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奉系军阀 的原始碼
←
奉系军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奉系军阀</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3709163a008ff0c.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11941&sid=6425213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奉系军阀 简称: 奉系、奉军 首领: 张作霖、张学良 主要将领: 张宗昌、郭松龄、马占山、李景林等 势力范围: 东三省 |}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 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行省,称"东三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任师长。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ref>[https://www.sohu.com/a/335753887_557768 奉系军阀有多强大,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7个省? ]搜狐网</ref> ==历史 ==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 1907年,没落的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奉天省原有旧军八路四十营。 1909年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任该师师长。 == 主要首领介绍 ==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一个小商之家。其父张有财嗜赌,在张作霖十四岁时,在赌场与人结仇,被人打死。父亲死后,张作霖投奔外祖父家。由于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且嗜赌如命,结果一事无成。他读过几天书,做过卖货郎,当过流浪儿,也曾入清兵营当过兵。 二十岁时,有幸娶了赵家庙地主赵占元之女,住到了岳父家。婚后过了一段时间,张作霖又禁不住赌瘾,便去弄钱参赌,结果输多赢少,还结下不少仇家,最后只好串联了十几个散兵游勇和地痞无赖,结为一帮,当起土匪来。不到半年,张作霖手下已扩充到四、五十人。 另一匪首金寿山,势力比张作霖大,想把他的一帮招收归己,但张作霖不干。金寿山便突袭张作霖,张作霖狼狈逃往八角台,八角台的匪首张景惠接纳了他,因赏识他的才干,还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他。不久,张作霖与另一匪首汤玉麟结成绿林伙伴,势力不断扩充,成了辽西一霸。 张作霖虽然当上了匪首,但也深知难成大气候,所以他也时时寻找招安的机会,企望将来能在军界政坛一展鸿图。 1902年,机会终于到来,清朝将军增祺家眷路过八角台回奉天,张作霖与[[汤玉麟]]商议,将增祺老婆一行中途劫夺,押解到新立屯,好生招待。增琪老婆大惑不解,只求饶命,张作霖却下跪道:"张作霖冒犯夫人,你老多多海涵。我们是八角台的大团,是保境安民的,夫人有何吩咐,在下愿为效命。"增祺老婆安下心来,说:"只要你能保证我们一行平安到奉天,我一定向增祺将军建议收编你们。"张作霖立即称谢,第二天派人护送增祺老婆上路,平安到达奉天。增祺老婆将此事告之,增祺亦为之动容,奏明朝廷,将张作霖的部众收编入省巡防营,张作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从此,张作霖由匪首变成了清朝地方军官和堂堂营官。 [[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从容应付两个帝国主义,使自己的队伍壮大起来。 1906年清政府整饬地方部队,新民府巡防马步营扩编为五个营,任命张作霖为前路五营统带。 1907年,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张作霖于4月26日智剿辽西巨匪杜立三,被清朝廷圣旨嘉奖,张作霖被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职),驻防郑家屯。 1908年,又被调防到洮南一带追剿被沙俄收买的蒙古叛匪陶克陶胡、白音大赉等,经过两年的艰苦战斗,击毙白音大赉,生擒六十三牙什,将陶匪逐出国境,取得重大胜利。清廷赏顶带花翎,以记名总兵,擢升为洮辽镇守使,所部由5营增至7营,统兵为3500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张作霖带兵进奉天。逼走蓝天蔚,篡夺国民保安会领导权。张作霖还兼任了中路巡防营统领,所带部队由7营增至15营,又做了保安会的军政部副部长。 1912年9月28日,张作霖为27师中将师长,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6月,总统黎元洪改各省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至此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8年9月7日,徐世昌总统特任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 1921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节制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都统。 1922年6月8日,东三省议会联合推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2年7月22日,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实行整军经武。同时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1924年9月,[[孙中山]]派[[孙科]]到奉。张作霖提出盼望孙先生早日北上。 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各派代表迎接孙中山。 12月5日,孙中山到曹家花园访张作霖。张作霖父子迎候。 1925年春,段祺瑞任命张作霖为东北边防督办。 1926年11月29日,张作霖被拥戴为安国军总司令。 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元首。 1928年6月4日,在返回奉天途中,被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炸车案中以身殉职。终年54岁。孙中山说:"雨亭(张作霖)把东三省治理得很好,不过外有日本掣肘,处境也很难。如果国家统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办多了。 == 主要将领 == '''旧派: 张作霖''' 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的,张作霖用计赶走了皖系督军段芝贵,在奉天省独揽大权。 [[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 '''新派: 张学良(张作霖的儿子)''' 新派又有"士官"派和"陆大"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陆大"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不过后来大学派等人反叛奉系。一些人物如孙烈臣、于学忠、郭松龄和李景林等虽为新派但同时为张作霖效力己久,是新旧派过渡人物。 '''"士官"派''':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 '''"陆大"派''': [[郭松龄]]、李景林等 == 主要事件 == 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张作霖升任中、前两路统领。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张作霖所部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升任该师中将师长。除二十七师外,当时奉天还有冯德麟的二十八师,而奉天督军则是段芝贵。 张作霖早就想独霸奉天,第一步,他要想办法赶走督军段芝贵。 1916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段芝贵是帝制的积极支持者。张作霖与冯德麟密商,彼此配合,用威逼恐吓手段将段芝贵赶走。冯德麟先让军队在夜间在城内放枪,然后张作霖亲自跑到督军府告诉段芝贵说,冯德麟把二十八师开过来,要惩办帝制祸首。段芝贵吓得浑身发抖,恳求张作霖想办法。张作霖劝他出走。段芝贵立即电请中央到天津养病,并从银行取出公款200万及军火若干,调专车离奉。张作霖即致电冯德麟,让他派兵拦截段芝贵的专车,没收其公款及军火。段芝贵到北京后,大骂冯德麟是土匪,当即向袁世凯提出辞职,并推荐张作霖作奉天督军。于是,袁世凯发布命令,任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任冯德麟为军务督办。 驱段是张作霖和冯德麟共同密商行动的,冯德麟还出了大力,皆因他唱黑脸,张作霖唱白脸,结果督军一职让张作霖捞去,冯德麟当然不甘心,两人又开始了明争暗斗。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搞起复辟。张作霖得知后,便与谋士袁金铠商量,决定让冯德麟以奉天全权代表身份前往北京与张勋接洽。张作霖的打算是,若复辟成功,自己是有功之臣;倘若失败,便把责任推到冯德麟身上,正好除去一个心腹之患。冯德麟不知是计,欣然前往。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张作霖马上发电拥护共和,而冯德麟在京则以"背叛共和罪"被免职罢官。张作霖假意为他说情,替他在北京谋了个总统府军事顾问的闲职。冯德麟的二十八师被张作霖控制,张作霖独揽奉天的大权。 张作霖独揽奉天大权后,开始向日本靠拢以求安定与发展,同时与段祺瑞联合,1918年9月,段祺瑞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使他的权力又提高了一步。吉林督军孟恩远,素与张作霖不和,张作霖为了达到由奉系统一全东北的目的,千方百计促使北京段祺瑞政府罢黜孟恩远。 1919年7月6日,北京政府下令调孟恩远赴京供职。孟恩远拒不服从调动。张作霖以武力相威胁,派军队分四路讨伐吉林。孟恩远的部将、吉林督军总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高士傧等军官,坚决抵制北京政府的命令的张作霖的军事进攻,率吉军万余人集结在长春、农安、伊通一带与奉军对抗。 7月19日,日本驻军故意在吉军驻地宽城子挑起武装冲突,双方互有伤亡。事件发生后,日军即以此为借口,要吉军撤离长春三十里以外。吉军被迫撤出长春。接着,日本公使又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议。段祺瑞立即下令将孟恩远、高士傧免职。高士傧还想继续抵抗,但吉军中许多官兵已被奉系收买,整个军事陷于崩溃状态。孟恩远、高士傧不得不先后卸职,离开吉林。宽城子事件是日本军方支持奉系军阀张作霖称霸东北的一个重大事件。在日本军方的帮助下,张作霖不战而胜,赶走了孟恩远,夺取了吉林的政权,进而控制黑龙江,完成了称霸东北的事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作霖虽已成为独霸东三省的大帅,然而他还心犹未足,他还想进取中原,主政北京,只不过在当时,直、皖两大军阀正在激烈争斗,而以他为首的奉系军阀,暂时还只能充当配角。张作霖原来是合作于皖系段祺瑞的,后来皖系声名狼藉,张作霖也见风使舵,加入反皖的行列。 尤其是1919年6月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控制了西北地区以后,对奉系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于是,1919年底到1920年初,张作霖与曹锟组织了北方八省反皖同盟。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日本看到皖系已声名狼藉,便抛弃皖系,大力扶持奉系,指使奉系联直倒皖。7月13日,张作霖以张景惠为关内奉军司令,自己亲率大军入关,并发布《讨伐段祺瑞檄》,指责段"排除异己,把握政权","弄权卖国,残民黩武","穷其罪状,罄竹难书"。7月14日,战争正式爆发。7月17日,直军吴佩孚在西路涿州一带大获全胜,俘虏皖军西路指挥曲同丰。同日,张作霖指挥奉军第二十七师、第二十八师分驻马厂和军粮城一带配合直军作战,皖军东路指挥徐树铮不战而逃。7月19日,段祺瑞被迫通电辞职。7月23日,直奉两军进驻京都。张作霖终于实现了入主北京的愿望,与直系曹锟共同把持了北洋军阀政府。 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联直倒皖,奉系乘机派兵入关,把势力扩张到京山铁路沿线和内蒙古等地。直皖战争结束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权。可双方为了争夺更多的势力范围,各不相让。长江流域各省,是两系争夺的焦点。争夺的结果,是奉系的扩张计划屡遭失败,直系势力日益膨胀。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张学良正与南京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谈判,接到奉天督署"立即返奉"的电报后,即化装乘车驰返沈阳。 6月19日,在奉军元老的推戴下,张学良出任奉天军务督办。 7月4日,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东三省巡阅使,年仅二十七岁的陆军上将张学良,从此开始主政东北,人称"少帅"。 张作霖被炸死后,奉军全线向东北撤退,集结于滦河以东,东北局势一片混乱。自张学良回东北以后,东北局势初步得到稳定。但东北地区何去何从,则是摆在张学良面前的一件必须立即解决的大事。