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张良墓 的原始碼
←
张良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张良墓</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69c8776bd3bbee6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63173&sid=647659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张良墓 地理位置: 开封市兰考县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河南省开封市 |} '''张良'''(?-前185年)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颍川)贵族。[[张良]]祖上出自姬姓,为韩国相。秦灭韩后,杀其家族三百余人。张良曾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报仇,未遂。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事反秦,归附刘邦,成为[[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晚年隐居于深山之中,修炼道家功夫。公元前185年,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ref>[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24310005ff76b284cb80?from=pc 微山岛——张良墓]头条</ref> == 墓地介绍 == 张良墓是兰考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现在,为了对张良墓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兰考县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对张良墓区的树木设置了保护标识,使整个墓区保护状况良好。 '''湖南青岩山''' 先说呼声最高的湖南[[张家界]]青岩山顶的张良墓。《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当地传说张良为避杀身之祸,功成身退,跟着赤松子大仙南游天门、青岩等名山大川,不食五谷,专吃百草花果,修炼仙道。张良死后,吕后想寻到张良的墓地。谁知诏令一下,天下一夜间就发现好几百座"张良墓",弄得吕后无处下手。但武陵郡乔太守却向[[吕后]]密报,说张良墓葬在青岩山,而且说,张良与他的师傅黄石公并葬在一起,不然为什么拱出了个"黄石寨"?吕后听了,觉得有理,便传下密旨,令乔太守率三百士卒,带上风水先生,扮成游客,进青岩山查访。乔太守一行,从锣鼓塌寻到黄石寨,又从龙凤庵访到水绕四门,果然在相柳岩下,发现了墓地。乔太守拨开树枝,见碑头上分明写着"张良之墓"四个篆字。乔太守大喜,立即下令挖墓。坟挖开了,穴孔里放着一具檫木棺材。打开棺盖,忽地从里面飘出一缕清气,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有一套衣冠!乔太守只好如实向吕后禀报。吕后听后大骂乔太守无能,责令乔太守一月之内务必找到张良墓。乔太守无奈重上青岩山。这时,有人禀报说:"相柳岩下的张良墓又长起来了!"乔太守一怔,急打马去看个究竟。可不是么!被挖开的墓穴真的又垒起来了,而且坟头上还长了草呢!乔太守求功心切,拔出剑就往坟上砍,只听"当!"的一声,手震麻了,剑砍断了,原来是座铁坟!三百士兵挖了三五一十五天,怎么都打不开。乔太守急了,吩咐士兵砍来山柴,放在坟上烧,这样烧了三五一十五昼夜,"轰!"的一声,坟炸了,只见那棺材裹着滚滚浓烟,呼啦啦升到半空,又慢慢落在相柳岩峰顶上,然后,又慢慢长起一座圆圆的坟堆。乔太守急下令士兵爬上去挖。待士兵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士兵们刚下山,那坟墓又现出来了,士兵们又争相攀崖附葛往上爬,可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这样往复几次,乔太守无计可施,一屁股坐在地下,叹道:"到底不知埋骨处,却教台上望何人?"后来,一位阴阳学家经过反复查考,认为水绕四门相柳岩上葬的就是张良墓,并作诗云:踏遍青山寻古人,四门水绕得佳城;相柳岩上旧土堡,汉代留侯张良坟。 从以上记载和传说不难看出,青岩山存有张良墓更像是一个神话传说,从古至今,此处并无可以确认张良葬于此的记载,即使是有据可查,也只说张良墓"时隐时现",即使有张良墓,充其量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 '''河南兰考县''' 再说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张良墓地。这一处的张良墓不象张家界的张良墓那么神乎其神,"时隐时现",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的确有这么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关于此处的张良墓,当地有两个传说,一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故后人认为白云山应是张良的归宿,这似乎有些牵强,同时也和张家界的张良墓一样,有点神话传说的嫌疑。试想,以张良的谨慎,真要是见了刘邦,还不得倒地就拜,还敢跑啊?不为他自己着想,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吧?真要惹恼了刘邦那可是要灭门的。