓的新手段”、“为侵略中国的西方罪犯树碑立传,表彰其侵略掠夺的‘宝贵经验’,让千秋万代的中国人都对侵略者歌功颂德”、“指桑骂槐,旁敲侧击,在介绍‘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的旗号下鼓吹[[全盘西化]],变着法的煽动政变”等。<ref>[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4/25/content_8050266_1.htm 对《大国崛起》千奇百怪的解读] {{Wayback|url=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4/25/content_8050266_1.htm |date=20170109232439 }},新华网.</ref><ref>[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09/09/10502.html 黎阳:岂有此理的“大国崛起”] {{Wayback|url=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09/09/10502.html |date=20160605034222 }},乌有之乡.</ref> ==作者表态== 2011年,该片总策划[[麦天枢]]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国崛起》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让中国人建立一种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历史理性,对现代社会从哪里来、现代社会的起源和走向,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和尊重。西方现代国家的建立,就是以理性、妥协、合作的方式,来探寻新制度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新形式。“中国观众只要能领会和学会‘妥协’两个字,我们就功德圆满了”。<ref name="asd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5446232.html 《大国崛起》总策划:何谓大国?如何崛起?] {{Wayback|ur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5446232.html |date=20170109232425 }},人民网.</ref> 而针对各种声音对该片的不同解读,麦天枢认为,《大国崛起》采取侧重历史事实、而较少价值判断的方式讲述历史,与一般[[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的做法有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的紧张和兴奋,恰恰是中国社会心理过于脆弱的体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國崛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