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宝蕴楼 的原始碼
←
宝蕴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宝蕴楼.jpg|350px|缩略图|右|<big>故宫宝蕴楼</big>[http://www.chinaqw.com/2017/1109/2017119145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qw.com/hqhr/2017/11-09/167815.shtml 来自 参考消息网 的图片]]] '''宝蕴楼''',位于[[紫禁城]]西南、[[武英殿]]以西,原是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库房。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ref>[https://www.dpm.org.cn/about/about_view.html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ref>院史馆。 ==历史== 宝蕴楼位于武英殿[[建筑群]]以西,二者隔南北流向的内[[金水河]]相望。宝蕴楼的所在地,原为[[咸安宫]]<ref>[http://history.eastday.com/h/20171120/u1a13438587.html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东方网,2017-11-20 </ref>。 紫禁城内最早的咸安宫,即后来的寿安宫,今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在地,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此宫始建于[[明朝]],初名“咸熙宫”,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明朝时,客氏曾住咸安宫。《天启宫词》载,“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甲夜后回咸安宫。”“客氏体肥,夏热畏日,于咸安宫起大凉棚,上复赐冰不绝。”《酌中志》载,客氏“天启元年后,改住咸安宫,各衙门答应钱粮比御前更吃紧,夏则大凉棚贮水无算也,冬则大地炕贮[[炭]]无量也,其骄奢僭越真日异而月不同。” [[清朝]]初年沿用明制,仍称咸安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以改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1708年),康熙帝废太子允礽,将其禁锢于咸安宫。允礽复立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712年),康熙帝再度下旨废太子允礽,仍禁锢于咸安宫,直到[[允礽]]于[[雍正]]二年十二月在此病逝。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此即咸安宫官学,是清朝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开设的官学。《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奉旨:咸安宫内房屋现在空闲、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未专,于内府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著住居咸安宫教习。”昭梿《啸亭杂录》载:“雍正中,设八旗官学,凡三品,设咸安宫官学在西华门内,择八旗子弟之尤俊者,充补学弟子⋯⋯其教习皆用[[进士]],或参用[[举人]],非旧制也。”这段记载弄错了咸安宫官学最初设立的地点。雍正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 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迁出。同年,[[乾隆]]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辰,将该宫修葺后改称“寿安宫”,此后成为皇太后、妃等居住之所。 移出的[[咸安宫官学]]迁至西华门内、武英殿以西的尚衣监。后来,由于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监旧址偏西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有门三间,门内有一座影壁,内有三进院,每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有房二十七间。新建的校舍依咸安宫官学的名称仍命名为“咸安宫”。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用咸安宫后两层殿的文颖馆被火灾焚毁,此后未重建。咸安宫主体的三进院落仅剩下最南端的第一进院落,即咸安门、咸安宫、东西配殿,其中咸安宫面阔五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1912年,咸安宫遭火灾焚毁。 咸安宫既是咸安门内第一进大殿的殿名,又是整个建筑群的总称。咸安宫建筑群中,咸安宫的东、西配殿,设有尚衣监;咸安宫的后殿是实录馆;此外还设有三通馆、文颖馆;咸安宫以西为器皿库、咸安宫官学、蒙古官学。这些[[建筑]]现在均已无存。 ==视频== ===<center> 宝蕴楼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故宫宝蕴楼介绍 </center> <center>{{#iDisplay:f0835g298ks|560|390|qq}}</center> <center>宝蕴楼作为故宫院史展厅开放 </center> <center>{{#iDisplay:x0018k1boe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學]]
返回「
宝蕴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