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国耻家仇集于一身,他决定不顾日本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压力,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谋求国家统一。 日本帝国主义原本企图乘皇姑屯事件后的混乱之机,攫取东北更多利益,谁料张学良竟能平静无事地继续大业,稳定局势。日本见无机可乘,便改变手法,引诱张学良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与南京政府对抗,但遭到张学良的断然拒绝。张学良派出王树翰、邢士廉、徐燕谋为代表与蒋方联络,于是南京和沈阳之间信使往来。日本力图阻止中国南北统一,干涉东北易帜,派出原驻华公使林权助赴沈阳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声言"如东三省蔑视日本警告,率行易帜,日本将采取自由行动。"张学良义正词严加以驳斥,不管日本威逼利诱,均未动摇他易帜和统一的决心。 东北易帜,不仅外受日本阻挠,奉军内部也不一致。老派的张作相,新派的杨宇霆等,都担心易帜后,日本会进行武力干涉;奉军也会受南京政府吞并,失去自主地位。张学良苦口婆心,晓以大义,取得内部的一致。 '''西安事变'''<ref>[https://wenku.so.com/d/22b4ba239445240f5487aa434f2a9d7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doc ]360文库</ref> 1935年10月底,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和五全大会。五全大会后,张学良来到上海,会见了爱国人士杜重远和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其时,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央政府,实行"华北自治"。国民政府竟于11月26日宣布撤销北平军分会,12月7日决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形成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主张和全国炽热的抗日气氛,使张学良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1935年底,张学良回到[[西安]],他首先同驻守西安的西北军(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问题进行了磋商。其实杨虎城早就同共产党有联系,双方不谋而合。 1936年3月,张学良与红军代表[[李克农]]在洛川进行了会谈,达成了局部停战协定。 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谈。两人在诚恳愉快的气氛中作了竟夜的长谈,达成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联合,逼蒋抗日的协议。 从延安归来后,张学良积极地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培养抗日力量,宣传抗日思想,支持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群众抗日运动。但是,张、杨的所为激怒了蒋介石,他派来侍从室组长晏道刚担任"西北剿总"的参谋长,特务头子曾扩情担任政训处长,闵湘帆为"西北剿总"经理处处长,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张学良加以监视,并在西安设有特警宪情报机构大小一百二十多处,搜集张、杨联共抗日的具体证据。8月29日,西安的国民党特务,秉承蒋介石的指令,逮捕了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北平学联代表宋黎。张学良闻讯后,极为震怒,不仅抢回了宋黎,而且还派兵包围省党部,查抄了特务档案,造成了轰动一时的"艳晚事件"。 1936年10日20日,蒋介石率领[[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一班军政大员飞抵西安,亲自催逼张、杨督兵"剿共",然后又匆忙奔走于洛阳、太原等地部署"剿共"事宜。 10月29日,是蒋介石五十岁生日。张学良邀[[阎锡山]]同赴[[洛阳]]祝寿,趁机劝蒋介石停止内战,结果,遭到蒋介石的训斥。 12月4日,蒋介石又回到西安,蛮横地要挟张、杨:要么督兵"剿共";要么将部队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安"剿共",并内定蒋鼎文为"西北剿共总指挥",自己亲自督战。事已至此,张、杨决定第一步"苦谏","苦谏"无效,第二步则实行"兵谏"--设法捉蒋,逼蒋抗日。 12月7日及以后,张学良几次到蒋介石的驻一[[临潼华清池]],向蒋苦口劝谏,痛哭陈词,但蒋介石却勃然大怒说:"现在他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会改变。"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从临潼回到西安,决定实行兵谏,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兵谏]]的行动,是由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分头进行的。十七路军负责拘禁西安城内的蒋军军政大员,解除蒋军部队的武装,以及封锁机场,扣留飞机等。东北军负责到华清池捉蒋介石,由105师师长刘多荃、团长白凤翔,及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孙铭九率部执行任务。为了保证捉蒋成功,张学良事前还带着刘、白二人去临潼认识蒋介石,并察看了地形。 12月12日凌晨,刘多荃等率部秘密开往临潼,12日5时,东北军在晨雾之中,冲进华清池。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击溃了蒋介石的卫队,包围了骊山。最后,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旁边捉住了浑身发抖、狼狈不堪的蒋介石。 西安事变,举世震惊,形势变得异常复杂。事变后,张、杨联合发出通电,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对蒋本人"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并提出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请速派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 12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张学良完全赞同中共代表团关于"西安事变"的解决办法。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奉系军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