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姚纯 的原始碼
←
姚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姚纯</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gerenjianli.com%2Fmingren_larger%2F1985%2F242804051.jpg&refer=http%3A%2F%2Fpic.gerenjianli.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957935&t=7f5fa690cb3bab90c1bf99e3712f25c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7%9A%E7%BA%AF&step_word=&hs=0&pn=0&spn=0&di=714685720015614771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832962636%2C333950029&os=4175232435%2C2159231259&simid=832962636%2C333950029&adpicid=0&lpn=0&ln=399&fr=&fmq=166536596474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pic.gerenjianli.com%2Fmingren_larger%2F1985%2F242804051.jpg%26refer%3Dhttp%3A%2F%2Fpic.gerenjianli.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7957935%26t%3D7f5fa690cb3bab90c1bf99e3712f25c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2j6jg3twgst_z%26e3Bv54AzdH3F4tg26jgAzdH3F80AzdH3Fs0sjtsks0t_z%26e3Bip4s&gsm=10000000000000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MsNiwx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名;姚纯 所处时代;抗日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萍乡后埠里桐车岭 出生时间;1894 主要成就;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后投身抗日战争中 |} '''姚纯'''将军在西元1894年出生,[[萍乡后埠里桐车岭人]]。幼年家境贫寒,随父务农,聪颖超众。<ref>[https://px.jxnews.com.cn/system/2013/08/16/012581572.shtml 姚纯将军纪念碑落成] , 中国江西网 2013-08-16 </ref> ==辛亥革命时期== 少年姚纯受革命思想影响,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在1912年毅然离乡,考入[[南京]]入伍生总队,随后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4年姚纯又升入保定陆年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1916年秋季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江苏]]陆军巡辑队任见习排长。不久,接到[[广东]]光复军总部副官长族兄[[姚季逊]]来信,召他南下,遂投奔革命,奔赴[[广东]][[孙中山]]先生麾下,任滇、粤、桂援赣联军重炮队连长。随后参加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广东]]军阀[[陈炯明]]诸战役,以战功显赫而升任为赣军第一混成旅二团二营营长。 ==北伐战争时期== 青年姚纯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37师4团团长,他集合部队,誓师北伐,转战[[江西]]、[[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次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激战。在中原大战中,孙传芳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向革命军猛烈反扑,姚纯率部坚守阵地,血战数日,终於将敌军击溃,深受上司好评。因屡立战功,他先后擢升14旅旅长,笫5师副师长,96师师长等职。 在长期的艰苦征战中,姚纯将军辛劳过度患染肺病,于1934年被迫在[[上海]]住院治疗,后转到九江庐山休养。 ==抗战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全民奋起,军人更是守土有责,姚纯将军时任36军副军长,他再也无法安心养病了,遂中断休养,率部从[[九江]]出发入川待命。1938年姚纯升任36军中将军长兼渝南警备司令。36军除担任川江三峡防务及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外,还先后抽调167师[[赵锡光]]部队及新23师[[盛逢尧]]部队奔赴前线,参加[[武汉]]会战和[[湘北]]会战,与日军浴血奋战,歼敌甚众。在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有云:"如遇新23师(盛逢尧部)作战不可轻敌"等字句,足见将军治军有方,部属之骁勇善战。 (一)出发前他奋笔书下"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等条幅交与家人。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老蒋的嫡系"中央军"白崇喜指挥的又一战例。昆仑关之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形式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这是值得后人敬仰的一笔浓彩。 1939年冬,日寇21军安藤利吉部队,乘著大风浪的日子,从[[广西]]北海钦州湾偷袭登陆,随即分3路向北推进,[[昆仑关]]危急![[南宁]]危急!姚纯将军多次请缨驰援[[广西]],终获批准。接到出征命令,将军激奋不已,自思戎马倥偬20馀年,抗日报国宿愿今乃得遂,出发前他奋笔书下"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等条幅交与家人,然后慷慨率部出征。 (二)日本侵略者口出狂言:"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喜的桂林行营指挥,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6万人。接著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新编第22师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以下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姚纯);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兵力之众。 固守昆仑关及关南的日本第21军之一部,辖师团长今村均率领的第5师团,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3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日军广西作战主力中的第五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日军认为,切断这条线路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狂妄地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三)将军报国之志未酬,悲愤欲绝,肺病复发,在前线一直吐血不止。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军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郑庭笈的荣一师第三团。1939年11月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怕牺牲,顽强进攻。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能全歼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它的全部指挥官,尚无第二例。