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岁华 的原始碼
←
岁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岁华</big> ''' |- |[[File:U=1084993244,977852818&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0086/20170729080029-1719205383.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5163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0086%2F20170729080029-1719205383.jpg%2F0&type=1#simple_0 陈与义]]]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岁华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陈与义]] |} '''岁华'''是宋朝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作品。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269.html 陈与义] 古诗词鉴赏网 </ref> ==正文== 岁华日已凋,飞叶鸣古瓦。 白头倚危槛,高旻覆平野。 遥瞻疏柳林,下有清溪泻。 三春既繁丽,九秋亦潇洒。 平生万事过,所欠茅一把。 山川郁日夕,有抱无与写。 赋诗老不工,开篇咏风雅。<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luwengui/ 陆文圭的诗词全集 岁华] 古诗词鉴赏网 </ref> ==生平== 陈与义出生于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六月的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志。稍长,他又学诗于当时颇有名的崔鶠(音yàn),其后进入太学深造。 24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这是个闲职,负责开德府(今濮阳)的文学教育工作。陈与义干了3年后辞职,回家与一帮好友吟诗赏画,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又过了两年,他被任命为辟雍录,也就是到太学的预备学校里当老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陈与义的母亲辞世。他在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州守、词人葛胜仲。两年后,由葛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次年,他29岁时的诗作《[[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竟被徽宗看上了。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info/1814.html 陈与义生平] 文学360</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岁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