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孙立平 的原始碼
←
孙立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孙立平 | 圖像 = [[File:Slp1.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649305216&di=78b60f507e9523edd0888698d04b169e&imgtype=0&src=http%3A%2F%2Fs1.sinaimg.cn%2Fmw690%2F002Hogkczy6HL5PM5eU00%26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092fae0101jrft.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 '''孙立平''' 孙立平,男,1955年5月7日生于[[辽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6年被《南风窗》评为“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 ==人物经历== 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1年入[[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1982年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1-1983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 1978-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工作经历 2000-至今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 1983-1999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主讲课程== (一)研究生课程: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9春;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8春;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7春;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6春;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5春; “发展社会学”(80613103),研究生课, 2004春; “口述历史与社会变迁”(70611603),研究生课, 2002春; “发展社会学”(70611353),研究生课, 2001秋; (二)本科生课程: “中国社会”(611713),本科课, 2009春; “中国社会”(3061143),本科课, 2008春; “中国社会”(3061143),本科课, 2007春; “中国社会”(3061143),本科课, 2006春; “中国社会”(30610042),本科课, 2005春; “社会学概论”( 610492),本科课, 2005春; “中国社会”(30610042),本科课, 2004春; “社会学概论”(00610492),本科课, 2004春; “社会学概论”(00610492),本科课, 2003春; “社会学概论”(00610492),本科课, 2001春;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为:社会现代化、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转型社会学。 ==主要贡献== 1.发表《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等论文,并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2.199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3.2000年,与其同事和学生一起在《清华社会学评论》上发表“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一组文章; 4.2001年,在“过程—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践社会学”,倡导对中国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研究。《迈向实践社会学》发表在《学海》2002年第三期,《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五期; 5.2002年,在有关研讨会上宣读了《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长篇研究报告。其中“断裂社会”的理论观点被海内外报刊广泛转载。 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以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称。他在《财经》杂志举办的“2013:预测和战略”年会上发出的盛世危言,一如既往,极具震撼力。 在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现代化。曾出版《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其间,提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等理论。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90年代之后,研究的兴趣逐步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相继发表《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合作)、《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等论文,并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合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文明的共产主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另外主持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则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 199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2000年,与其同事和学生一起在《清华社会学评论》上发表“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一组文章; 2001年,在“过程—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践社会学”,倡导对中国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研究。《迈向实践社会学》发表在《学海》2002年第三期,《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五期; 2002年,在有关研讨会上宣读了《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长篇研究报告。是为研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第三个系列报告,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2003年,出版《断裂----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书,其中“断裂社会”的理论观点被海内外报刊广泛转载。同年提出“新失业群体”的概念; 2004年,出版《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和《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提出社会断裂的基础是社会权利的失衡。 2005年,在《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中提出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转型理论的构想;出版《博弈:断裂社会中的利益冲突与和谐》,提出利益博弈开始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和形塑利益格局的重要机制。 2006年,出版《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提出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和重建社会基础秩序,并以此对“制度是如何失败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提出以延长社会学核心概念解释链条的方式,强化社会学学科的解释力度,以适应社会转型对社会学的新挑战。 2009年,出版《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提出在关于稳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即用秩序思维替代稳定思维。我们要准确判断中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准确判断社会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在这个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时代。作者认为,我国社会的冲突是基于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是理性的冲突、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这种现象,而是要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设立规则,为这种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化地方法。 论文发表 12. 孙立平:公平正义视野中的城镇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3期。 11. 孙立平:将公正正义作为深化改革的目标,《共识》,2013年春刊09。 10. 孙立平:也谈改革共识,,载《改革共识与中国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9. 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开放时代》2012年第三期。 8. 孙立平:乌坎展示的长治久安之路。《中国改革》 2012年第二期。 7. 孙立平:中国改革的四种思路。《改革内参》 2012年4月27日。 6. 孙立平、郭于华等,“走向社会建设之路”,《战略与管理》,2010年9月。 5.孙立平,“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社会》,2009年第一期。 4.孙立平,“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二期。 3.孙立平,“社会转型与社会学发展新的灵感来源”,收于马戎等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 2.孙立平, Societal Transition:New Issues in the Field of the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 2009。 1.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收于高尚全等著《改革历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著作发表 1. 孙立平与郭于华,《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孙立平,《社会重建——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 科研项目 1.主持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文明的共产主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 2.主持“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孙立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