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巨鳾 的原始碼
←
巨鳾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巨鳾</big> ''' |- | [[File:巨鳾.jpg|缩略图|居中|'''巨鳾'''[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8/27/091115mrzekbfnfk5ykg55.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1102164-1-1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巨鳾</br> 拉丁学名:Sitta magna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鳾科 </br> 属:鳾属 </br> 种:巨鳾</br> 亚 种: 2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Ramsay, 1876 </br> 英文名称: Giant Nuthatch </br> 保护级别: 濒危(EN) IUCN标准</br> |} '''巨鳾'''(Ju Shi)<ref>[https://www.birdnet.cn/thread-1102164-1-1.html 巨鳾(附图)],鸟网,2015-8-27</ref>(学名:Sitta magna)是小型鸣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全长约[[200毫米]]。额至头顶白或灰白。眼先、眉纹黑色,并延伸至后颈。肩、背、腰及尾上覆羽均为暗蓝灰色。颊和耳羽污白。两翼暗褐色,各羽均缘以淡蓝灰色。常在树干、树枝、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在洞中筑巢,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和贵州。 == 形态特征 == 巨鳾'''雄性'''成鸟:头顶、枕和颈部呈亮[[石板灰色]];嘴基沿眼上方至后颈两侧有1道亮[[黑色宽纹]];肩羽和上背为[[石板蓝灰色]],腰至尾上覆羽较浅淡;中央尾羽较背羽色暗;次l对尾羽内翈[[黑色]],外翈及羽端与中央尾羽同色;向外2对黑色,内翈具白端,外翈的羽缘和羽端灰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内翈具灰黑色羽端和大型白色次端斑,外翈先端大部分为灰黑色,中段白色,或仅于基部与黑色相连处的外缘白色;翅黑褐,翅表面与背略同;颊、颈侧、颏及喉部灰白色;下体灰色沾浅蓝,中央微染皮黄;两胁深灰;覆腿羽、肛周及尾下覆羽均深栗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羽端;翅下覆羽黑色;初级飞羽腹面基部呈白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鸟相似。但上体较雄鸟暗;头侧纵纹[[污黑色]];头顶和后颈石板灰,稍沾[[浅棕黄]];整个下体较雄鸟多沾[[皮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呈深石板灰至黑色,下嘴基部青白或石板蓝;跗跖和趾、爪角褐色。 == 生活习性 == 巨鳾生活习性与一般鳾类相同,性较活泼,既善于顺树干向上作短距离攀行,也善于头朝下沿树干向下爬,或在横树枝上,它们也能向各个方向爬行,并觅食树皮缝隙中的昆虫。是较为常见的鸟,多与普通鳾、滇鳾混群,边叫边攀爬在树干上觅食,很少停息。大多在树干高处活动。 主要食物多为[[昆虫]],有蚂蚁、鞘翅目昆虫,其次是蝶、蛾等昆虫和幼虫,偶尔也食植物果实等<ref>[http://www.huaniaowang.com/wildbirds/jushi.asp 巨鳾生活习性],花鸟网,2016-10-19</ref>。 == 栖身环境 == 巨鳾主要栖息于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也出现于常绿阔叶林。栖息地海拔1000~2000米。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南半岛北部山地特有种。 == 繁殖方式 == 巨鳾像大多数其他鳾鸟,巢多筑于天然树洞中、树干缝隙和裂缝,也利用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作巢。洞入口常用泥土涂抹的很圆很小,洞内垫有细草、苔藓或羽毛。每窝产[[4-6]]枚卵,成鸟父母采取轮流孵卵,雄鸟参预育雏,与雌鸟共同觅食喂雏。幼鸟离巢期在25天左右<ref>[http://www.huaniaowang.com/wildbirds/jushi.asp 巨鳾繁殖方式],花鸟网,2016-10-19</ref>。 == 分布范围 == 巨鳾是[[中国西南部]]、缅甸中东部和泰国西北部山区的[[特有物]]。大多数记录来自[[中国云南]]。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1 || [[巨鳾西南亚种]] || Sitta magna ligea || Deignan, 1938 |- | 2 || 巨鳾指名亚种 || Sitta magna magna || R. G. W. Ramsay, 1876 |- |} == 种群现状 == 根据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1)对近期记录和调查的评估,此前数量估计为2,500-9,999只成熟个体。 然而,证据表明数量可能比这小。 云南的数量占据了大多数记录,估计有800-2,000只成熟个体,最大亚群中仅有6-50个成熟个体(Han Lianxian 2012)。 因此,全球数量中有1,000-2,499只成鸟,大约相当于1,500-3,800只。 巨鳾大多数记录来自中国云南,缅甸只有两个地方分布,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两个地区都被认为该物种已经绝迹了,而泰国有九个已知分布的区域,数量正在下降。在缅甸掸邦进行的全面调查未能成功定位该物种(2012年)。老挝沙耶武里省的抽机搜索也没有成功找到物种或更适合的栖息地(J. W. Duckworth in litt.2013)。中国云南的调查发现,在访问的成熟松林的大部分地区,这些物种的密度较低(Anon.2007),没有任何数量增加的迹象(Lianxian Han in litt.2013)。中国云南的实地调查估计该省有800-2,000只成熟个体(Han Lianxian in litt.2013),这表明全球数量在1,000-2,499只成熟个体之间。总体而言,[[数量可能正在下降并且变得越来越分散]]。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濒危(EN)<ref>[https://www.doc88.com/p-7314950411960.html IUCN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道客巴巴,2017-12-13</ref>。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巨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