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關於 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张巷镇 的原始碼
←
张巷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724HQ.jpg|thumb|right|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9/9404ece68cf8403aab4ecf83d80184ce_th.jpg 原图链接]]] [[张巷镇]]位于[[丰城市]]东南部,距离丰城市区20千米,距离省会[[南昌市]]60千米,常住人口53410人(2017年),土地面积101.24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捷,京九铁路自北而南贯穿张巷镇并设有火车停靠站,丰抚公路经白马集镇横境而过,镇南有[[白马寨]]明清赣派建筑群。全境耕地面积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张巷镇将积极推进优质大米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金蜜柚]]种植基地等五大基地的建设。<ref>[http://www.tcmap.com.cn/jiangxi/fengchengshi_quzhangxiangzhen.html 张巷镇] </ref> 中文名称: 张巷镇 外文名称: Zhangxia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张巷、草溪、九坊、东岭等 电话区号: 0795 邮政区码: 331116 地理位置: 江西中部 面 积: 101.24平方公里 人 口: 53410人(2017年) 方 言:赣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 火车站: 丰城站、张巷站 车牌代码: 赣C 民 系:江右民系 ==风情习俗==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传统节日、庙会;婚丧寿喜乃至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相继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文化不发达的过去尤为突出,有大众性的活动,也有群众组成的业余表演班子。.方言俗谚。方言俗谚是人民群众的独特创造,是群众长期劳动实践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地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如称舅父为姆舅、舅母为姆亲,叫晚上为夜哩、太阳为日头。俗谚中有指导农事的农事谚,如“春争日,夏争时,只争早来不宜迟”,教人民要抓住季节;“头伏芝麻,二伏豆”、“七葱八蒜,九油十麦”是指导下种时间的;“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是教人们要勤耕作勤施肥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谚语,代代口语相传,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如“心中无疾病,不怕冷麻糍”、“井水不打不满边,不供爷娘无闲钱”,“忍得一时气,能解百日忧”等。各种特色文化争奇斗艳。在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张巷人民在不同的领域创造了各种特色文化,主要有建筑文化、碑刻文化、宗教文化、节日文化、婚丧喜庆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建筑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近80余幢古民居建筑和100处匾额;整个古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保存比较完整和集中,具有典型的江西民居风格。建筑群内有大量的木雕石刻,兵车战马、飞禽走兽、花草树鸟无不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历史文化价值,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碑刻文化除各种古建筑、寺庙的匾额外,主要有“文林家塾碑”,记述了文林家塾的建造历程;金山揭家的名人题匾,共八块,为民国梁启超、徐世昌、熊际可等名人所题。解放前,张巷地区有寺庙36处之多,其中桥头的钟城福地和张巷的天符庙等都较有名。钟城福地位于钟城山巅,海拔125米,庙堂巍峨,前后三进,分别为罗汉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各种菩萨千姿百态。每年正月庙会,各村举行游神、游灯活动,并伴有舞“狮子”、“滚龙”、“划龙船”等表演,看热闹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其中最壮观的数正月初八张巷圩“天符老爷”出庙游乡和正月十一灌山上社庙的“完猪上岭”场面。张巷狗肉自古有名,远近闻名,在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到张巷不吃狗肉白到”之说,其炒、煮、蒸、焖等烹调技艺独特,技术高超,红烧狗肉、白切狗肉以其色泽光润,肉嫩清香不腻口而闻名。在张巷农村,不同的宴席安座上席都有严格的讲究,二、三个知己朋友碰杯也常来一套行酒令,表现出本地化的酒文化。在服饰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小孩的穿.戴上。在五六十年代都能看到,一些小孩的羊角帽(有的还有银饰)、肚兜、风袍、鞋子上都有手工勾绣的各种精美图案,美轮美奂。张巷其他特色文化也很多,如农耕文化、剪纸文化等。 ==历史沿革== 张巷镇原是一座[[道茅小山,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巷道, 至正十一年,[[抚州]]临川莫岭[[张明远]],携妻子迁来,在道茅巷边搭棚居住,故名[[张家巷]]。 1949年为张巷乡, 1951年属十三区, 1958年成立张巷公社, 1961年分为白马、屽山、张巷公社, 1968年复并为张巷公社, 1984年改乡, 1994年设镇。 1997年,面积100.6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张巷居委会及张港、九坊、草溪、东岭、上泽、江家、罗桥、邵坊、王家、塅上、邹坊、桥头、长坑、范桥、瓘山、李家、金山、白马、前村、下张、何家21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辖张巷居委会,张巷、草溪、九坊、江家、范桥、王家、上泽、东岭、瓘山、桥头、长坑、邹坊、前村、白马、金山、何家、下张、塅上、李家、罗桥、邵坊等21个村委会,243个村小组,三个墟镇。 ==地理环境== 张巷镇位于丰城市东南部,是江右民系的聚居地和繁衍地,镇南有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京九铁路自北而南贯穿张巷镇并设有火车停靠站,丰抚公路经白马集镇横境而过,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距丰城市区19公里,辖区南北长8.13公里,东西宽11.56公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53410人(2017年),均为汉族江右民系。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 ==区位特点== 区位优势明显是张巷镇的一大特点。有京九铁路和丰抚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张巷火车站。张巷镇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内三条公路干线已全部水泥硬化,大部分村委会的进村公路也已实现水泥硬化,交通十分便利。农业是张巷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张巷镇共有粮田面积5.7方亩,年产粮食8550万斤,粮食产量绝对值居丰城市首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四大特色农业基地。即西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水禽饲养基地和肉狗养殖基地。张巷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形成规模的有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钟城山道教文化景观和灌山熊佛西故居。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以各类牌匾著称,共保存有极具书法艺术价值的行、草、隶、篆各种书法牌匾100多块,是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的杰作;钟城山道教文化景观始建于东晋公元317—一420年,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仍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顶一眼香泉四季不枯更是该山灵气的象征。中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与夏衍、田汉、茅盾等齐名的熊佛西的故居则是张巷镇又一宝贵的人文景观,这座令广大演艺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故居已经成为颇有开发潜力的旅游项目。 ==经济建设== ===综述=== 张巷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特色家畜养殖业发达,是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整体推进乡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结构布局合理,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78511.32亩,人均1.3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61100.9亩,2011年生产粮食86750吨。08年,我镇全力实施近万亩土地的土地平整项目。其中王家、范桥、上泽等村委以种植蔬菜、水稻为主,而且土地平坦、适宜机械化操作,09年以来,我镇全力打造了以王家村为中心,辐射范桥、上泽等村委会的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我镇已建大棚150余个,占地300余亩。 ===第一产业=== 2000年张巷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4年荣获省人民政府“全省公共卫生先进单位”,2005年荣幸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镇”。点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抓好了王家陈家、邵坊老任、何家范家、王家赵家、白马、上泽舍前等示范村建设;同时,坚持量力而行,在全镇稳步推进旧村改造,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根本改善。2005年王家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域经济全面发展。争取并实施了红旗电排总站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标准化粮田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2005年总产达10236万斤,早熟梨、优质柑桔、高产油茶、黄栀子药材和养狗、养猪、养鸭、养鱼等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发展各类种养大户470多户。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全力支持发展个体工商业、服务业等民营经济,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800余户,城镇人口已达1.1万人。依托市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先后引进了电建公司、中国——挪威合资的埃肯港源材料(江西)有限公司、南华物流有限公司等项目,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5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3606元。张巷镇小城镇建设起点高,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境内设有3150KW变电站和日产3000吨自来水厂,水电可以满足供应。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价格低,有可支配劳动力2.6万个;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存量大、且大都是公路沿线的荒山、荒水、荒坡、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还可享受赠送土地的优惠。