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规模之大,战斗力之强,行动之迅猛,在历次攻势中少见其匹。" 第5军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馀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1940年1月1日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 第5军向南宁方向继续进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攻打昆仑关时荣一师便攻占了高地北侧,日军顽强守卫这高地的南侧。1日,日军飞机对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仅剩百人,仍坚守阵地。2日拂晓,荣一师举全部剩馀兵力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3日,[[杜聿明]]调集200师主力及新22师一部协同荣一师继续战斗,战况更为惨烈,双方死伤都很重。入夜,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九塘。4日,荣一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出战斗,移师思陇休整。第5师继续进攻,而败退九塘之日军也奉命于4日拂晓放弃九塘,撤至八塘固守,"国军"新编第22师进驻九塘。第5军继续进攻八塘,日军拼死抵抗,战至12日纹丝未动。而第5军经过苦战之后,伤亡甚重,人员疲惫,已不宜战斗,于12日奉命转至[[思陇]]、[[黄圩]]、[[太守]]等地休整。攻击任务移交姚纯的第36军接替。 到达[[广西]]后,36军担负昆仑关正面防守任务。根据会议决定的新军事部署,36军为中路军,以甘丽初第6军为右翼军,向三庄岭方向侧击日军;以叶肇第66军为左翼军,在甘棠方向阻敌(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35页)。 姚纯将军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于昆仑关前。1940年2月初,36军在坚守的昆仑关阵地英勇杀敌,正欲一举击溃敌人,以遂抗日报国宿愿,不料此时左路友军叶肇部队防线被敌突破,日军包抄至我军阵地后方,前后夹击,向36军阵地发起猛攻。姚纯将军接到报告急愤交加,当即呕血数口,仍沉著镇定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数日。在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后,乃抱病率部突围,撤至[[广西]]上林一带整编待命。将军报国之志未酬,悲愤欲绝,肺病复发,在前线一直吐血不止。 (四)蒋介石在会上大发雷霆。 这种战略上和决策上的瞬息万变让姚纯将军始所未料。还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喜]]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939年12月1日向重庆发出电报。 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7日飞抵桂林,10日亲临迁江,与[[白崇喜]]、[[陈诚]]、[[张发奎]]、[[徐庭瑶]]等讨论下步作战计划。白提议:乘敌新败,援军未到,倾广西的[[李延年]]第2军、[[甘丽初]]第6军、[[姚纯]]第36军、[[傅仲芳]]第99军会同第5军等部队,发动攻势,一举收复南宁。蒋刚刚批准了这个计划。第二天,正当白崇喜发布部署命令准备开战时,返回柳州的蒋致白一封信,推翻头一天会议上的决定。这样,[[白崇喜]]只好发出改变作战部署的新命令,中国军队全部进入固守状态,日本方面赢得时间从容部署直至发动反攻。那个被[[蒋介石]]否定的决策,是个乘敌空虚迅速进攻的决策,而1939年12月实施的决策,则是被动挨打的防守决策。以中国军队的实力,灾难已经难免。更为错误的是,2月1日,在日军开始总攻的这天,[[蒋介石]]命令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喜]]指挥桂南战役。临战易帅,乃兵家大忌。(中国青年出版社《抗日战争史话》1983年版) [[昆仑关]]失守后,[[蒋介石]]于1940年2月22日在柳州召开军事会议,检讨战役失利原因。因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相互倾轧,有人诬告姚纯将军擅自撤退,对昆仑关失守应负重要责任。蒋介石在会上大发雷霆。姚纯当时抱病参加军事会议,身体虚弱,有口难辩。幸亏随同参加会议的军部参谋长[[郭觫]]从容镇静,待[[蒋介石]]盛怒之后,将藏于军帽中的撤退命令取了出来,双手呈上,蒋介石看过,方才平息。此次会议惩处了一大批将领也是史无前例的。其中"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予以降级处分,由陆军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给予降级处分,由陆军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第2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法处会审……"等等。 (五)"七·七"事变后,姚纯将军率领部队从九江誓师出发,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 柳州会议不久,姚纯将军回到[[重庆]]治病。病情日渐沉重,仍念念不忘抗日大业,常常提及待病体痊愈之后,重率旧部再上抗日前线,报仇雪恨。然而苍天不遂人愿,1940年5月,姚纯将军病情急剧恶化,并发肺炎,高烧不退,昏迷中将军连呼数声"抗日救国"之后,呕血而亡,饮恨长逝,终年46岁。当时[[重庆]]各报载曰:"36军中将军长姚纯抗战积劳成疾不幸殉职。" 姚纯将军逝世以后,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拨款在[[重庆]]举行公祭,[[蒋介石]]派侍从室主任[[陈方]]、[[竺方明]]前来吊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送来挽联:"英名垂青史,楚地寄哀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许多军政要员都送来挽联、发来唁电。姚纯将军灵柩运回萍乡后,由江西省政府在萍乡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姚纯将军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殉职的历史事实,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正评价,萍乡市将他作为重要历史名人载入文史资料和市志。 姚纯,原名树如,别号兼一、别字汝阜。原配夫人梁氏,生下姚剑云数年后(大约是七、八岁时)因病去世。续弦文氏,未生育,不久过世。时隔不久,返故里再续弦,与文氏(与前文氏无血缘关系)(1942年逝世)在萍乡举行婚礼。育有[[凌云]]、青云、[[湘云]]、辉云、[[庆云]],其中青云早年病故。 [[姚剑云]],1919年-1995年,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1949年2月开始到九江一中担任教师。1979年,他被评为九江市首批国家特级教师不久又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先后担任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科协副主席。毕生工作于九江一中,奉献于教育事业。 [[姚辉云]],1936年-,曾任[[江西]]省作协理事、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歌词集《[[大海和白云]]》、《匡庐恋歌》,诗集《匡庐情思》,散文诗集《鄱湖风情(散文诗八章)》、《[[庐山风景线]]》,长篇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1937》、《金陵血泪--南京大屠杀全貌大写真》,歌词作品《[[大海和白云]]》、《无名的枕木》、《工地之夜》、《[[林业工人之歌]]》等在全国性大型征歌评选中获奖。《桃花渡口喜事多》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获奖作品还有《江南美》、《[[江南小唱]]》》四十余首歌词。《小路弯变》、《月照松林》等十五首歌词谱曲后录成唱片、盒带,《[[大海和白云]]》谱曲后分别获"杜鹃杯"全国征歌一等奖、全球华人"中华歌会"征歌大赛银奖。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姚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