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崔怡 的原始碼
←
崔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崔怡'''(?—1249年),高丽王朝武臣政权领袖,崔氏家族第二代独裁者。原名瑀,本贯牛峰,于1219年接替其父[[崔忠献]]而掌权,任内设立“政房”,强化崔氏家族的统治。 * 1231年遭遇[[蒙古]]入侵,高丽战败,向蒙古称臣。崔怡为了躲避蒙古压迫,乃利用蒙古人不习水战及四处征伐而无法专顾高丽的特点,于1232年挟持高丽高宗迁都于江华岛,并下令重雕高丽大藏经以祈祷击退蒙古。 * 1234年受封晋阳侯,后升为晋阳公,官拜中书令,1249年去世,传位于庶次子崔沆,谥号匡烈。 ==基本信息 == {| [[File:S27250274.jpg|缩略图|右|[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7250274.jpg 原图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57149/ 来自豆瓣读书]]] |- | 姓名 崔怡 --------------------------------------------------------------------------------- |- | 别名 崔瑀 --------------------------------------------------------------------------------- |- | 民族 朝鲜族 --------------------------------------------------------------------------------- |- | 官职 武臣政权领袖 --------------------------------------------------------------------------------- |- | 爵位 晋阳侯→晋阳公 --------------------------------------------------------------------------------- |- | 谥号 匡烈 --------------------------------------------------------------------------------- |- | 出生时间 不详 --------------------------------------------------------------------------------- |- | 去世时间 己酉年(1249年)十一月初五日 --------------------------------------------------------------------------------- |- | 所处时代 高丽王朝 --------------------------------------------------------------------------------- |- | 主要成就 迁都江华岛,抗击蒙古人 --------------------------------------------------------------------------------- |}<br> == 人物生平 == === 子承父业 === * 崔瑀(崔怡)是崔忠献与宋氏所生之长子,有胞弟崔珦。