一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这一说法更与史实不符,《史记》中有记载,地球人也都知道,汉朝的开国功臣中唯有张良是得了善终的,刘邦信任他,吕后也尊重他,死后不仅被封了文成侯,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说白云山曾为张良的清修之处有可信之处,说白云山为张良的避难之所,死后不敢回到封地葬于此,纯属无稽之谈。所以,此处的张良墓,很可能是后人敬仰张良,为纪念张良曾在此留驻清修而建造的衣冠冢。 '''陕西紫柏山''' 除此之外,陕西省留坝县紫柏山有张良庙,并无张良墓。留坝张良庙,位于今留坝县北15公里留侯镇庙台子街,南距汉中88公里,北邻风州58公里;《汉中府志》载:"紫柏山:(留坝)厅西北五十里,层峦耸秀,古柏阴森。山顶及山椒("椒"应为"坳")均有留候词。相传子房辟谷于此,中有七十二洞,峻险任不可到。其山状如龙形,一名'龙如山'。常产鹿寿草,服之可以延年"。清道光三十年(1856年),维修扩建了山坳内的祠庙,便区分为山顶5间明代祠庙为张良老庙; '''山东微山县''' 关于张良墓,至此只剩下一处,那就是张良封地留城附近的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位于微山湖中微山岛"三贤墓"之一的张良墓。 唐[[李泰]]在其《括地志》中说"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北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应该说,这是留城故地有张良墓的最早文献,明朝《一统志》、唐朝《通典》也有记载。而微山岛,与沛县距离和《括地志》记载的差不多,方位也一样。微山岛上的张良墓,墓形下方上圆,红黄粘土加鹅卵石块筑成,夯土层次清晰,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题"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墓东侧原有张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尤其难得的是,这一张良墓以前一直未得到开发,由此可见并非今人为吸引游客而牵强附会生搬硬造所至。而且,留城为张良的封地,世居于此,张良死后葬于此,也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习俗。更何况,《[[史记]]·留侯世家》也有记载,留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闲,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从此处也可看出,张良修道,并未如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天马行空,行踪无定,至少,汉朝的上层统治者还是掌握他的行踪的,而且与他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不然,吕后就不会心疼他的行销骨立,"乃强食之"了。至于"一夜造八百墓"的传说,如果是真的,那应该是张良防小人盗墓而布下的疑阵,并非怕吕后掘墓而为。而这些疑冢,如果存在,也应该在张良墓附近,不会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古人的交通、通讯并未如今天可以一日千里,相隔几千里建一处疑冢,岂不等于白忙活?史学家陈泽孝先生也认为,留城县为张良封地,他虽曾辟谷隐居过,但后来被吕后找到,并"强食之",估计那时候张良辟谷几年,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他再外出云游,所以他很有可能归宿留城并在那儿度过了晚年,死后葬在了山东微山岛上。留坝县张良墓研究所1986年考证,也认为张良墓在山东微山县境内微山岛上,可见微山岛上的张良墓应该是真的。 读过《史记·留侯世家》都知道,张良的封地是留城。据史料载:留城曾是鲁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井俨然,楼舍栉比,富商大贾、名流显贵云集,人、车熙来攘往。至唐以前,这里一直保持着繁华景象。留城即是今天的[[微山湖]]。汉时,微山湖原本是山而并非湖。距今约8亿至6亿年间,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多次的碰撞,耸立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山脉。微山湖便在其中。那时,微山湖山峦叠嶂,岌峰耸峙。然而随地壳升降变异,这些处于两大地块结合部上的危峰峭壁渐渐地沉陷,形成一大奇观--九十九座锥状山峰。沧海桑田,千年,万年,弹指一挥间。似伟丈夫的九十九座山峰,任凭自然修饰、历史雕琢。自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至明末400余年间,黄河屡屡决口泛滥南迁,侵夺泗河由淮入海,使泗河宣泄不畅,淤塞积水,使这九十九座山峰下潴成湖沼。九十九座山峰经多次的升降和风化剥蚀,已成为大陆丘岭似的小山峰,至此,留城变成了今天的微山湖。留侯城淹没水中,雉堞圮毁,藻蔓荇茂。今人湖中泛舟,时或可见城阙遗痕,潋滟湖心。古时曾有"张良一夜造八百墓"的传说,这些传说,因为水淹留城,失去了依据。其实此地的古眆,大多是张良的陵寝,岛上的张良墓,当然非赝品假冒。张良墓左原有天齐庙,后毁于民国战乱。据年长者忆,庙内原有古柏苍松数十株,皆足合围,钟楼角有松抱槐奇树一株为山中胜景。相传此树为明初所生,树龄有五百多年了,初发时松与槐交颈,久之槐入松抱,松环槐茂,相生相养而为一身两颈,久而久之也辨不出是松是槐了。 庙内知客堂壁树石碑四座,碑面滑亮如镜,称"透亮碑",松柏槐影,反射婆娑。至今庙址附近住户姓张的居多,问之,回答说是张良嫡系后人,世世代代守着先人的陵墓与此,已经一千多年了。 时光荏苒,转瞬千年。千年后的张良一如当年,沉默而淡然。相对于尘世的喧嚣,偌大的张良墓显得冷清孤寂。墓碑被风雨侵蚀,在时间的无情里变得苍黄;连绵离披的衰草,发出瑟瑟的声响。从久远的岁月一路走来,微山岛上的这座张良墓能否还可以一如往日的安宁?