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宝钗的四顶“帽子” 的原始碼
←
宝钗的四顶“帽子”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宝钗被扣上的四顶“帽子”.jpg|thumb|350px|right|[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jiMo3go%3DM96Ttd%3D30tFML9%3Dxw29iG7Ng1MhXE2UihdBHk1555676345063compressfla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5CVIA505248HS0.html 图片来自网易网]]] '''冤哉,宝钗!''' 《红楼梦》到80回戛然而止,留在多少悬念,多少疑团! 宝黛爱情最终应该是一个悲剧,同情也罢,惋惜也罢,万万不可随心所欲指责他人。 他人之一就有薛宝钗。 == 宝钗被扣上的四顶“帽子”是否很冤? == 依稀记的读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说有一个古人怀疑他邻居偷了他的斧子,这时在他眼里邻居的一举一动都象是偷他斧子的模样;后来,斧子在别处找到了,这时他再看邻居的一举一动都不象是偷他斧子的模样了。 这个古人观察邻居就是现在常说的戴了有色眼镜看人。 假如戴了有色眼镜看宝钗,宝钗当然一无是处。 宝钗被扣上了多顶“帽子”,下面选了四顶“帽子”,看看扣得恰当吗? === 其一 === “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宝玉,无非是“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 宝玉对于这样的劝导大为反感:“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这里,宝钗被扣上的“帽子”是仕途经济吹鼓手。 冤哉,宝钗! 识仕途有何差?知经济有何错? 识仕途、知经济的目的相当明确:成就一番事业,结交知己朋友。 宝玉的亲姐姐元春只有入选凤藻宫,贵为皇妃,贾府才迎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差一点当上宝玉泰山的林如海在仕途上更是春风得意:“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便从科第出身”,“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钦点为巡盐御史。” 宝钗劝导宝玉的话应该是“正经话”。 “众人见他(宝玉)如此,也都不再向他(宝玉)说正经话了。”由此可见,宝钗得到了“众人”支持。 宝玉的支持者“独有黛玉自幼儿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 宝钗的劝导的话从古到今深得人心。 在当今社会,每逢遇上招聘公务员,那场面只能用两个字概括:火暴! === 其二 === 在滴翠亭,宝钗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说私房话,担心生事,“料也躲不及”,假装玩捉迷藏,“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小红“便信以为真”,道“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 这里,宝钗被扣上的‘帽子’是嫁祸于人。 冤哉,宝钗! 一,宝钗不是特地到滴翠亭“听壁脚”(吴语--偷听别人私房话),而是戏彩蝶,“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到这里歇歇脚,无意听见了小红和坠儿的私房话。 二,宝钗为什么只叫了“颦儿”,一是宝钗从不与下人开玩笑,二是宝钗最亲密的姐妹只有黛玉和湘云,而这时,湘云“等过了宝姐姐的生日”回去了,其他姐妹们“都在园里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就是冲着这个来由来找黛玉的。 假如这里宝钗叫的是“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难道不感到别扭吗? 宝钗叫“颦儿”名正言顺。 三,宝钗使得仅是“金颤脱壳”计,是后面小红说的话起了副作用。 “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 真相大白! 嫁祸于人的根子出在小红身上,与宝钗浑身不搭界!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宝钗巧用妙计值得借鉴:随机应变,转危为安,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其三 === 金钏儿投井自尽,王夫人心里感到不安。 宝钗连连宽慰王夫人说“或是在井傍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宝钗不计较忌讳,将“前日倒做了两套”衣裳取来给金钏儿装裹。 这里,宝钗被扣的“帽子”是巧为人。 冤哉,宝钗! 就事论事,金钏儿人死不能复活,王夫人已经在垂泪,作为外甥女的宝钗难道去火上加油不成?当然只能是宽慰了。 从大处看,宝钗确实是巧为人,她与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相处不错。 例如: 宝钗生日,“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 贾环玩‘赶围棋’耍赖,宝钗“生怕宝玉教训他,倒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 宝钗见邢岫烟“家业贫寒”“每相体贴接济。”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 宝钗这样的巧为人赢来了家族和睦,主仆融洽,有什么不妥? 在当今社会,不是也强调安定团结为重吗! == 其四 == 宝玉要瞧瞧宝钗左腕上笼着红麝香珠。 宝钗“少不得褪下来”,因她“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宝玉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如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 这里,宝钗被扣的“帽子”是挑逗宝玉。 冤哉,宝钗! 书中写得十分清楚,宝钗是由于身体丰满,红麝串难褪,无意中露出雪白的胳膊。 宝钗本来为了“金玉缘”之说“总远着宝玉”,又为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和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宝钗这样一个稳重的姑娘,怎么可能故意勾引宝玉呢! 没有宝玉的请求,宝钗怎么可能褪红麝串? 宝钗褪了红麝串,又是宝玉在想入非非! 宝玉,一个少男,被少女体态之美吸引得神魂颠倒。这时在宝玉眼中的宝钗,含羞怀春,含情脉脉,其美似媚,胜平日多矣,宝玉深有惊艳之感。 宝玉的帐算到宝钗身上,张冠李戴! 退一步讲, 哪个少女不怀春? 宝钗即使对宝玉有意思,也并非第三者插足。 宝玉与黛玉还没有定亲,宝钗就不能看中宝玉吗? 在当今社会里,不是也提倡公平竞争吗! 《红楼梦》不过是一部小说,虽然宝玉和黛玉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不一定匹配,,但“宝黛”忠贞的情爱是可赞可叹的。这里,为宝钗辩白几句,丝毫没有诋毁宝玉和黛玉之意。 宝黛爱情悲剧是怎样酿成的? 也许非常复杂,引经据典,上纲上线,就是所谓的权力争斗。 也许非常简单,开门见山,纯粹考虑到的黛玉的身子骨。 或许有一天能揭开谜团,大有可能与宝钗根本不相干。 到那时,现在带有色眼镜看宝钗的也会这样说: 冤哉,宝钗!<ref>[https://www.vrrw.net/wx/22063.html 宝钗被扣上的四顶“帽子”是否很冤?]</ref> == 曹雪芹 ==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B%B9%E9%9B%AA%E8%8A%B9 曹雪芹]</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宝钗的四顶“帽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