张巷镇经济建设步伐日益加快,2003年,张巷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业总产值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农业总产值达8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首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的目标。农业仍然是张巷经济的基础。张巷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特色家畜养殖业发达,是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整体推进乡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特别是肉狗特种养殖闻名全市,堪称江南一绝,有“狗肉不过张巷不香”之称,农业结构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拥有王家无公害大棚蔬菜、白马金蜜柚和三溪峡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基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张巷镇的农业不断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03年,张巷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5,7万百,年贡献商品粮7600万斤,粮食生产绝对值居丰城市之首,是丰城市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的2000亩西瓜种植基地,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水禽养殖基地和20000条肉狗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 民营工业异军突起成为张巷工业经济的发展新趋势。2003年,张巷镇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3家,产值占张巷镇工业总产值的93%。由于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张巷镇越来越成为外藉人士投资的热土,除巳向游人开放的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钟城山道教文化景观和熊佛西故居外,张巷镇还计划把山溪和小源两座水库作为旅游开发的精品项目,以招商引资的形式注资,力争通过3—5年的开发,形成与白马寨、钟城山和熊佛西故居相映成辉的精品旅游线路。小城镇建设是张巷镇的优势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旅游集镇,使集镇面积由原来妁0.25平方公里扩大到2.4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由原来的2300人增加到1.1万人,小城镇建设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集镇”、“江西省示范集镇”等称号,并被确定为江西省京九沿线100个重点集镇之一。 ==社会事业== 先后投资4000余万完成了卫生院住院部大楼、敬老院、集贸市场及新张巷中学的建设,2010年,被列为宜春市重点建设集镇。建成区面积由0.4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街道宽阔,基础设施配套,高楼林立,彰显现代气派。集镇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先后有电管、公安、邮电、卫生院、计生、信用社、交管、司法调解等单位(部门)选址建设了办公大楼并整体迁入新址,中心小学、张巷中学实施了配套建设,兴建了银三角农贸市场、金三角农贸市场,在金三角市场投资120万元建设了高规格钢架交易棚。 ==历史文化== 东汉建安十五年,张巷境内就有先民居住。至唐代(公元618—960年)已建立了凤池、后雷、老洲、桥头傅坊、水平垅尧家、下荣、老裴、屈家、下溪等村。至宋代(公元960—1270年)又发展了文家、范桥、罗家、梅花井等三十六个村。元宝庆元年(1312年)张巷街老圩建立。元至正二十一年(1316年)张巷白马寨圩建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张巷灌山又建立圩场。自古以来,张巷这方热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张巷人民敦厚诚朴,勤劳智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兴学重教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张巷各地私塾兴起,百户上下的村都设有私人学馆,有富贵人家一、二家请一位先生或几家联请一位先生,还有一村或联村请先生的,学馆分蒙馆和经馆。.解放后,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张巷镇有张巷、白马、灌山三所初级中学,开设46个班,教职工138人,学生近3000人。有一所中心小学和二十一所村完小,共设182班,教职工215人,学生7200余人。文人名士人才济济。自古以来张巷产生了大量的科举人物,名人辈出。有记载的有:元代韵州学正熊垣,明代尚宝司卿杨应祥,江都知县熊明遂,刘世举敕封三王,熊梦虱、熊梦蛟均拜官守备。清代熊斋鹤,翰林庶古士,著有《西园辑存》,其大弟中鹤,楚雄同知;小弟宇鹤历任教谕,著有《焦园诗草》;熊履,善诗词,名噪一时,著有《也庄山文集》二十卷,《也担吟诗集》三十八卷;戴峨山,江右名进士、诰封明咸将军。清至民国初张巷籍名人还有进士、钦点主政杨祖兰,举人杨廷言,武进士杨金诰,潮州府同知熊元翼·,平谷县知县熊起鲲,宁岗知县杨宗汉,举人,串城县代县长熊际可,湖南辰州府同知熊懋奖,兵部职方司主事熊梦符等,他们无不是学有所成,名文相随。熊佛西,张巷灌山人,我国近代著名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先后创作了《这是谁的错》、《一片爱国心》、《孙中山》、《铁笛》、《山水人物印象记》等四十多部话剧、长篇小说、散文集等,创办《文学创作》、《当代文艺》、《人民世纪》等刊物,并导演话剧《茶花女》等,出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他培养的戏剧工作者,遍布祖国各地。熊佛西光荣当选了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政协二、三、四届会议,并先后任上海市第一届文联理事,第二届文联副主席、上海剧协副主席。 ==视频== 丰城市张巷镇 {{#iDisplay:u0642hm4ryf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巷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