听说这里已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济宁市也制定了旅游开发计划,估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如国内其它地方的张良墓一样,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了。因为受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各地大搞旅游开发,本来已有定论的张良墓被后人搞的扑朔迷离真假难辩了。但愿尘世的喧嚣,不要过早惊扰了留侯安息的灵魂。 '''山东石匣村'''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退隐江湖。刘邦死后,吕后想起用他辅佐新主,张良却借口考虑考虑,一去无踪。张良何时去世、死于何地至今难以确切考证,据说吕后曾下旨追杀他,国内一夜生出三千个张良墓。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都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 在济南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旁的铜壁山,有一个颇有名头的景点--子房洞,传说张良(字子房)曾在此修炼。而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山那边(靠近柳埠镇石匣村),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传说分别为"黄石公墓"、"张良墓"和"尹宗墓"。史载当年张良圯桥进履,拜黄石公为师并得到兵书后,黄石公曾和他有个约定:"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谷城山位于平阴东阿镇,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张良与[[黄石公]]相会后终老于此听起来也算靠谱。 在"张良墓"西侧原存《金天眷元年(1138年)泰山元阳子张先生坐化碑记》石碑一通,《金石录》收录了这篇碑文。据碑文,原来"张良墓"三人中有一个号为元阳子的张姓道人。这个"元阳子"不贪名利,活了100多岁,最后得道成仙,其他两个墓冢是否有张良就不得而知了。重要的是该墓还有清代光绪年间的墓碑,详细记载了"张良墓"祭祀大殿的重修细节。 元阳子的身份扑朔迷离,在[[济南]]历史上曾经广为流传。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书中曾有一首题为《元阳子》的诗,诗后注解说:"元阳子"是长白山(位于章丘)人,在伏生墓(位于章丘)中得到《金碧潜通》一书,详细注解后,带着这本书在华阳宫(位于今济南华山脚下)中修炼。 有意思的是,《齐音》和《文献通考》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元阳子从"石匣"中得到《金碧潜通》一书的故事,而元阳子墓恰恰又位于石匣村村北。虽然志书上没有记载,但极有可能,石匣村村名便与元阳子石匣得宝书的传说有关。 '''山东侯咽集镇''' 子房墓村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东北3公里,因汉初著名军事家张良埋葬于此而得名。张良,字子房,西汉建立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死后葬于此。张良墓南3华里有一座贤圣宇,宇内供有紫檀木制作的张良雕像。原雕像时用黄金铸造一人心,安放于雕像腹中。传说燕王扫北时,被匪兵盗走,故今雕像背后出现一方洞。汉留侯墓前立碑三通:中间碑系明朝正德六年(1512年)立,左碑是清康熙二年(1664年)立,右碑是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立。世传碑前有一石香炉,有一能工巧匠,用乌金铸一金雀置于香炉之内。后来一江南蛮子游至留侯墓周围,口中念念有词:"金漆里,银漆里,真金还在漆漆里",如此反复几天,众人不解。几天后,江南蛮子不知去向,石香炉也不见了,事后人们方知宝物被其盗走。今遗址尚存。 == 历史推断== 从历史推断来看,张良墓在石匣村的可能性也极大,理由有下述几点: 一是:张良作为韩国贵族,祖籍是陕西与河南的交界处,为躲避吕后,他不可能回老家。 二是:张良在秦末的活动范围一直是河北、山东、江苏一带,尤其是在[[东阿]]和[[沛县]]的活动最为有名,东阿是黄石公的老家,后来与刘邦还在东阿战斗过,所以不可能回东阿,但有回山东的可能。 三是:韩信是张良的铁杆亲信,当年封为齐王就是张良的主意,山东有很多韩信的部下,张良隐退后,很有可能来到山东。石匣村所在又是泰山山脉的北延部分,是自古道家修炼之地。再加上石匣村一山之隔的子房洞,是宋代以来的道家之地,也是张良的修道之地,所以石匣村的张良墓,极有可能是真的张良墓。 == 隐居传说 == [[汉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张良身处危难之中,毅然辞仕出走长安,"从赤松子游",隐匿江湖,成了中国历史上-大古谜。 据《澧州府志》、《永定县志》载:"赤松子,隐赤松山(今张家界天门山东最高峰谓赤松山),有丹灶列天门十六峰之-。张良从赤松子游,天门、青崖诸山,多存遗迹。"并指出:"留侯张良墓,在青崖山(即今张家界之古名)。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崖各山,多存遗迹。""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崖山,时隐时现。"因此,有关张良在张家界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历史依据的。至今,张家界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咏叹张良的诗。如: 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痴人贪禄刀上死,直上林泉隐姓名。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张良墓
」頁面