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小绒鸭 的原始碼
←
小绒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小绒鸭</big> ''' |- | [[File:小绒鸭.jpg|缩略图|居中|'''小绒鸭'''[http://sc.admin5.com/uploads/allimg/140925/762-1409251J250330.jpg 原图链接][http://sc.xzcheng.com/yinxiao/90336.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小绒鸭</br> 拉丁学名:Polysticta stelleri </br> 别 称:绒鸭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鸟纲 </br> 目:雁形目 </br> 科:鸭科 </br> 属:小绒鸭属 </br> 种: 小绒鸭 </br>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69 </br> 英文名称: Przevalski's Partridge </br> |} '''[[小绒鸭]]'''(学名:Polysticta stelleri)体长约[[45]]厘米,是形小的近黑色海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头白色,颈环、眼圈、颏及枕斑黑色;奶白色的胸部两侧有一黑点。长长的肩羽黑白色。雌鸟及繁殖后的雄鸟深褐色,眼圈色浅;绿色翼镜前后有白色缘;形长的翅羽具光泽。雄鸟翼上覆羽白色,拢翼时成一道白色条纹。飞行时下翼白色。要以水生昆虫及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多在近海浅水处和北极苔原湖泊与水塘中。主要通过[[潜水取食]]。繁殖在西伯利亚东部北部海岸,往东经白令海峡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海岸以及附近岛屿上,越冬在芬兰、挪威北部海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西洋海面和波罗的海,往南到德国和波兰沿海,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西伯利亚海滨,朝鲜半岛和日本。 == 外形特征 == '''雄鸟'''头及上颈为绒白色,额、眼先及枕部[[淡橄榄绿]]色,眼周黑色,颈中部有一宽阔的绒黑色领环,并具紫蓝色金屈光泽,颏及喉黑褐色。喉与黑色领环除在正中处有黑色相连外,左右均有白色带隔着,黑领之后另有一条狭小的白色沾棕的半环带与胸部隔着;背中部、腰及尾上覆羽黑色而带紫蓝色光泽;肩羽狭长,向下弯曲,外侧黑色并具蓝紫色光泽;内侧窄,呈绒白色。所有肩羽的前部均为白色,翅上覆羽也为白色,次级飞羽上的翼镜蓝黑色并具金属光泽和白色端斑。三级飞羽和肩羽相似,但较宽阔而少弯曲,初级飞羽暗褐色,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下体橙皮黄色,在前腹中央、后腹及尾下覆羽转为栗褐色,胸侧及两胁较淡,呈皮黄色,胸部两侧的后方各有一黑色小形块斑,尾羽暗褐色。 '''雌鸟'''通体[[暗棕褐]]色,眼周白色,颈部有一不明显的领环,形成一个棕栗色横斑,肩间部有不规则的棕栗色横斑,翅暗褐色,翼镜呈金属蓝色,前后缘均具明显的白边。三级飞羽呈镰刀状,外侧呈金属蓝色,沿羽轴有银灰色羽干纹。腰暗褐色,具不明显的棕色横斑,胸部也有不明显的栗色横斑;外侧翼下覆羽褐色而具白色,内侧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腹和尾下覆羽褐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更少灰褐色和红色,横斑较明显,翼镜前后缘白边较窄或缺失。 虹膜雄鸟红褐色,雌鸟褐色,嘴、跗跖和趾蓝灰色<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38936 小绒鸭外形特征],中文百科在线,2012/4/24</ref>。 == 生活习性 == '''迁徙''':沿海岸进行。春季通常在5月末到达繁殖地,秋季最早在[[8月中下旬]]即有离开繁殖地的,但大量在8月末9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通常成大群迁飞。 '''习性''':喜成群,除营巢产卵期间外,一年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成群活动,特别是换羽,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千甚至数万只的大群。飞行快而轻捷,两翅煽动也快,从水面起飞灵活而轻快,不需在水面拍打而能直接从水中飞起。游泳快而轻盈,游泳时尾常常翘起。也善潜水。 '''食性''':小绒鸭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多在近海浅水处和北极苔原湖泊与水塘中。主要通过潜水取食。 炫耀时雄鸟发出低沉的似croons的叫声及短吠声。雌鸟发出低沉吠叫、嗥叫及哨音。其他时候相当安静。 == 栖息环境 == 小绒鸭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带近海的内陆水塘和小湖中,非繁殖季节则栖息于沿海近海岸水域、多岩石的海湾及河口。活动于北极苔原,靠近海岸的淡水区,岩石海湾,大型水电站。地理范围是位于沿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东部海岸,白令海峡的两岸。它冬天到白令海的南部和北太平洋,但它不会远至阿留申群岛以南。另有一庞大的群体,冬天活动于挪威峡湾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斯堪的纳维亚。繁殖于淡水水塘,但栖于沿海水域近溪流出海处。 == 生长繁殖 == 小绒鸭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将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巢穴选在岩石或草木隐蔽的地方。白天在潮汐下觅食,潜水10-18m深度,使用翅膀在水下划水,用翅膀直线飞出水面。能嚼碎贝壳的硬壳及其砂囊。每年晚夏季节,北极地区的岛屿四周被水环绕着,北极狐等很难涉足其中。此时,欧绒鸭便开始在岛屿上筑巢繁殖,巢通常建于浮木或一丛海草下面,用以避风。雌绒鸭每窝产蛋1~10枚(平均5个)。令人惊奇的是:欧绒鸭的巢区十分靠近一种海鸥的巢,而这种海鸥并不好相处,是绒鸭卵和幼雏的捕猎者,既然如此,为何欧绒鸭仍然喜欢与这种海鸥做邻居呢?原来欧绒鸭正是借助这种海鸥的力量,将其更强大的敌人如贼鸥、北极狐等赶走,使这种海鸥在保护自身巢区的同时,也使欧绒鸭免遭侵害。欧绒鸭的这种牺牲局部利益以换取更大好处的做法,确实是很聪明的。一夫一妻制。每年一窝[[3-5]]枚,蛋壳的颜色有浅橄榄油色、带褐色橄榄油色和灰橄榄油色等,卵长7.6cm,由雌鸭孵育25-30天。孵化后幼雏由雌鸭带领,在母鸭和其他雌鸭喂食下,56天后开始能飞行<ref>[http://news.boqii.com/bird/26421.html 小绒鸭生长繁殖],波奇网</ref>。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爱沙尼亚、芬兰、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波兰、瑞典、美国。 旅鸟:比利时、中国、丹麦、法国、德国、格陵兰、冰岛、荷兰、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英国。 == 亚种分化 == 单一物种,无亚种。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等级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北极狼在水塘捕捉小绒鸭,鸭妈妈靠智慧逃过一劫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a05492z9cmq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小绒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