目前尚未发现关于他出生年的史料,他首次登场的记录是高丽神宗泰和二年(1202年)十二月陪同父亲崔忠献检阅负责平定庆州叛乱的金陟侯所部军队。[[高丽熙宗]]时已官至将军。泰和八年(1208年)曾有高丽熙宗两次临幸梨岘崔瑀府邸的记载。大安三年(1211年)十二月,崔忠献废熙宗,崔瑀受父亲派遣,与平章事[[任濡]]一起去汉南公私邸,迎汉南公王贞入宫继位,是为[[高丽康宗]]。到[[高丽高宗]]时,崔瑀已累升至枢密院副使,并拥有相当数量的私兵,可以说他已成为崔忠献的接班人。 * 贞祐七年(1219年)秋,崔忠献病重,秘密对崔瑀说:“我的病恐怕好不了了,只是担心会有萧墙之祸,你就别再来我府上了。”崔瑀遂称病不出,派他的女婿金若先将军伺候崔忠献。原来,崔忠献的一些亲信如崔俊文、池允深、柳松节、金德明害怕自己在崔忠献病死后会被崔瑀清算,便把赌注押在崔瑀的弟弟宝城伯崔珦身上。于是他们派人假借崔忠献之口催促崔瑀去探病,打算趁机除掉他。差使来了很多次,崔瑀愈发怀疑而没有动身,恰在此时金德明投靠崔瑀,将其阴谋和盘托出,崔瑀方才知晓真相。随后池允深、柳松节亲自登门请求崔瑀去探病,被崔瑀扣押,接着崔瑀派人抓捕柳松节,将此三人流放,途中杀死了崔俊文。后来崔瑀又将崔珦放逐到洪州。 <ref>《高丽史》卷一二九,列传第四二,《叛逆传·崔怡》:高宗六年, 忠献有疾, 密谓怡曰, “病将不瘳, 恐有萧墻之患, 汝勿复来.” 怡遂称疾不就, 令其女壻将军金若先侍疾. 忠献婢桐花貌美, 里人多通, 忠献亦私之. 一日, 戱曰, “汝以谁为夫耶?” 婢以兴海贡生崔俊文对. 忠献卽召俊文, 留於家奴, 使之补队正, 至大将军, 日见宠任, 请谒者, 皆附之. 俊文於忠献家侧, 大营私第, 交结勇士, 与上将军池允深·将军柳松节·郞将金德明, 为忠献羽翼. 及忠献病, 四人谋曰, “公弃世, 吾辈必为怡所虀粉. 季子珦, 胆气过人, 可属大事.” 因瞯怡候疾, 欲除之, 遣人报怡曰, “令公病笃, 欲见公.” 报至再三, 怡愈疑不至. 德明反, 以其谋告怡, 怡慰谕留之. 俄而俊文·允深等至曰, “公疾革, 宜速往候.” 怡卽捕二人, 幷松节, 分配远岛, 道杀俊文.</ref> === 内政统治 === * 崔忠献死后,崔瑀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其父的地位,执掌了高丽的政权。为了收买人心,崔瑀把父亲积累的金银珍玩献给国王高宗,翌年又将崔忠献生前掠夺的土地人民各还原主,还贬谪了郑邦辅、文惟弼等一批贪官污吏,整顿了吏治,使崔忠献统治时期的贪渎之风有所收敛。贞祐九年(1221年)五月,高宗欲封崔瑀为晋阳侯,崔瑀固辞不受。同年十二月,高宗拜崔瑀为参知政事、吏兵部尚书、判御史台事,并在由李奎报起草的麻制中表彰了崔瑀掌权两年来的善政。贞祐十年(1222年)任枢密院使、吏兵部尚书、上将军。 * 崔瑀与武臣政权之前的首脑不同,他颇具文臣气质,本身也是一位书法家。他崇尚中华文化,曾提出要让高丽的文物礼乐“一遵华制”,并厚待来高丽的宋朝人。他当政后,延续父亲崔忠献制定的怀柔文臣的方针,规定录用和晋升官吏时必须首先考虑文臣,其门客“多当代名儒”,笼络了[[李奎报]]、[[崔滋]]等一批文人学士来为崔氏政权服务。从乙酉年(1225年)开始,百官就在崔瑀府上献上政事簿册,交给崔瑀过目,六品以下的官员匍匐地上,不敢抬头看崔瑀一眼。此后崔瑀便在私邸里设立“政房”,拣选一些文士来充任,官名采取蒙古语名称“必闍赤”,用来决定人事,国王仅能画押而已。 * 崔瑀当政后,内乱时有发生。贞祐十一年(1223年),上将军崔愈恭、吴寿祺等企图杀光文臣,事泄后被崔瑀贬谪,翌年崔愈恭等谋杀崔瑀,崔瑀得知后将他们全部杀死,并牵连许多人被流放海岛。