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大狐蝠 的原始碼
←
大狐蝠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大狐蝠<big> ''' |- | [[File:1-19100G02224.jpg|缩略图|居中|大狐蝠[http://udongwu.com/uploads/allimg/191007/1-19100G02224.jpg 原图链接][http://udongwu.com/buru/Large_Flying_Fox.html 有动物网]]]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大狐蝠 </br> 拉丁学名:Pteropus vampyrus</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哺乳纲 </br> 目:翼手目 </br> 亚 目:脊椎动物亚门 </br> 科:狐蝠科 </br> 亚 科: 狐蝠亚科 </br> 属:狐蝠属 </br> 种:大狐蝠 </br> 亚 种: 6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br> |} '''大狐幅'''(学名:Pteropus vampyrus):体长超过40厘米,翼展可超过1.5米,体重超过1千克。大眼睛、无尾、耳朵结构简单、口鼻部较长。股间膜不发达,仅沿后肢留存很狭的一条边缘;第2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游离状;耳壳简单,卵圆形,耳缘联成圆圈,无耳屏和对耳屏;眼发达,视觉良好;头骨吻部较长,腭部后缘超出臼齿,臼齿齿冠平坦,中央具纵沟,适于软质食物;舌很发达,食花粉、花蜜的种类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远。</br> 为植食性,以果实为食。夜行性远距离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发现食物。多聚居,集中在9-11月间,翌年2月产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饲养条件下可活20年。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诸国。 <ref>[http://udongwu.com/buru/Large_Flying_Fox.html 大狐蝠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 形态特征 == 大狐蝠的体长为20-25厘米,最大超过40厘米;翼幅1.2-1.5米;体重约600-1600克。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头骨的愈合程度很高,轻而坚固,听泡特别膨大。头和颜面部狭长,吻尖而突出,耳长且直立,结构简单,没有耳屏,眼大而圆,牙齿尖锐,整个面部看起来很像狐狸,因此得名“狐蝠”。颈部较长,前肢掌骨和除第一指外的指骨特别延长,达60-70厘米,仅具1指,指的末端有爪。后肢扭转,膝向背侧,比前肢短得多,约为12厘米,具5趾。前肢和后肢完全由张有弹性的皮膜联结在一起,皮膜展开时,宽达150厘米。头部及皮膜均呈深棕色,颈部及腹部为浅棕色。 </br> 这一物种的外貌和所有大型狐蝠相似,大眼睛、无尾、耳朵结构简单,面部无纹饰,口鼻部较长。股间膜不发达,仅沿后肢留存很狭的一条边缘;第2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游离状;耳壳简单,卵圆形,耳缘联成圆圈,无耳屏和对耳屏;眼发达,视觉良好;头骨吻部较长,腭部后缘超出臼齿,臼齿齿冠平坦,中央具纵沟,适于软质食物;舌很发达,食花粉、花蜜的种类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远。</br> 狐蝠属的成员保持体温在33-37℃之间,但必须通过不断的活动。</br>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 == 生活习性 == '''行为'''</br> 大狐蝠属于夜行性动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白天则用长而弯曲的爪钩住树枝、屋檐、石缝或洞穴的墙壁等,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倒挂着睡觉或休息,靠着足腱的特殊构造,钳握得非常紧,甚至死去时还在这样悬挂着。</br> 喜欢集群生活,常常数百只,甚至上千只聚合在一起。日落时进入附近的栖息地,可以毫无声息地飞到捕食区,远达50公里远。它们通常在着陆前圈出一棵果树,并且喧闹的形成喂养组,组成几只到超过50只的蝙蝠。不像许多其他蝙蝠,为了导航使用回声定位,大狐蝠可以依靠视线的方式在夜间找到它们的居所。</br> 大狐蝠非常善于飞行,但起飞时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后就难以再飞起来。飞行时把后腿向后伸,起着平衡的作用。外出觅食的时候,往返飞行的途径往往是固定的。它在休息的时候,也经常抖动身体,拍动皮膜。与其他蝙蝠不同的是,据说它的视觉也相当灵敏,能够在夜间靠视觉的帮助进行活动、觅食。</br> '''食性'''</br> 以植物的果实和花蜜等为食,特别是香蕉等软质的果实尤为喜食。吃果实的时候总是倒悬着头,大口地咬食。它的食量很大,在果实丰盛的情况下,几个小时内所吃进的食物总量居然能达到体重的两倍以上。</br> 虽然它们被称为“水果蝙蝠”,通常以红毛丹、无花果(榕树种类)和兰撒果(Lansium domesticum)树的果实为食,也吃花蜜和花椰子(Cocos nucifera)和榴莲(Durio zibethinus)树的果实。它们有一个长舌头,使它们能够舔食花蜜而不损害花朵。当它从花丛中进食时,花粉可能粘在其毛皮上,导致其被携带到另一植物,进行花粉传播,因此马来大狐蝠是许多森林植物的重要传粉者。</br>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文莱达鲁萨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帝汶岛]]。</br> == 繁殖方式 == 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它们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兽生殖道里过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经交配的雌兽才开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怀孕、产仔。</br> 通常每年仅产1胎,发情期不固定,繁殖时间取决于生活的地区。在菲律宾,幼仔大多数出生在4月和5月,而在泰国,出生高峰在3月或4月初。幼蝠在最初几天留在栖息地,等待母亲出外觅食回来后哺育。哺乳的时间长达二至三个月。孕期约为6个月,每胎产1-2仔。寿命为20-25年。 == 种群现状 == 在马来西亚几乎各地都可以合法猎杀大狐蝠,只有沙捞越和婆罗洲地区禁止了该活动,保护大狐蝠的形势不容乐观。研究人员调查了马来西亚地区33个大狐蝠栖息地,将大狐蝠数量与马来西亚当局发出的狩猎许可证的数量做比较,发现每年在马来西亚半岛,有约22000只大狐蝠(2009年)通过合法手续被猎杀,而被非法猎杀的数字不得而知。</br> 有关数据分析表明,大狐蝠实际被猎捕的数量无法估计,最乐观的估计也达50万只(2009年)。以这种速度继续下去,该物种最长81年内从地球上消失。</br> 野生动植物信托基金会兽医乔纳森·爱泼斯坦(Dr Jonathan Epstein)博士表示:数字模型显示,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半岛的狩猎活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当地的大狐蝠面临灭绝的境地。如果再有任何的非法捕猎行为,将加速该物种的灭绝。</br>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br> TAG标签: 狐蝠 大狐蝠</br> ===濒临灭绝的马来大狐蝠,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展开可达2米=== {{#iDisplay: l0563ma3w73 |480|36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狐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