丁亥年(1227年)春,有个叫周演之(崔山甫)的术士对崔瑀说:“当今国王有失去王位的面相,您却有王侯的面相,这是命中注定的,岂能避开吗?”崔瑀把这话说给自己的心腹将军金希磾听,[[金希磾]]找到[[周演之]]求证此事,周演之大吃一惊,赶紧对崔瑀说:“前几天我给您秘密说的那番话泄露出去了,恐怕会大祸临头啊!”崔瑀很不高兴,认为周演之侮辱了自己。正好这时有人对崔怡说:“前段时间您不是生病了吗?上将军卢之正、大将军琴辉、金希磾在周演之家聚会,想要杀害您,然后奉迎前王(高丽熙宗)复位。”崔瑀经过调查后将周演之、金希磾等涉事者一律处死,并转移安置熙宗于江华岛(后改乔桐岛)。庚寅年(1230年)夏,被崔瑀发配到洪州的崔珦勾结柳松节等余孽作乱,崔瑀派蔡松年等带兵平定叛乱,杀死柳松节,崔珦则死于狱中。此时崔瑀愈发多疑,制造不少冤案。比如有个叫文大淳的人被某僧诬告谋反,崔瑀听信其言,不经任何审问就将文大淳等五人处死,朝野都觉得他们冤枉;又如国学博士金挺立、白良弼与学录廉守臧、直学景瑜有隙,向崔瑀控告白、景二人“讥谤时政”,崔瑀大怒,将二人下狱并发配海岛。<ref>《高丽史》卷一二九,列传第四二,《叛逆传·崔怡》:国学博士金挺立·白良弼, 恶学录廉守臧, 直学景瑜, 谮以讥谤时政. 怡怒囚街衢狱, 寻配守臧于神草岛, 瑜于巨济.</ref> === 外患不断 === * 崔瑀执政时期,高丽的外患逐渐严重。贞祐十一年(1223年),倭寇侵犯金州(今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是高丽史上首次出现日本海盗侵犯的记录,此后倭寇频频入侵,崔瑀在丁亥年(1227年)派朴寅出使日本,请求镰仓幕府禁绝倭寇,得到允诺,并收获良好效果,崔瑀对朴寅大加赏赐。 * 最大的外患来自北方的蒙古,在崔瑀上台前夕,蒙古透过协助高丽剿灭入侵契丹人而与高丽结为兄弟之国。贞祐九年(1221年)八月,蒙古使臣著古与来到高丽,传达成吉思汗之弟铁木哥斡赤斤要求高丽赠送獭皮、细绸、细苎等诸多物件的命令。崔瑀命大臣崔珙负责接待蒙古使臣,却遭到蒙古使臣的凌辱,最后著古与等在金希磾的劝解下才稍微息怒。其后这可、喜速不花等蒙古使臣陆续来高丽,面对不可一世的蒙古使臣及强大的蒙古帝国,崔瑀被迫接受其要求,向蒙古馈赠“国赆”。同时,崔瑀在东北面的宜州、和州、铁关等地修筑城堡,加固开京罗城,防备蒙古入侵。乙酉年(1225年)正月,蒙古使臣著古与在离开高丽时被杀,两国遂断绝往来六年之久。 * 辛卯年(1231年)八月,蒙古元帅撒礼塔以清算著古与等被杀之事为名入侵高丽,在铁州、平州制造大屠杀,崔瑀出动三军迎战,又征兵诸道、收编草寇,但无法抵御蒙古兵的南下。蒙古兵长驱直入,于十二月兵临开京,崔瑀对此无可奈何,他让私兵保卫自家,让老弱兵守城,自然无济于事。高丽“君臣思所以捍御之计,仓惶罔知所图,但把膝环顾,长太息而已”。崔瑀先派御史闵曦、内侍郎中宋国瞻去犒劳蒙古兵,再派淮安公王侹去蒙古军营请降,在接受了蒙古苛刻的进贡要求及都旦等72名达鲁花赤被设置于高丽后,撒礼塔撤兵,接着高丽派赵叔昌、薛慎去蒙古奉表称臣。第一次高丽蒙古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 避蒙迁都 === * 由于高丽难以完成蒙古人提出的进贡要求,又不堪达鲁花赤的压迫,所以崔瑀打算继续与蒙古对抗。壬辰年(1232年)四月,高丽四品以上官员开会商议与蒙古决裂以后的对策,大部分官员都主张坚守开京,只有郑亩、大集成要求迁都避乱。然而崔瑀在第一次高丽蒙古战争时,就有意迁都江华岛,此次更是打定了这个主意,为此召集宰枢两府在他府上开会,两府官员都畏缩不敢言。唯独参知政事俞升旦表示了不同意见,说:“以小事大天经地义,用礼仪来服事他们,用信义来和他们交往,他们又有什么借口来骚扰我们呢?放弃城郭宗社,逃窜到海岛躲起来,苟延残喘,让边民丁壮全部死于锋镝,老弱被俘虏为奴隶,不是治国的长久之策。”崔瑀不听。其后一名叫金世冲的夜别抄指挥闯进房间内,质问崔瑀说:“松京自太祖以来守了二百多年,城池坚固,兵食充足,本应该戮力同心,死守社稷,除了这里还能迁都到哪儿?”崔瑀反问守城之策,金世冲无法回复,大集成趁机呵斥道:“金世冲效法儿女之言,要坏了大事,请把他斩首示众!”金铉甫也这样鼓动,崔瑀乃下令处斩金世冲,此后无人敢反对迁都。崔瑀率领亲族同党先搬到城南敬天寺,对随从者施以重赏。他还在开京张榜公布迁都之事,如果拖延的话,都以军法论处,又派使者到各道,督促民众进入山城或海岛,做好全面抵抗蒙古的准备,同时派两领军队到江华岛营建宫阙。七月六日,国王高宗及崔瑀等百官离开开京,次日抵达江华岛,与之同行的还有开京数十万百姓。当时正值雨季,一路上哭声震天。就在崔瑀紧锣密鼓地筹备迁都期间,72名蒙古达鲁花赤也被全部杀死。在迁都时,御史台皂隶李通联络开京周边的草贼和城中奴隶造反,被崔瑀派兵击败,因此得以平安迁都。 * 迁都江华岛后不久,撒礼塔再率大军征讨高丽,却于壬辰年(1232年)十二月在处仁城被高丽僧人金允侯射死,蒙古兵撤退,加上其后因蒙古忙于征讨东真国(东夏)和灭金,故高丽外患有所减轻。然而内乱却接踵而至,在癸巳年(1233年)高丽的东京(庆州)和西京(平壤)相继爆发叛乱。崔瑀派[[李子晟]]平定了[[崔山]]、[[李儒]]等在东京发动的叛乱,又派家兵3000人由北界兵马使闵曦率领来讨伐毕贤甫、洪福源等在西京发动的叛乱,将当地民众迁徙到海岛,西京遂被夷为平地。毕贤甫被腰斩于江华岛,洪福源则逃入蒙古,崔瑀为了讨好洪福源,避免招惹蒙古,封其在高丽的父亲洪大纯为大将军,其弟洪百寿为郎将,并不断赠送贿赂。 * 甲午年(1234年),高丽高宗以迁都之功,重提崔瑀封侯之事,百官都登门祝贺,崔瑀却借口迎诏礼物不备而推辞,于是州郡纷纷向他馈赠礼物,终于在十月二十五日接受了晋阳侯的册封。高宗在册封教书中称赞崔瑀:“拥立予一人,定策佐命,是则朕之带砺不忘之功也;当犷俗之往来也,料敌制变,知几如神,寻率民迁都,完保我社稷,至于翦灭叛逆,复振朝纲,是则三韩之功也;天下所同苦者,达旦统军撒里打(撒礼塔)也,由卿奇算所及,毙于一箭,使万国同悦,是则天下之功也。噫!于朕、于三韩、于天下有此奇伟不常之功烈,求之古今,无有俦匹。而朕若重违卿志,持而不断,则非特三韩也,天下其谓朕何?”<ref>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三三,〈晋阳侯封册教书〉。 </ref> 翌年,崔瑀的外孙女即金若先之女嫁给太子王倎(后来的高丽元宗),随即生下太孙王谌(后来的高丽忠烈王),崔氏政权进一步巩固。 === 江华时代 === * 据《高丽史》记载,崔瑀于壬寅年(1242年)十月晋爵为晋阳公,其后改名为“怡”,但这可能与史实不符。据《东国李相国集》中的李奎报诗注,崔瑀在丙申年(1236年)十一月还是“晋阳侯”,但立于戊戌年(1238年)的月南寺址真觉国师碑文和同年铸造的福泉寺饭子(金鼓)上的铭文中均称他为“晋阳公”,而且己亥年(1239年)他为《南明证道歌》所作后序的落款也是“中书令晋阳公崔怡”,可知最晚在戊戌年(1238年),崔瑀就已晋爵为公,或许改名为“怡”也在此时。而且月南寺址真觉国师碑文显示崔瑀(崔怡)的官位在戊戌年(1238年)时已经是门下侍中,到己亥年(1239年)更成为中书令,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 撒礼塔死后,蒙古于乙未年(1235年)第三次入侵高丽,战争持续三年,虽然高丽遭到惨重破坏,却因蒙古兵不习水战而无法横渡江华天堑,故高丽得以苟延残喘。在此期间,崔瑀下令设立大藏都监,重雕在第二次高丽蒙古战争期间被蒙古兵烧毁的高丽大藏经,这就是后来的“八万大藏经”;又命令用金属活字刊行《详定礼文》二十八本,以保存高丽的典章制度。丁未年(1247年),蒙古第四次入侵高丽,因大汗贵由去世而撤兵。 * 在高丽面临着频繁的内忧外患、无数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呻吟的同时,崔瑀却在江华岛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迁都江华岛后,崔瑀征发都房及四领军为自己营建豪华的宅邸,从开京、安养运输松柏等树木到江华岛,许多人在途中被淹死或冻死,沿途州县民众纷纷弃家躲进山里,有人在升平门匿名张榜写道:“人与柏孰重?”崔瑀用军民的血汗为自己营建了广袤数十里的园林。 乙巳年(1245年)五月,崔怡大摆筵席,宴请高官,场面宏大,耗费巨万,动员八坊厢工人1350余名。后人批评道:“八坊厢者,国朝之太平盛事也。今蒙兵侵扰,窜入海岛,社稷仅存,实君臣同忧、若涉渊冰之日也。而怡乃盗窃国柄,妄矜侈大,略无畏忌,罪固不容诛矣!”<ref name="MY1"> 《东国通鉴》卷三三。</ref> === 晚年风波 === 崔瑀晚年,逐渐为后嗣问题担忧。他妻妾成群,先后娶了郑氏(郑叔瞻之女)、大氏(大集成之女)两位夫人,妾室在三十人以上。然而两位夫人都没给他生下儿子,反倒是妾室瑞莲房生了万宗、万全两名庶子。崔瑀起初并未考虑将他们作为接班人,而是器重其女婿金若先,因此流放此二子出家为僧。、大约在戊戌年(1238年)左右,金若先因与崔瑀女儿关系不和,导致被崔瑀女儿勾结她的私通奴隶向父亲诬告,崔瑀遂杀了金若先,后来崔瑀知道这是诬陷,杀了和他女儿私通的奴隶,并终身拒绝与这个女儿见面。癸卯年(1243年),有人向崔怡(崔瑀)诬陷金若先的儿子金偫(金敉)聚集无赖之徒,图谋不轨,崔怡听说后大怒,将金偫削发流放河东,和金偫接近的将军金正曦等35人被丢到江里淹死。此后他开始将接班人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庶子,其时万宗、万全因在地方作恶多端而被崔瑀的亲信朴暄告状,崔瑀将此二子召还,其后又指责朴暄离间他父子而将其流放。、崔怡选定了次子万全,将其姓名改为崔沆,于丁未年(1247年)正式让崔沆走上前台。做好身后安排后,崔怡也即将走完他的一生。己酉年(1249年)十一月初五日,崔怡去世,享年约七十岁,结束了对高丽三十年的铁腕统治。死后谥号匡烈,配享高丽康宗庙庭,追赠“推诚卫社同德佐理匡辟翼戴相迁智陪柱天制乱帝赉天纵应变济之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上柱国上将军监修国史判御史台事晋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其孙[[崔竩]]倒台后,崔怡的牌位与画像被逐出太庙,但在中统三年(1262年)再次作为迁都功臣而图形壁上。<ref>《高丽史》卷二五,世家第二五,《元宗世家一》:冬十月 己未 重营弥勒寺及功臣堂. 初, 自太祖以来功臣, 皆图形壁上, 每岁十月, 为张佛寺, 以资冥福, 顷因迁都久废, 至是, 王命重营设斋. 以壬辰年迁都功臣崔怡, 戊午年卫社功臣枢密院使金仁俊, 上将军朴希实·李仁桓·金承俊·朴松庇, 枢密院使柳璥, 将军金大材·金用材·金硕材·车松祐, 上将军林衍, 将军李公柱, 大将军金洪就等, 并图形壁上.</ref> == 人物轶事 == * 君臣问疾:丙戌年(1226年),崔瑀得了浮肿,从宰枢两府到官属小吏都争相为他祈祷,纷纷设立斋戒,写祷祝文,造成开京的纸价为之昂贵。閤门祗候林靖的妻子是医家的女儿,给崔瑀贴引毒膏后病情好转,高宗立刻提拔林靖为工部郎中。从此事足以看出崔瑀权势之大。 * 宴乐惊雷:崔怡崇尚奢华,热衷宴会享乐,常常聚集高官饮酒无度,夜夜笙歌,即便在江华岛也过着这样的奢靡生活。他曾在丙午年(1246年)设六个桌案,陈列七宝,用极其丰盛奢侈的饮食来招待高宗,崔怡自鸣得意道:“还会有像今天这样的欢宴吗?”有一次他邀请宰枢两府大臣及诸将军宴会,并召集伶人演奏唐乐,就在极尽欢乐之时,突然天上打雷闪电,崔怡感到害怕,急忙中止宴会。 * 精通书法:崔怡在历代武臣政权首脑中以精通书法著称,据说他“于真、行、草无所不兼,草则如迅鹘飞空,轻风卷雾;真、行则如阵马齐首,步骤闲舒,无不中规,然中有奔逸薾云之气,少放则自亦不能遽遏也”,李奎报赞其字曰:“朝日排云兮不足况其明丽,鸾腾凤翥兮未足比其联翩,妍莫妍兮中有强,强莫强兮还有妍,气骨风流,惟公兼焉,天符神契,得乎自然。” 泰和六年(1206年),高丽熙宗让他在宣庆殿屏风上写《洪范》,在大观殿屏风上写《无逸》,以迎接金朝册封使。 此外大观殿匾额也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过其书法作品皆已失传。 == 人物评价 == * 《东国通鉴》:怡乃盗窃国柄,妄矜侈大,略无畏忌,罪固不容诛矣!<ref name=MY1/> * 《(新编)韩国史》:就算是因为崔瑀的抗争才使高丽得以维持下去,也无法予以肯定评价。对于蒙古军到来就欢呼雀跃的当时陆地居民们而言,高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ref>国史编纂委员会.《(新编)韩国史·卷18·高丽武臣政权》:国史编纂委员会,1993年:第96页</ref> * 《朝鲜通史》:蒙古达鲁花赤的驻留直接威胁到当时高丽执政者崔氏的统治基础。假如高丽王室和蒙古势力相结合,崔氏的私人政治体系就不能存在。尽管如此,崔瑀竟连抵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勇气也没有。崔瑀于达鲁花赤还没有全部配备到开京以下各主要都市之前,即一二三二年七月,决定迁都江华岛。……崔氏一派对人民只做了这样一类事情,就是命令他们到山城或海岛避难。有时为了镇压陆地上的人民,还动员过他们自己的军队。他对侵略军既不和又不战,只是设法寻找对维持自己政权有利的条件,崔氏一派的两班们就是以这种十分模糊的态度,在江华岛——首都(称江都)豪华地虚度了三十年的岁月。<ref>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译.《朝鲜通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34—135页</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其他国家军政人物]]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崔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